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欣素月夜,遂度黄茅秋。”诗句出处:《闻正辅表兄将至以诗迎之》;是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
生逢尧舜仁,得作岭海游。 虽怀跫然喜,岂免跕堕忧。 暮雨侵重膇,晓烟腾郁攸。 朝盘见蜜唧,夜枕闻鸺<留鸟>。 几欲烹郁屈,固尝馔钩辀。 舌音渐獠变,面汗尝骍羞。 赖我存《黄庭》,有时仍丹丘。 目听不任耳,踵息殆废喉。 稍欣素月夜,遂度黄茅秋。 我兄清庙器,持节瘴海头。 萧然三家步,横此万斛舟。 人言得汉吏,天遣活楚囚。 惠然再过我,乐哉十日留。 但恨参语贤,忽潜九原幽。 万里倘同归,两鳏当对櫌。 (轼丧妇已三年矣,正辅近有亡嫂之戚,故云。 )强歌非真达,何必师庄周。
|
【注释】:
稍:
①细碎的禾茎。《周礼·天官·大府》:“四郊之赋,以待稍秣。”(稍秣:喂牲畜的草料。)②小。《周礼·天官·膳夫》:“凡王之稍事,设荐脯醢。”(荐:献。脯:干肉。醢hǎi:肉酱。)③禀食,官府发给的粮食。《仪礼·聘礼》:“唯稍受之。”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县官日有禀稍之供。”④副词。表示程度、数量逐步增减。相当于“渐渐”。《史记·汉兴诸侯年表》:“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国不过数十里。”(微:衰落。)⑤副词。表示程度轻,数量少。相当于“略微”。《青溪寇轨》:“稍不如意,则鞭笞酷虐。”欣:
①高兴;喜悦。《吕氏春秋·大乐》:“欢欣生于平。”②喜爱;爱戴。《国语·晋语一》:“昔者之伐也,兴百姓,以为百姓也,是以民能欣之。”[欣欣]1. 高兴的样子。《楚辞·九歌·东皇太一》:“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2.草木茂盛的样子。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之二:“陇麦欣欣绿。”[欣赏]用喜爱的心情来领会其中的意味。陶潜《移居二首》之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素:
①生绢。古诗《上山采蘼芜》:“织缣(jiān)日一匹,织素五丈余。”(缣:细绢。)②本色;白色。《吕氏春秋·当染》:“墨子见染素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苍:青绿色。)③颜色单纯;不艳丽。特指凶丧之事所用的。《史记·秦始皇本纪》:“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④质朴;不加修饰。《吕氏春秋·知度》:“不雕其素。”⑤蔬菜瓜果等食物或不带荤腥的食品。《汉书·霍光传》:“居道上,不素食。”⑥真情;诚心。后作“愫”。苏轼《徐州谢上表》:“惟有朴忠之素,既久而犹坚。”⑦副词。1.向来;一向。《史记·张耳陈余列传》:“项羽亦素闻张耳贤。”2.空;白白地。《诗经·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素月:
皎洁的月亮。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月:
(一)①月球;月亮。《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②月光;月色。陶潜《归田园居》之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③月份。一年的十二分之一。从朔至晦为一月,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星名。)④形状或颜色像月亮的。李贺《昌谷》:“泉樽陶宰酒,月眉谢郎妓。”⑤指妇人的月经。王建《宫词》:“密奏君王知入月,唤人相伴洗裙裾。”⑥指妇女怀胎的月份。《诗经·大雅·生民》:“诞弥厥月,先生如达。”(诞:助词。弥:满。厥:其。先生:初生。达:通“羍”,小羊。)[月氏(zhī)]我国古代西域国名。 (二)ròu 同“肉”。古乐府《孤儿行》:“拔断蒺藜肠月中,怆欲悲。”(肠:指小腿肚子。)遂:
