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初功混沌,在机缄斡变,坎中一气。

“初功混沌,在机缄斡变,坎中一气。”诗句出处:《大江东去四首》;是元朝诗人刘志渊的作品。

别山美玉,匠一合成器,乾坤体辨。两窍明开分日月,八卦九宫齐展。方寸心存,斡旋真要,乙木金相恋。幽人得趣,便将乾象推转。微微腾倒元精,只凭眼下,暗里兴雷电。万匝千回循旧路,迤逦乱飞银线。馥郁香尘,味能实腹,净体今相见。光飞如雪,这回识得头面。

初功混沌,在机缄斡变,坎中一气。潜发氤氲初出地,升变阵云呈瑞。电掣雷轰,阴阳交会,致作廉纤雨。帝川飞过,化成玉鼎神水。溶溶九变生金,炼归离内,点化成阳体。神变离形摅妙用,独擅幕天席地。兀兀腾腾,随方应现,坦坦无拘系。含融一体,顿然超出生死。

人生最贵,禀五行真气,千灵夙赋。首足方圆天地肖,反被阴阳陶铸。秋月春花,昨朝今日,断送红颜去。前程路险,到时手足无措。算来除却一身,轻肥青紫,总是闲家具。好把中间心裂碎,静里调和龙虎。孕出灵珍,天光内发,变作明珠库。外融空界,卓然独纵霞步。

天元教显,正金莲朵朵,开遍时节。士庶官僚咸仰奉,缘觉声闻心说。悟者清凉,背之执恼,多口明真诀。诸人着眼,照开千古心月。了知诸相皆空,不生妄想,当体能消灭。境界真实无染著,种种抑绝分别。万境一心,现前孤觉,寂寂圆明彻。净无可触,太虚一体无别。

以上刘志渊作品《大江东去》共4首

【注释】:

初:

①开始。《史记·贾谊传》:“年少初学。”柳宗元《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②当初;原先。《后汉书·华佗传》:“初,军吏李成苦欬(ké),尽夜不寐……”③从前;往日。《三国志·蜀书·黄权传》:“先主曰:‘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待之如初。”④表示序次的第一。《史记·秦本纪》:“二年初伏,以狗御蛊。”白居易《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⑤才;刚刚。《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初无]从来没有,并没有。《后汉书·盖勋传》:“群臣初无是言也。”

功:

①功劳;业绩。《战国策·赵策四》:“不及今令有功于国。”②成就;功效。《庄子· 天运》:“劳而无功。”《晋书·谢安传》:“妙算有遗,良图不果,降龄何促,功败垂成。”(降龄:上天给予的寿龄。垂成:将成。)嵇康《养生论》:“田种一也,至于树养不同,则功收相悬。”③工作。《吕氏春秋·仲春》:“无作大事,以妨农功。”④功能。《荀子·天论》:“以全其天功。”⑤工程。葛洪《抱朴子·外篇·崇教》:“民力竭于功役,储蓄靡于不急,起土山以准嵩霍,决渠水以象九河。”(靡:浪费。嵩霍:二山名,被称为中岳与南岳。)⑥精善;坚固;精良。《管子·七法》:“有蓄积,则久而不匮;器械功,则伐而不费。”⑦通“攻”。治理。《水经注·巨洋水》:“中有古坛,参差相对,后人微加功饰,以为嬉游之处。”⑧丧服通称。《礼记·服问》:“绖服之绖,服其功衰。”

混:

(一)①水势盛大。《说文》:“混,丰流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汩(gǔ)乎混流,顺阿而下。”(汩:水流急促。阿:大丘陵。)②浑;浑浊。《老子》第十五章:“混兮其若浊。”孙樵《书褒城驿壁》:“视其沼,则浅混而污。”③混合;混同;混杂。《老子》第十四章:“混而为一。”《法言·修身》:“人之性也善恶混。”④混同;合为一体。《老子》第十四章:“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混然]混不可分。叶适《安集两淮省状》:“千里之州,百里之邑,混然一区,烟火相望。”(省:中书省。) (二)hún ①糊涂。《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②同“浑”。浑浊。

在:

