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竹西已挥手,湾口犹屡送。

“竹西已挥手,湾口犹屡送。”诗句出处:《广陵会三同舍各以其字为韵仍邀同赋刘贡父》;是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

去年送刘郎,醉语已惊众。
如今各漂泊,笔砚谁能弄。
我命不在天,羿彀未必中。
作诗聊遣意,老大慵讥讽。
夫子少年时,雄辩轻子贡。
尔来再伤弓,戢翼念前痛。
广陵三日饮,相对怳如梦。
况逢贤主人,白酒泼春瓮。
竹西已挥手,湾口犹屡送。
羡子去安闲,吾邦正喧哄。

【注释】:

竹:

①竹子。《诗经·卫风·淇奥(yù)》:“瞻彼淇奥,绿竹青青。”(瞻:视。淇:水名。奥:隈隅。)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②古代八音之一,箫笛之类的竹制乐器。③竹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盐铁论·利议》:“抱枯竹,守空言。”

西:

①鸟类止息。《敦煌曲子词集·西江月》:“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②方位名,日落处,与“东”相对。《左传·僖公四年》:“东至于海,西至于河。”③副词。向西;往西。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已:

①停止。《荀子·劝学》:“学不可以已。”②完毕。《战国策·齐策二》:“言未已,齐让又至。”(让:责备。)③罢免。《论语·公冶长》:“(子文)三已之,无愠(yùn)色。”(愠:怨恨。)④疾止;病除。柳宗元《捕蛇者说》:“可以已大风。”(大风:麻风病。)⑤副词。1. 已经。《史记·蒙恬列传》:“扶苏已死。”2.随后;旋即。《史记·项羽本纪》:“废以为侯,已又杀之。”3. 太;过分。《诗经·小雅·巧言》:“昊(hào)天已威。”(昊天:天。)⑥通“以”。介词。和方位词“来”、“上”、“下”、“东”、“西”等结合,表示对时间、范围的限制。《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自丞相雍已下皆谏。”⑦语气词。用法同“矣”。用于句末,表示确定语气。《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斯恶已:就显出丑恶了。)

挥:

①舞动;挥动。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伯牙:古代善弹琴者。钟期:钟子期,古代善听琴者。)《淮南子·说山》:“执弹而招鸟,挥棁而呼狗。”②挥去;甩去。杜甫《北征》:“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涕:泪。行在:皇帝离京外出的临时驻地。)③散发。张协《咏史》:“挥金乐当年,岁暮不留储。”④指挥;率领。萧绎《讨侯景檄》:“抽戈而挥,皎月为之退舍。”

湾:

①水流弯曲处。沈佺期《入鬼门关》:“舟险万重湾。”杜荀鹤《春日登楼遇雨》:“浪催渔父尽归湾。”②海湾。《南史· 夷貊传上·中天竺国》:“循海大湾中正西北入,历湾边数国。”③水流弯曲;弯曲。柳宗元《陪永州崔使君游宴南池序》:“则泓然为池,湾然为溪。”④量词。用于弯曲的水流或水面。钱起《江行无题》之九十:“一湾斜照水,三版顺风船。”《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门内池水一湾。”

口:

①嘴。《孟子·告子上》:“口之于味也,有同耆(shì)焉。”(耆:同“嗜”,特别爱好。)《国语·晋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②人口。《商君书·垦令》:“则以其食口之数,贱而重使之。”(贱:赋字之误,收税。使;役使,即给予徭役。)③言论;谈话。《礼记·表记》:“口惠而实不至。”④口才。《汉书·淮南王刘安传》:“王有女陵,慧,有口。”(陵:淮南王之女名。)⑤味口;口味。李渔《芙蕖》:“至其可人之口者。”⑥瓶口。欧阳修《卖油翁》:“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⑦进出的通道。《旧唐书·韩愈传》:“过海口,下恶水。”⑧寸口。中医切脉的部位。《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以知循病者,切其脉时,右口气急。”(循:齐郎中令名。)⑨量词。《晋书·刘曜载记》:“献剑一口。”

犹:

①兽名。也叫犹猢,形似麂。《水经注·江水一》:“山多犹猢,似猴而短足,好游岩树。”②如同;好像。《隆中对》:“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沈括《梦溪笔谈》卷七:“月本无光,犹银丸,日耀之乃光耳。”③副词。1. 还;仍然。《孟子·尽心上》:“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轫:仞。)2. 尚且。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胄:后代。)④通“猷(yóu)”。1.计谋;谋划。《诗经·小雅·采芑》:“方叔元老,克壮其犹。”2.道。《诗经·小雅·小旻》:“匪先民是程,匪大犹是经。”(匪:非。是:复指前置宾语。程:效法。)⑤通“由”。1.行。《左传·昭公十四年》:“杀亲益荣,犹义也夫!”2.从。《孟子·公孙丑上》:“纣之去武丁未久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3.由于。《公羊传·庄公四年》:“纪侯之不诛,至今有纪者,犹无明天子也。”⑥通“摇”。摇动。《礼记·檀弓下》:“咏斯犹,犹斯舞。”

屡:

①多次;屡次。《论语·公冶长》:“屡憎于人。”②每次。李白《赠嵩山焦炼师》:“屡读青苔篇,八极恣游憩。”③急速。《礼记·乐记》:“临事而屡断,勇也。”

送:

①送;送行。《荀子·礼论》:“宾出,主人拜送。”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东门送君去。”(轮台:地名。)②目送。《左传·桓公元年》:“目逆而送之。”(逆:迎。)③运送;传送。《墨子·杂守》:“外宅粟米畜产财物诸可以佐城者,送入城中。”王安石《元日》:“春风送暖入屠苏。”(屠苏:酒名。)④赠送。《仪礼·聘礼》:“宾再拜稽首送币。”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