①前往;前进。《周易·大壮》:“羝(dī)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羝:公羊。藩:篱笆。)②通达。《礼记·缁衣》:“禹立三年,百姓以仁遂焉。”(立:即位。)③成功;顺利地做到。《盐铁论·大论》:“(孔子)治鲁不遂;见逐于齐。”④生长;养育;成长。《墨子·尚同中》:“五谷不孰,六畜不遂。”⑤顺心;顺适;满足。《魏书·张彝传》:“才轻任重,多不遂心。”(任:担子。)王韬《淞滨琐话·顾慧仙》:“今日郎已遂欲,何竟忘我耶?”⑥路;通道。柳宗元《骂尸虫文》:“以通行直遂为颠蹶,以逆施反斗为安佚。”⑦田间排水小沟。《周礼·遂人》:“夫间有遂,遂上有径。”⑧先秦时在远郊设立的一种行政区划。《礼记·王制》:“不变,移之遂,如初礼。”⑨详尽;详究。《荀子·议兵》:“臣请遂道王者诸侯强弱存亡之效,安危之势。”⑩副词。1.相当于“于是”、“就”。韩邦靖《关中》:“饥荒失抚御,盗贼遂纵横。”2.相当于“竟然”、“终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及反,市罢,遂不得履。”度:
(一)①计量长短的器具或标准。《孟子·离娄上》:“朝不信道,工不信度。”(朝:朝廷。工:工匠。)《礼记·月令》:“日夜分,则同度量。”②规矩;法度;制度。《礼记· 曲礼上》:“进退有度。”《左传·昭公四年》:“度不可改。”③界限;限度。贾谊《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亡(无)度,则物力必屈(jué)。”④气量;胸怀;胸襟。《史记·高祖本纪》:“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⑤逾越;超越。古乐府《木兰诗》:“关山度若飞。”⑥过;越过。顾云《咏柳二首》之二:“莫教虚度一年春。”⑦指计量单位。古代特指日月星辰在天体中运行的度数,称躔(chán)度。《汉书·天文志》:“天下太平,五星循度。”(循:沿着。)⑧僧道引导人出家称“度”。韩愈《论佛骨表》:“(陛下)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士。”⑨量词。次;回。王勃《滕王阁序》:“物换星移几度秋。”李频《春日旅舍》:“如何一别故园后,五度花开五处看。”(11)通“渡”。古乐府《前溪歌》:“忧思出门倚,逢郎前溪度。”(倚:靠着门。) (二)duó ①计量长短;衡量。《孟子·梁惠王上》:“度,然后知长短。”《汉书·枚乘传》:“寸寸而度之,至丈必过。”(过:超过。)②谋画;打算。《左传·哀公十一年》:“圉(yǔ)岂敢度其私。”(圉:人名。度其私:为自己打算。)③揣度;估计;估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黄:
①黄色。《诗经·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裳(cháng)。”(裳:下衣;下裙。)杨臣源《城东早春》:“绿柳才黄半未匀。”②变黄。韦应物《答郑骑曹青橘绝句》:“怜君卧病思新橘,试摘犹酸亦未黄。”③黄帝的简称。陶潜《时运》:“清琴横床,浊酒半壶。黄唐莫逮(dài),慨独在余。”(黄:黄帝。唐:唐尧。逮:及。)④雌黄,古人用作涂抹文字,点校书籍的颜料。陶翰《赠郑员外》:“何必守章句,终年事铅黄。”[黄口]幼儿。《淮南子·汜论》:“古之伐国不杀黄口。”[黄耈(gǒu)]老人。《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遐不黄耈。”茅:
①茅草。《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入:交纳。共:同“供”。)②通“旄”。竿顶用旄牛尾装饰的旗。《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郑伯肉袒,左执茅旌。”③古国名。在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南。秋:
①谷物成熟。《礼记·月令》:“(孟夏之月)麦秋至。”②秋天的庄稼。赵汝鐩《耕织叹》:“香穗垂头秋登场。”③秋季,农历七至九月。李绅《悯农二首》之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④一年的时间段。《史记·梁惠王世家》:“千秋万岁后将传于王。”⑤时刻;时候。《宋史·宗泽传》:“今日乃汝立功之秋,不可失也。”⑥喻白色。陆游《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⑦形容飞的样子。《汉书·礼乐志》:“飞龙秋,游上天。”也作“秋秋”。《荀子·解蔽》:“凤凰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