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翁却期,黄婆匹配,能养婴儿姹女。”诗句出处:《留客住》;是元朝诗人王哲的作品。
但人做。限百年、七旬难与。夺名争利强凭,徒劳辛苦。金飞玉起催逼,老死还被,儿孙拖入土。余今省悟。舍攀缘爱念,一身无虑归去。云水长游,清闲得遇。识汞知铅,气满精牢神聚。金翁却期,黄婆匹配,能养婴儿姹女。刀圭足数。又蓬莱客,至,上仙留住。
|
【注释】:
金:
①金属的通称。《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周礼·秋官·职金》:“入其金锡于为兵器之府。”(为:制作。)②金黄色。《岳阳楼记》:“浮光跃金。”《阿房宫赋》:“金块珠砾,弃掷迤逦,秦人视之,亦不甚惜。”③钱财;钱。《史记·陈丞相世家》:“臣闻(陈)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④金属制的乐器或兵器。《礼记·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淮南子·说山》:“砥石不利,而可以利金。”(利金:磨利刀剑。)⑤古代八音之一。《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言,金、石、土、革、丝、木、匏、竹。”⑥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以一镒(二十四两)为一金,或以一斤为一金。《史记·燕召公世家》:“子之因遗(wèi)苏代百金。”(子之:人名。遗:赠与。)《五人墓碑记》:“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脰dòu:颈项;头胪。)《狱中杂记》:“富者赂数百金。”⑦比喻坚固。《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地,金城千里。”⑧五行之一。《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⑨朝代名(公元1115—1234年)。女真族完颜部首领阿骨打所建。翁:
①鸟颈的毛。《山海经·西山经》:“(鸟)黑文而赤翁。”(文:花纹。)②指父亲。《后汉书·华佗传》:“必是逢我翁也。”③指祖父。杜甫《示从孙济》:“阿翁懒惰久。”④丈夫或妻子的父亲。⑤泛指老年男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⑥敬称。《宋史·苏云卿传》:“无良贱老稚皆爱敬之,称曰苏翁。”(良贱:贵贱。)却:
①退;使退却。《吕氏春秋·序意》:“马却不肯进。”贾谊《过秦论》:“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蒙恬:秦名将。藩篱:比喻边疆上的屏障。)②避免。《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勇士不却死而灭名。”③不前进,停止。《韩非子·外储说右下》:“马退而却,策不能进前也。”④拒绝;退还。《孟子·万章下》:“却之却之为不恭,何也?”李斯《谏逐客书》:“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⑤回;回转。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卷:收拾,收起。)⑥去;掉。多用在动词后表明动作了结,完成。聂夷中《咏田家》:“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⑦副词。1. 表示强调。相当于“正”。李商隐《有感》:“非关宋玉有微词,却是襄王梦觉迟。”2. 表示重复。相当于“再”、“又”。李白《送贺监归四明应制》:“借问欲栖珠树鹤,何年却向帝城飞。”3. 表示相反,相当于“倒”、“反”。李白《把酒问月》:“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期:
(一)①约会。《诗经·鄘风·桑中》:“期我乎桑中。”又约定。《谷梁传·隐公八年》:“不期而会曰遇。”②预定的时日;期限。《史记 · 陈涉世家》:“失期,法皆斩。”③限量;限度。《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万寿无期。”(只:语气词。)④期望;要求。《韩非子·五蠹》:“不期修古,不法常可。”⑤必;必定。《左传·哀公十六年》:“期死,非勇也。” (二)jī 同“朞”。一周年、一整月或一昼夜。《左传·襄公九年》:“行之期年,国乃有节。”(节:节余。)黄:
①黄色。《诗经·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裳(cháng)。”(裳:下衣;下裙。)杨臣源《城东早春》:“绿柳才黄半未匀。”②变黄。韦应物《答郑骑曹青橘绝句》:“怜君卧病思新橘,试摘犹酸亦未黄。”③黄帝的简称。陶潜《时运》:“清琴横床,浊酒半壶。黄唐莫逮(dài),慨独在余。”(黄:黄帝。唐:唐尧。逮:及。)④雌黄,古人用作涂抹文字,点校书籍的颜料。陶翰《赠郑员外》:“何必守章句,终年事铅黄。”[黄口]幼儿。《淮南子·汜论》:“古之伐国不杀黄口。”[黄耈(gǒu)]老人。《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遐不黄耈。”匹:
①量词。1.用于计算布和绸缎的长度单位。古诗《上山采蘼芜》:“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2. 用于计算马、骡等。《史记·大宛列传》:“乌孙多马,其富有至有四五千匹。”②相配;相等。《诗经·大雅·文王有声》:“筑城伊淢,作丰伊匹。”(伊:犹“为”。淢xù:护城河。丰:邑名。)《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卑:轻视。)③相比。《庄子·逍遥游》:“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久:长寿。特:独。闻:闻名。)④配偶。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三:“此即某女之匹也。”⑤单独。《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匹马只轮无反者。”配:
