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加敬礼。”诗句出处:《齐天乐》;是元朝诗人王丹桂的作品。
悟浮生幻化,速把恩情,爱恋俱弃。垢面蓬头,麻衣纸袄,海角天涯飘逸。摧强挫锐。守柔弱清贫,忘忧忘耻。劣马颠猿,顿然休歇杳无迹。些儿玄玄妙理。对碧天澄彻,别是一家风味。**哩*,唇歌舌诞,何有纤毫拘系。频加敬礼。幸出自吾师,昔年提携。异日参从,共赴蟠桃会。
|
【注释】:
频:
①频繁;多次。杜甫《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②危急。《诗经·大雅·桑柔》:“国步斯频。”(国步:国家的命运。)③一起;一齐。《国语·楚语下》:“群神频行。”④皱眉。后作“颦”。《袁中郎随笔·狂言》:“忧则颦,喜则笑。”⑤副词。屡次;多次。李商隐《代仆射濮阳公遗表》:“光阴荏苒,迁授频仍。”⑥通“濒(bīn)(滨)”。水边。《诗经·大雅·召旻》:“池之竭矣,不云自频。”加:
①诬枉。《荀子·致士》:“残贼加累谮,君子不用。”又指夸大失实。《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②增加;超过。《论语·子路》:“既富矣,又何加焉?”《吕氏春秋·长利》:“若夫欲利人之心,不可以加矣。”③把此物放彼物上。《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吕氏春秋·用民》:“剑皆加于肩。”又指穿戴。刘昼《新论·慎独》:“人之须善,犹首之须冠,足之待履。首不加冠,是越类也;行不蹑履,是夷民也。”(越类:越人一类;古时越人披发文身。不蹑履:赤脚,不穿鞋。)④施加;予以。《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 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战国策·魏策四》:“大王加惠,以小易大,甚善。”⑤担任;晋升。《孟子·公孙丑上》:“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所加或列侯、将军、卿大夫……至郎中,亡(wú)员,多至数十人。”(亡员:没有实职。)⑥副词。更;更加。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荀子·王霸》:“万乘之国可谓广大富厚矣,加有治辨强固之道焉。若是则恬愉无患难矣。”敬:
①警戒。《诗经·大雅·常武》:“既敬既戒,惠此南国。”②严肃;慎重。《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淮南子·人间》:“圣人敬小慎微。”《大戴礼记·哀公问》:“弗爱不亲,弗敬不正,爱与敬其政之本与!”魏征《上太宗十思疏》:“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③尊敬;尊重。《孟子·告子下》:“敬老慈幼。”《孝经·广要道章》:“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④敬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礼:
①祭神以祈福。班固《东都赋》:“于是荐三牺,效五牲,礼神祇。”②古代的等级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准则。《汉书·公孙弘传》:“进退有度,尊卑有分,谓之礼。”③礼节;礼貌。《谷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礼人而不答,则反其敬;爱人而不亲,则反其仁。”(礼人:礼貌待人。)④为表敬意或表隆重而举行的仪式。《周礼·春官·肆师》:“肆师之职,掌立国祀之礼,以佐大宗伯。”⑤礼物。《礼记·表记》:“天礼,不相见也。”⑥敬重。⑦膜拜。李白《秋浦歌》之十七:“低头礼白云。”⑧宴饮。《仪礼·觐礼》:“飨礼以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