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不见闾阎,谈笑觅封侯。

“不见闾阎,谈笑觅封侯。”诗句出处:《江城子》;是元朝诗人舒*的作品。

积雨陂塘五月秋。送还留。且停舟。听我骊驹,歌彻上庐州。无柰绿窗眉锁恨,情脉脉,思悠悠。同乡翻作异乡愁。善谋猷。尽优游。不见闾阎,谈笑觅封侯。勋业此时都莫问。书有便,寄来不。

【注释】:

不:

(一)①不。《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诗经·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悬)特兮。”(特:三岁的兽。)②非;不是。《荀子·君道》:“能中是者取之,是岂不必得之之道也哉?”③无;没有。《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不德而有功。”④未。《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⑤句中助词。无实义。《逸周书·皇门》:“我不则寅哉寅哉!”[不禄]士死的讳称。《礼记·曲礼下》:“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二)fū花萼。后作“柎”。《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wěi)。”(常棣:即棠梨树。 鄂:同“萼”。 :有光采。)

见:

(一)①看;看到。《诗经·小雅·何人斯》:“我闻其声,不见其身。”《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有无,可乎?”②拜见;谒见。《墨子·公输》:“子墨子见王。”③会见。《史记·项羽本纪》:“项伯即入见沛公。”白居易《琵琶行》:“移船相近邀相见。”④见解;见识。《晋书·王浑传》:“敢陈愚见。”⑤表示被动,相当于“被”。《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楚辞·渔父》:“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放:放逐。)⑥放在动词前,有称代自我作用。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冀君实或见恕也。”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二)xiàn ①显露;出现。《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②介绍;引见。《墨子·公输》:“胡不见我于王?”(胡:为何。)③现成的。《史记·项羽本纪》:“军无见粮。”

闾:

①里巷的大门。《周礼·地官·乡大夫》:“国有大故,则令民各守其闾。”②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周礼·地官·大司徒》:“闾胥每闾中士一人。”(闾胥:官名。)③泛指乡里;里巷。白居易《村居苦寒》:“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荀子·富国》:“穷闾漏屋。”

谈:

①对话;谈论。《战国策·齐策一》:“客从外来,与坐谈。”《孟子·离娄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②言论;主张;言谈。《庄子·天下》:“然惠施之口谈,自以为最贤。”《荀子·儒效》:“慎、墨不得进其谈。”(慎:慎子。墨:墨子。)

觅:

寻找;寻求。《世说新语·雅量》:“闻来觅婿,咸自矜持。”

封:

①加土培育树木以为界。《左传·昭公二年》:“宿敢不封殖此树?”(宿:人名)②疆界,边境。《荀子·强国》:“土地之大,封内千里,人之众数以亿万。”③积土筑土为坟。《礼记·乐记》:“封比干之墓。”④古代帝王筑坛祭天。《大戴礼记·保傅》:“是以封泰山而禅梁甫。”(梁甫:泰山下的一座小山。)⑤封闭;封合。《史记·项羽本纪》:“封府库而待将军。”⑥封合物,或用来封东西的纸包、纸袋。司马光《答彭寂朝议书》:“虽市廛畎亩之民,皆得直上封言事。”⑦古代帝王把土地爵位或名号授予臣子。柳宗元《封建论》:“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宗子:同宗族的子弟。)⑧量词。用于封缄物。《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

侯:

(一)①古代举行射礼所用的箭靶。“侯”指射布,射布的靶心叫“鹄(gǔ)”或“的”,以皮革或布制成。《诗经·小雅·宾之初筵》:“大侯既抗,弓矢斯张。”②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汉代以后仅次于王的爵位。《左传·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实征之。”③诸侯的通称。《诗经·卫风·硕人》:“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子:女儿。东宫:指齐太子。姨:妻的姊妹。)④泛指达官贵人。杜荀鹤《与友人对酒吟》:“客路如天远,侯门似海深。”(二)hòu [闽侯]县名,属福建省。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