①配偶,多指妻子。《诗经·大雅·皇矣》:“天立厥配。”梅尧臣《元日》:“岂意未几年,中路苦失配。”②婚配;男女结合。《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庸:用。元女:长女。)③匹配;配合。《孟子·公孙丑上》:“其为气也,配义与道。”④配祭,祭祀时附带被祭。《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山岳则配天。”⑤分配;配给。《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悉将降人分配诸将,众遂数十万。”⑥够得上;相当。《史记·吴王濞(bì)列传》:“(孝文皇帝)德配天地,明并日月。”⑦充军;流放。方苞《狱中杂记》:“馀经秋审,皆减等发配。”能:
①能力;才能。《荀子·王制》:“无能不官,无功不赏。”②有能力;有才能。诸葛亮《出师表》:“先帝称之曰能。”③能够;胜任。《论语·先进》:“非曰能之,愿学焉。”④擅长;善于。蔡元培《图画》:“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书:书法。)⑤和睦,亲善。《左传·襄公二十二年》:“令尹之不能,尔所知也。”⑥如此;这般。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忍:忍心。)⑦及,达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⑧副词。约同“乃”、“于是”。《管子·权修》:“二者不失,则民能可得而官也。”⑨通“耐”。忍耐,禁得起。《淮南子·地形》:“食水者善游能寒。”(食水:指鱼鳖囧鹜等。)养:
①养活;使能生活下去。《论语·为政》:“今之孝者,是为之能养。”②饲养。《史记·项羽本纪》:“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释:释放;放开。)张俞《蚕妇》:“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③培养;培植。《晋书·武帝纪》:“方今阳春养物,东作始兴。”④保养。《庄子·养生主》:“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⑤修养;涵养。《淮南子·俶真》:“和愉虚无,所以养德也。”《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⑥教育;熏陶。《礼记·文王世子》:“立大傅少傅以养之,欲其知父子君臣之道也。”(大傅、少傅:官名。大:同“太”。)⑦给养;生活资料。《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强本:增强农桑业。备:齐全。动时:按时运动。)⑧养护。《左传·成公十三年》:“敬在养神,笃在守业。”⑨厨师。《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厮役扈养死者数百人。”(扈:养马的人。)⑩通“痒”。发痒。《荀子· 正名》:“疾、养、、热。”(chuàng:寒凉。)婴:
①环绕;缠绕。《战国策·秦策四》:“小黄、济阳婴城,而魏氏服矣。”(小黄、济阳:二邑名。)《荀子·富国》:“是犹使处女婴宝珠。”②被……缠着。李密《陈情表》:“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夙:早。)③触犯;遭遇。《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狎:亲近而不庄重。)《新唐书·姚崇传》:“身婴夷戮,为天下笑。”(夷戮:杀戮。)④初生幼儿。《老子》:“如婴儿之未孩。”(未孩:还不会笑。孩:小儿笑。)也泛指小儿。梅尧臣《代书寄欧阳永叔四十韵》:“爱婴娇哑哑。”儿:
①小孩子;儿童。《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②儿子。古乐府《木兰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也用作父母对儿女的称呼。汤显祖《牡丹亭·训女》:“儿啊,爹三分说话你自心模。”(模:摸。自心模:自己体会。)也用于儿女在父母面前自称。韩愈《琴操·履霜操》:“父兮儿寒,母兮儿饥,儿罪当笞,逐儿何为?”③年轻人,尤指青年男子。曹植《白马篇》:“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李益《江南曲》:“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古乐府《木兰诗》:“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④助词。名词后缀。沈约《领边绣》:“结缕坐花儿。”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姹:
美丽。韩维《和如晦游临淄园示元明》诗:“桃夭杏姹通园蹊。”(夭:茂盛。蹊:小道。)姹女:
①年少的美女。张九龄《剪彩》:“~~矜容色,为花不让春。”②指水银。刘禹锡《送卢处士归嵩山别业》:“药炉烧~~,酒瓮贮贤人。”女:
(一)①女性。贾谊《论积贮疏》:“一女不织,或受之寒。”②少女。《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③女儿。白居易《长恨歌》:“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男:儿子。)④小。《诗经·豳风·七月》:“猗(yī)彼女桑。”(猗:采摘。)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⑤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又特指织女星。唐彦谦《夜泊东溪有怀》:“酒醒推篷坐,凄凉望女牛。”(牛:牵牛星。)(二)rǔ 代词。表示第二人称,相当于“你”或“你们”。后作“汝”。《荀子·议兵》:“今女不求之于本,而索之于末,此世之所以乱也。” (三)nǜ 将女儿嫁人。《左传·桓公十一年》:“宋雍氏女于郑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