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待伊趋前路。

“待伊趋前路。”诗句出处:《玉女摇仙佩》;是元朝诗人张玉娘的作品。

霜天破夜,一阵寒风,乱淅入帘穿户。醉觉珊瑚,梦回湘浦,隔水晓钟声度。不作高唐赋。笑巫山神女,行云朝暮。细思算、从前旧事,总为无情,顿相孤负。正多病多愁,又听山城,戍笳悲诉。强起推残绣褥,独对菱花,瘦减精神三楚。为甚月楼,歌亭花院,酒债诗怀轻阻。待伊趋前路。争如我双驾,香车归去。任春融、翠阁画堂,香霭席前,为我翻新句。依然京兆成眉妩。

【注释】:

待:

①等;等候。《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②对待。《三国志· 吴书·吴主传》:“吾待蜀不薄。”③依赖;倚仗。《商君书·农战》:“故不待赏赐而民亲上,不待爵禄而民从事,不待刑罚而民致死。”(上:君主。致死:效命。)④防御;防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今城郭不完,兵甲不备,不可以待不虞。”⑤须;需要。《史记·天官书》:“传其人,不待告。”[待年]1.等待年长。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天子聘公三女为贵人,少者待年于国。”2.指女子待嫁。颜延年《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伊:

①代词。1. 指示代词。这个;那个。《诗经·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方:一边。)2.第三人称代词。彼;他。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江家我顾伊,庾家伊顾我。”柳永《蝶恋花》:“为伊消得人憔悴。”②语气词。无义。1. 用于句首。《诗经·豳风·东山》:“不可畏也,伊可怀也。”(怀:悲伤。)2.用于句中。柳宗元《敌戒》:“纵欲不戒,匪愚伊耄。”(匪愚伊耄:不是愚蠢就是昏庸。)

趋:

(一)①疾行;快步走。《论语·微子》:“孔子下,欲与之言;[接舆]趋而辟(bì)之,不得与之言。”(接舆:楚人名。辟:同“避”。)②礼节性地小步快走,以示恭敬。《庄子·说剑》:“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③奔赴。翁大立《吴讴》:“侵晨趋城府,薄暮遍乡邻。”④追求;投向。《淮南子·原道》:“禹之趋时也,履遗而弗取,冠挂而弗顾。”葛洪《抱朴子 · 外篇·交际》:“世俗之人,交不论志,逐名趋势。”⑤趋向。苏洵《六国论》:“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趋舍]进退。《韩非子·解老》:“人无愚智,莫不有趋舍。” (二)cù 同“促”。①催促。《汉书·高帝纪上》:“若不趋降汉,今为虏矣。”②急速。《庄子·徐无鬼》:“王命相者趋射之。”③短。《庄子·外物》:“有人于彼,修上而趋下。”

前:

(一)①前进;向前。《左传·昭公元年》:“二执戈者前矣。”②跟“后”相对。1.表示方位在前。李白《望庐山瀑布二首》之二:“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2.表示次序在前。《聊斋志异·狼三则》:“(屠)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3.表示时间在先。《礼记·檀弓上》:“子夏曰:‘我未之前闻也。’”③引导。《仪礼·士虞礼》:“祝前尸出户。” (二)jiǎn 同“剪”。消灭。《吴子·论将》:“进道易,退道难,可来而前;进道险,退道易,可薄而击。”(薄:迫近;逼近。)

路:

①道路;路途。《楚辞·九歌·国觞》:“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②路程。陶潜《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③途径;方向。《尚书·洪范》:“无有作恶,遵王之路。”诸葛亮《前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引喻:称引说话。)④仕途,执政。许棠《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之八:“当路公卿谁见待? 故乡亲友自疑非。”(待:宽容。疑非:怀疑有错误。)⑤法度;规则。李华《御史中丞厅壁记》:“遵王路以整多方。”(王:指先王。)⑥方面;地区。田艺衡《留青日记·赌博》:“苏常一路尤甚,士大夫归家者则开赌坊,盖避禁也。”(苏常:苏州、常州。避禁:避开禁令。)⑦车。《左传·昭公四年》:“王思旧勋而赐之路。”⑧大。《史记·孝武本纪》:“路弓乘矢。”⑨宋朝和元朝行政区划名。宋的路约相当于现在的省,元的路约相当现在的地区。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