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虎龙*入白云中。

“虎龙*入白云中。”诗句出处:《巫山一段云一二首》;是元朝诗人马钰的作品。

赤子餐青母,红蛇啖黑龟。祥光瑞气要成衣。尚自更持危。调引姹婴嬉戏。紧把玉关封闭。一轮性月晃清霄。云步访三茅。

洞里乾刊异,悠然看不穷。虎龙*入白云中。不见往来*。姹女婴儿忒*。争把昆仑顶戴。琼瑶撞透出灵胎。跨鹤去蓬莱。

黄鹤松间睡,青鸾涧畔栖。白牛困卧紫灵芝。丹凤宿瑶池。唯有灵童放耍。来往恣情游冶。通天彻地月明中。显现至真功。

会握青钢剑,能衔白玉杯。虚心实腹养琼瑰。平地一声雷。唬杀三尸六贼。火里金莲开坼。自然显现个灵童。云步太虚中。

炉养长生药,园开不谢花。充饥旋旋采灵芽。消渴饮流霞。闲看玉蟾光灼。忽见金鳌踊跃。两般游戏上青莲。凤历怎排年。

斡运清神境,修完耀洞天。九层台上聚祥烟。端坐碧霞轩。开阐琼林雅宴。赏玩个中深浅。咆哮金虎戏波涛。警动未成鳌。

霞友无尘虑,云朋绝事情。气神相结净中清。谈笑大丹成。好把碧桃采摘。专献蓬瀛仙客。大家同共庆重阳。开宴一齐尝。

性烛生青焰。心香袅紫烟。命灯结正玉花鲜。慧目看金莲。此个山侗雅趣。出自风仙师父。一朝九转大丹成。玉帝诏仙卿。

休要呼师叔,相看若弟兄。炼心云补玉京城。何必谒公卿。因抚心琴益寿。谓饮刀圭戒酒。瑶台上面放琼花。同去步烟霞。

玉女开金殿,金公锁玉关。真清真净养胎仙。云透坎离间。贪看灵光上下。忘了之乎也者。神珠吐出九般霞。跨鹤赴仙家。

玉线穿三穴,金针透九关。自然得见内容颜。云神凭朱栏。正看琼花烂熳。蓦地青衣叫唤。紫微诏下赴蓬莱。仙籍已安排。

醉卧琉璃帐,闲看悲翠帘。自然俗虑绝毫纤。宝鼎玉花添。*起心香性炷。引动麟飞凤舞。龙蟠虎绕戏神珠。丹结赴仙都。

以上马钰作品《巫山一段云》共12首

【注释】:

龙:

(一)①我国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头有角,身有鳞。有脚可走,无翼能飞。《周易·乾》:“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田:指地上。)②帝王的象征。杜甫《哀王孙》:“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高帝:汉高祖。隆准:高鼻梁。)白居易《长恨歌》:“天旋日转回龙驭。”③八尺以上的马;骏马。张衡《东京赋》:“龙辂充庭,云旗拂霓。”(辂:天子的车。云旗:很高的旗。霓:副虹,借指空中。)④指杰出的人才。《三国志·诸葛亮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⑤二十八宿中东方七星(角、亢、氐、房、心、尾、箕)的合称。⑥十二生肖之一。[龙钟]1. 衰老、疲惫的样子。王维《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2. 潦倒、不得意的样子。白居易《别微之于澧上》:“莫问龙钟恶官职,且听清脆好文篇。”3. 泪流纵横的样子。蔡邕《琴操》下:“空山歔欷,涕龙钟兮。”(歔欷xū xī:哀叹抽泣声。)4.踯躅难行的样子。 苏颋《晓发方骞驿》:“传置远山蹊,龙钟蹴涧泥。”(蹴cù:践踏。)(二)lǒng 同“垄(lǒng)”。①冈垄。《孟子·公孙丑下》:“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贱丈夫:指贪利可鄙的男子。龙断:断而高的冈垄。)②独占利益。《艺林伐山》:“私富贵之龙断。” (三)chǒng 通“宠”。荣耀。《诗经》:“何天之龙。”

入:

①进入;由外面到里面。《论语·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②泛指进入某种境界。李白《王右军》:“笔精妙入神。”③特指入朝为官。傅亮《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出征入辅,幸不辱命。”④接受;收入。《左传·宣公元年》:“骤谏而不入。”(骤:屡次。)《新五代史·楚世家》:“岁入万计。”⑤上交;交纳。《墨子·贵义》:“今农夫入其税于大人。”⑥参加;加入。《战国策·魏策一》:“入子之事者,吾为子杀之亡之。”⑦合于;相合;符合。朱庆余《近试上张籍水部》:“画眉深浅入时无?”(时:时髦。)⑧入声。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

白:

①白色。《荀子·荣辱》:“目辨白黑美恶。”(辨:辨别。)②纯洁。《韩非子·说疑》:“竦(sǒng)心白意。”(竦:恭敬。)③皎洁;明亮。白居易《琵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④彰明;显赫。《荀子·天论》:“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⑤表明;陈述。《吕氏春秋·士节》:“吾将以死白之。”⑥禀告;报告。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太尉自州以状白府。”⑦徒然;平白地。李白《越女词》五首之四:“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

云:

①同“云2”。②说。《论语·子罕》:“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牢:人名。试:见用于朝廷。艺:多才艺。)③有。《荀子 ·法行》:“其云益乎?”④代词。如此。《史记·汲郑列传》:“汲、郑亦云,悲夫!”(汲、郑:指汲黯、郑当时二人。)⑤助词。1. 用于句首。《诗经·郑风·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喜?”2. 用于句中。《后汉书·陈龟传》:“虽殁(mò)躯体,无所云补。”(殁:死。补:弥补。)⑥语气词。用于句末,表陈述语气。《史记·伯夷列传》:“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云云]通“芸芸”。众多貌。《庄子·在宥》:“万物云云。”

中:

(一)①中间。《墨子·经上》:“中,同长也。”(同长:同样长的半径。)柳宗元《天说》:“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②内;在一定的范围内。《孟子·滕文公上》:“国中无伪。”《考工记·巨人》:“国中九经九纬。”③位置、等级在高下或两端之间。《列子·力命》:“中涂遇东郭先生。”(涂:同“途”。)《汉书·食货志下》:“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④正;适中。《礼记·玉藻》:“头颈必中。”《孟子·离娄下》:“汤执中。”(汤:殷商国君。)⑤宜于;合于。《史记·外戚世家》:“武帝择宫人不中用者,斥出归之。” (二)zhòng ①符合;适合。《吕氏春秋·怀宠》:“必中理,然后说。”《荀子·赋篇》:“圆者中规,方者中矩。”②诬蔑;诬蔑别人使受损害。《汉书·何武传》:“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显、商:人名。)③遭受;感受。《后汉书·马援传》:“援亦中病。”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