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勤勤物外修,谨谨心中扫。

“勤勤物外修,谨谨心中扫。”诗句出处:《遇仙槎五首》;是元朝诗人马钰的作品。

迷迷苦海游,缘甚尘抛摆。深谢本师钩,钓向关西界。心无喜与忧,化道崇真快。未敢上丹霄,且结金莲会。

名成好息心,利遂堪回首。猿马不轻狂,龙虎相交媾。常教玉户开,莫使金关漏。九转大丹成,万劫神清秀。

勤勤物外修,谨谨心中扫。渐渐绝尘缘,细细通玄奥。灵灵大药成,灿灿神光好。得得遇仙槎,稳稳归蓬岛。

三光固下元,六度清中阙。九转上元灯,照见长生月。无分昼夜明,光彩连绵发。显出个胎仙,生死今番越。

休心绝是非,灭意除人我。酒色气财无,生死轮回躲。祥光结宝花,玄露成珠颗。自是遇仙槎,便得携云朵。

以上马钰作品《遇仙槎》共5首

【注释】:

勤:

①勤劳;辛苦;劳苦。《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王建《赛神曲》:“新妇上酒勿辞勤,使尔舅姑有所苦!”②使之劳苦。《国语·周语上》:“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增修德而无勤民于远。”③名词,勤劳的事。张衡《思玄赋》:“幽独守此仄陋兮,敢怠遑而舍勤!”(仄陋:出身卑微。遑:暇,偷闲。)④功绩;功劳。《周书·贺拔胜传》:“将军首举义兵,共除奸道,功勤未立,逆有此谋,可谓速祸,未见其福。”(逆:反。速祸:招祸。)⑤努力干;积极用;做事尽力。《尚书·蔡仲之命》:“克勤无怠。”⑥帮助;援助。《左传·僖公三年》:“齐方勤我,弃德不祥。”⑦慰问;慰劳。韩愈《送杨支使序》:“夫乐道人之善,以勤其归者,乃吾之心也。”⑧殷切;殷勤。孙复《答张浻书》:“两辱手书,辞意勤至。”⑨忧愁;忧虑。韦应物《送宣州周录事》:“惟当存令德,可以解悁(juān)勤。”(悁:忧愁。)⑩经常;频繁地;次数多。刘开《问说》:“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勤勤:

恳切,诚恳。李陵《答苏武书》:“慰诲~~,有逾骨肉,陵虽不敏,能不慨然。”

勤:

①勤劳;辛苦;劳苦。《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王建《赛神曲》:“新妇上酒勿辞勤,使尔舅姑有所苦!”②使之劳苦。《国语·周语上》:“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增修德而无勤民于远。”③名词,勤劳的事。张衡《思玄赋》:“幽独守此仄陋兮,敢怠遑而舍勤!”(仄陋:出身卑微。遑:暇,偷闲。)④功绩;功劳。《周书·贺拔胜传》:“将军首举义兵,共除奸道,功勤未立,逆有此谋,可谓速祸,未见其福。”(逆:反。速祸:招祸。)⑤努力干;积极用;做事尽力。《尚书·蔡仲之命》:“克勤无怠。”⑥帮助;援助。《左传·僖公三年》:“齐方勤我,弃德不祥。”⑦慰问;慰劳。韩愈《送杨支使序》:“夫乐道人之善,以勤其归者,乃吾之心也。”⑧殷切;殷勤。孙复《答张浻书》:“两辱手书,辞意勤至。”⑨忧愁;忧虑。韦应物《送宣州周录事》:“惟当存令德,可以解悁(juān)勤。”(悁:忧愁。)⑩经常;频繁地;次数多。刘开《问说》:“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物:

