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汩没事堆案。”诗句出处:《二公再和亦再答之》;是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
寒鸡知将晨,饥鹤知夜半。 亦如老病客,遇节常感叹。 光阴等敲石,过眼不容玩。 亲友如抟沙,放手还复散。 羁孤每自笑,寂寞谁肯伴。 元达号神君,(晋循吏乔智明,字元达。 )高论森月旦。 纪明本贤将,(段释之本将家。 )汩没事堆案。 欣然肯相顾,夜阁灯火乱。 盘空愧不饱,酒薄仅堪盥。 雍容许著帽,不怪安石缓。 虽无窈窕人,清唱弄珠贯。 幸有纵横舌,说剑起慵懦。 二豪沉下位,暗火埋湿炭。 岂似草玄人,默默老儒馆。 行看富贵逼,炙手借余暖。 应念苦思归,登楼赋王粲。
|
【注释】:
汩:
(一)①疏通;治理。《楚辞·天问》:“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国语·周语下》:“决汩九川,陂鄣九泽。”(鄣:同“障”。)又“汩越九原,宅居九隩(ào)。”(越:治理。九隩:指九州。隩:可以居住的地方。)②乱;使紊乱。梅尧臣《冬雷》:“天公岂物欺,若此汩时序。”③淹没;湮灭。元稹《遭风二十韵》:“浸淫沙市儿童乱,汩没汀洲雁鹜哀。”④混浊。《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三》:“其水不甚大,而清彻不汩。”⑤[汩汩]1.流水声;波浪声。晋·木华《海赋》:“崩云屑雨,浤浤汩汩。”2.水流不止的样子。唐·韩愈《流水》:“汩汩几时休,从春复到秋。”3.文思勃发的样子。唐·韩愈《答李翊书》:“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4.动荡不安的样子。唐·杜甫《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汩汩避群盗,悠悠经十年。” (二)yù ①水流迅疾的样子。《列子·汤问》:“詹何……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汩流之中。”(詹何:古之善钓者。)②光洁的样子。汉 ·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汩硙硙以璀璨,赫而爥坤。”没:
①沉没。《史记·秦始皇本纪》:“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②沉下;沉落。王昌龄《塞下曲》:“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③淹没。《史记·滑稽列传》:“水来漂没,溺其人民。”④隐没;消失。刘长卿《初至洞庭怀灞陵别业》:“长天不可望,鸟与浮云没。”⑤覆没;沦陷。司马迁《报任安书》:“陵未没时,使有来报。”⑥终;尽。《诗经·小雅·渐渐之石》:“山川悠远,曷其没矣。”⑦同“殁”。死;去世。《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⑧没收。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事:
①职位;职务;官职。《左传·庄公十四年》:“吾皆许之上大夫之事。”②职业。《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舞阳侯樊哙(kuài)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沛:江苏沛县。)③事情。《论语·子路》:“言不顺则事不成。”④变故;意外事故。《史记·刺客列传》:“秦有荆轲之事。”苏轼《徐州上皇帝书》:“今臣于无事之时,屡以盗贼为言……不然,事至而图之,则已晚矣。”(图:谋。)⑤实行;从事;做。《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⑥侍奉;服事。《左传·隐公元年》:“欲与大叔,巨请事之 ”⑦从师求学。《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非]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⑧量词。用于器物或衣服,相当于“件”。白居易《张常侍池凉夜闲宴赠诸公》:“管弦三两事。”案:
①古代进食用的有短脚的木托盘。《周礼·考工记·玉人》:“案,十有二寸。”《史记· 田叔列传》:“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②矮小的长方桌。《三国志· 吴书·周瑜传》裴松之注:“权拔刀斫(zhuó)前奏案。”(权:孙权。奏案:接受奏本的几案。)③处理公事的文书。《新唐书·陆贽传》:“视案籍烦简。”(籍:指纪录的本册。)④通“按”。1.用手往下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案灌夫项令谢。”(灌夫:人名。项:脖颈。谢:道歉。)2.压抑;止住。《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宜且案兵养锐,观衅而动。”(衅:空子。)3.考查;查问。王充《论衡·问孔》:“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相违:互相矛盾。)4.依照;按照。《韩非子·孤愤》:“人臣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⑤连词。相当于“于是”、“就”。《荀子·王制》:“财物积,国家案自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