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祝南山寿,更与庄椿比。”诗句出处:《千秋岁》;是元朝诗人沈禧的作品。
彩霞呈瑞。宿雨开新霁。春色渐看明媚。西池桃并结,南极星流丽。咸赞美,千寻笑指崧乔翠。绮席宏开际。仙吕锵金佩。捧琼*,斟绿蚁。共祝南山寿,更与庄椿比。日正永,一株独挺千秋岁。
|
【注释】:
共:
(一)①拱璧。古代象征法权、法、法度。后作“珙”。《诗经·商颂·长发》:“受小共大共。”②拱手。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恭敬。《论语· 乡党》:“子路共之。”③环绕。后作“拱”。《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二)gòng ①共同享有或使用。《史记·越世家》:“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②共计;总共。魏学洢《核舟记》:“旁开小窗,左右为四,共八扇。”③副词。全;皆。《史记·高祖本纪》:“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④介词。引进动作涉及;和;跟;与;同。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⑤连词,表示并列关系。林逋《山园小梅》:“不须檀板共金尊。” (三)gōng ①供给;供应。后作“供”。《左传·僖公四年》:“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②通“恭”。恭敬。《孟子·万章上》:“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祝:
(一)①祭祀时主持祝告的人。仲长统《昌言·论天道》:“巫医卜祝之伍,下愚不齿之民也。”(伍:一伙。)②向“鬼神”祈祷。《韩非子·说林下》:“巫咸虽善祝,不能自祓也。”(巫咸:传说中的神巫。祓:消除灾祸。)③祈祷时的祝文。王符《潜夫论·浮侈》:“或裁好缯,作为疏头,令工采画,雇人书祝,虚饰巧言,欲邀多福。”(疏头:祝祷拜忏时焚化的祝告文。)④祝福。《吕氏春秋·乐成》:“魏襄王与群臣饮,酒酣,王为群臣祝,令群臣皆得志。”⑤断绝,剪断。《书·泰誓下》:“上帝弗顺,祝降时丧。”《谷梁传·哀公十三年》:“祝发文身。” (二)zhòu 诅咒。《后汉书·贾逵传》:“乡人有所计争,辄令祝少宾。”寿:
①长寿;活得岁数大。《诗经·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老子》第三十三章:“不乐寿,不哀夭。”②年岁;寿命。《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吾所不知者寿也。”③生日。李商隐《有感》之二:“近闻开寿宴。”④敬酒或送礼物,祝人长寿。《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饮酒酣,武安起为寿,坐皆避席伏。”更:
(一)①改变;更换。《韩非子·解老》:“凡法令更则利害易。”②替换。《吕氏春秋·仲春纪》:“是月也,祀不用牺牲,用圭璧,更皮币。”(牺牲:祭祀用的牲畜。圭:玉器名。皮币:毛皮和缯帛。)引申为交替。《汉书·万石君传》:“九卿更进用事。”③经历;经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更日久则涂干而椽燥。”④抵偿;抵押。《史记·平准书》:“悉巴蜀租赋不足以更之。”(悉:竭尽。)⑤古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一更约二小时。岳飞《小重山》:“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二)gèng 副词。①相当于“再”、“又”。《史记·孟尝君列传》:“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直:同“值”。)杜甫《石壕吏》:“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②相当于“愈”。更加。《史记·管晏列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与:
(一)①给予;授予。《论语·雍也》:“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原思:孔子弟子。宰:官名。粟:指俸禄。)②帮助。《战国策·齐策一》:“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③赞许。《论语·述而》:“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④结交;亲附。《荀子·王霸》:“不欺其与。”(其与:指所结交的国家。)⑤盟国;友邦。《荀子·王制》:“王夺之人,霸夺之与,强夺之地。”(之:其。人:指贤士。)⑥党与;共事人。《后汉书·寇荣传》:“于人少所与,以此见害于权宠。”(权宠:权臣;宠臣。)⑦介词。相当于“跟”。《庄子·逍遥游》:“蜩与学鸠笑之。”⑧连词。1. 相当于“和”。《汉书·贾谊传》:“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2.[与其]表示比较。《论语·八佾》:“与其奢也,宁俭。”⑨对付。《史记·燕召公世家》:“庞煖易与耳。”(二)yú 语气词。1. 用在句尾表示疑问。《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文信侯:指吕不韦。专:专权。)2. 用在句尾表示感叹。《礼记·中庸》:“舜其大知也与!”(知:智。)以上意义后作“欤”。 (三)yù 参加。《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蹇叔之子与师。”(师:军队。)庄:
①庄重;严肃。《管子·形势》:“动作庄,衣冠正。”《荀子·乐论》:“而容貌得庄焉。”(得:能够。)②四通八达的道路。《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得庆氏之木百车于庄。”③村庄。张籍《祭退之》:“养疾城南庄。”杜甫《怀锦水居止》:“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椿:
①古代传说中的木名。《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②木名。香椿,落叶乔木。叶有香气,可食。木材供建筑用。《太平御览》卷九六一引《左传·襄公十八年》:“孟庄子斩雍门之椿为公琴。”今本《左传》作“橁”。比:
①亲密;亲近。《左传·昭公元年》:“吾兄弟比以安。”②靠近;并列。刘勰《文心雕龙·情采》:“五音比而成韶夏。”③勾结。《论语· 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结合。)④比较;较量。屈原《九章·涉江》:“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⑤比拟;能够相比。《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⑥比方;比喻。白居易《与元九书》:“讽君子小人则引香草恶鸟为比。”《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⑦比照;仿照。⑧副词。1.频频;接连地。《史记·吕太后本纪》:“擅废帝更立,又比杀三赵王。”(擅:擅自。)2.近来。《后汉书·宦者传· 吕强》:“比谷虽贱,而户有饥色。”⑨介词。及;等到。《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比到当阳,众十余万。”(当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