①杂毛牛。《诗经·小雅·无羊》:“三十维物,尔牲则具。”②客观存在的物体。《庄子·天地》:“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③特指物产。《晋书·顾荣传》:“故国安物阜,以义成俗。”(阜:丰富。)④与“我”相对的物和人;众人。《水经注·洛水》:“既神游自得,不与物之”。江淹《杂体诗·杂述》:“物我俱忘怀。”⑤指外界环境。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⑥辨识,察看。《周礼·地官·艸人》:“则物其地,图而授之。”[物议]众人的议论,多指非议。《南史·谢灵运传附谢几卿》:“二人意相得……不屑物议。”

物外:

世外,超脱于世事之外。《晋书·单道开传》:“独处茅茨,萧然~~。”

外:

①疏远。《周易·泰》:“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zhǎng),小人道消也。”(内:亲近。长:增长。消:减少。)《韩非子·爱臣》:“此君人者所外也。”(君人者:国君。)②外边;外部。与“内”相对。《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③外表。《法言·修身》:“其为外也肃括。”④其他的。《孟子·滕文公下》:“外人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⑤不正规的;非正式的。《论衡·案书》:“《国语》、《左氏》之外传也。”⑥排除;除去。《淮南子·精神》:“外此,其余无足利矣。”⑦称父系之外的亲属。《尔雅·释亲》:“母之考为外王父。”

修:

①修饰;装饰。《楚辞·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②整治;治理。贾谊《过秦论》:“修守战之具。”③修建。范仲淹《岳阳楼记》:“乃重修岳阳楼。”④编撰;著。《北史·序传》:“私为修撰。”⑤研习;修养。《礼记·大学》:“如琢如磨者,自修也。”《左传·庄公八年》:“姑务修德,以待时乎!”(姑:姑且。务:致力。时:时机。)⑥特指佛、道教徒修行。⑦长;高。曹植《洛神赋》:“修短合度。”⑧善;美好。张衡《西京赋》:“要绍修态。”

谨:

①谨慎;小心。《诗经·大雅·抑》:“质尔人民,谨尔侯度。”(质:告诫。侯度:诸侯的法度。)诸葛亮《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②严禁;防止。《荀子·王制》:“谨盗贼。”③引申为严、严格。《荀子· 宥坐》:“嫚令谨诛,贼也。”(嫚:通“慢”。松弛。贼:残害。)④敬;恭敬。《史记·五帝本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且以笃谨,匪有解。”《汉书·宣帝纪》:“奉养甚谨。”⑤礼节。《史记·项羽本纪》:“大行不顾细谨。”(大行:大的礼节。)⑥副词。用于动词前,表示恭敬。《史记· 田敬仲完世家》:“谨受令。”

心:

①心脏。《淮南子·原道》:“心者,五脏之主也。”②通常指思维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国语·周语上》:“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③挂怀;关心。唐顺之《与吕沃洲巡按书》:“两公者,一日居乎其位,一日心乎其民者也。”(乎:于。)④中央;中心。刘禹锡《洞庭秋月行》:“洞庭湖月生湖心。”⑤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吕氏春秋·季夏》:“季夏之月,日在柳,昏心中,旦尾中。”[心腹]1.要害之处。《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而敌家数道并进,已入心腹。”2. 亲信的人。

中:

(一)①中间。《墨子·经上》:“中,同长也。”(同长:同样长的半径。)柳宗元《天说》:“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②内;在一定的范围内。《孟子·滕文公上》:“国中无伪。”《考工记·巨人》:“国中九经九纬。”③位置、等级在高下或两端之间。《列子·力命》:“中涂遇东郭先生。”(涂:同“途”。)《汉书·食货志下》:“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④正;适中。《礼记·玉藻》:“头颈必中。”《孟子·离娄下》:“汤执中。”(汤:殷商国君。)⑤宜于;合于。《史记·外戚世家》:“武帝择宫人不中用者,斥出归之。” (二)zhòng ①符合;适合。《吕氏春秋·怀宠》:“必中理,然后说。”《荀子·赋篇》:“圆者中规,方者中矩。”②诬蔑;诬蔑别人使受损害。《汉书·何武传》:“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显、商:人名。)③遭受;感受。《后汉书·马援传》:“援亦中病。”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