①存在;在世。《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范缜《神灭论》:“岂容形亡而神在。”②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或状态。张华《情诗》:“处欢愒(kài)夜促,在戚怨宵长”。(愒:贪。)③处;处所。陶潜《饮酒》之二:“衰荣无定在,彼此共更之。”④在于;取决于。《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⑤问候;慰问。《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寡人淹恤在外,二三子使寡人朝夕闻卫国之言,吾子独不在寡人。”(寡人:卫献公自称。淹恤:久遭忧患。吾子:指卫大夫大叔文子。)⑥观察;审察。《尚书 ·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璇玑玉衡:玉饰的天体观测仪器。七政: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⑦介词。引进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情形、范围等。柳宗元《田家》诗:“迎新在此岁。”《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将军禽操宜在今日。”(将军:指孙权。操:曹操。)⑧和“所”连用,表示强调,其下多连“不”等。⑨终结。《尚书·吕刑》:“非天不中,惟人在命。”⑩通“才”。仅仅。《汉书·贾谊传》:“长沙乃在二万五千户耳。”

机:

①弓弩上发射箭的机关。《吕氏春秋·察微》:“夫弩机差以米则不发。”②机械;机器。《战国策·宋卫策》:“公输般为楚设机,将以攻宋。”(公输般:即鲁班。)《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农夫释耒,工女下机。”③要点;关键。《战国策·秦策二》:“计者,事之本也;听者,存亡之机。”(听:听取建议。)④重要事务。《贞观政要·求谏》:“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又重要的。《汉书·霍光传》:“光自后元秉持万机。”⑤机会;时机。《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成败之机,在于今日。”⑥机灵;灵巧多能的人。《世说新语·言语》:“此子珪璋特达,机警有锋。”

缄:

①捆箱箧的绳索。《汉书·孝成赵皇后传》:“使客子解箧缄。”(客子:人名。箧:小箱子。)②封;闭。《孔子家语·观周》:“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金人:铜人。)《宋史·郑侠传》:“御史缄默不言。”③书信。韩愈《卢朗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二章歌以和之》:“开缄忽睹送归作,字向纸上皆轩昂。”

斡:

(一)①运转;旋转。《楚辞·天问》:“斡维焉系?天极焉加?”(维:大绳,指地维。焉:哪里。天极:天边。)张华《励志》:“大仪斡运,天回地游。”②运转。陆游《落梅》:“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 (二)guǎn 管;主管。《汉书·食货志下》:“名山大泽,盐铁钱布帛,五均赊贷,斡在县官,唯酒酤独未斡。”

变:

①变化;改变。《史记·货殖列传》:“(范蠡)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易经·系辞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②使改变。③变成。《搜神记·五气变化》:“春分之日,鹰变为鸠,秋分之日,鸠变为鹰,时之化也。”(化:变化。)④政治上或军事上的突发事件。《史记·李斯列传》:“陛下不图,臣恐其为变也。”⑤灾异。《宋史· 王安石传》:“天变不足畏。”⑥指变文,唐代俗文学的一种文体。

坎:

①土坑。《礼记·丧大记》:“小臣爪足,浴余水弃于坎。”(爪:剪趾甲。)②掘坑。潘岳《西征赋》:“夭赤子于新安,坎路侧而瘗(yì)之。”(夭:夭折;短命。赤子:指作者只出生几个月的儿子。瘗:埋。)《新唐书· 吴少城传》:“愬然之,以精骑夜袭蔡,坎垣入之,戍者不知也。”(垣:城墙。)③棱、条状突起或台状物。《齐民要术·柳》:“至春冻释,于山坡河坎之旁,刈(yì)取箕柳,三寸截之,漫散,即劳(lào),劳讫,引水停之。”(刈:割。箕柳:分杈的柳枝。漫散:遍插;散插。劳:耙平;摩平。停:保存。)④八卦之一,代表水。⑤忧;恨。扬雄《太玄·内》:“尔仪而悲,坎我西阶。”刘向《九叹·离世》:“哀仆夫之坎毒兮,屡遭忧而逢患。”⑥象声词。敲击的声音。《诗经·陈风·宛丘》:“坎其击缶,宛丘之道。”(缶:瓦质的打击乐器。)苏轼《石钟山记》:“有大石当中流……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kuǎn)坎镗鞳(tǎ)之声。”(窾坎:击物声。镗鞳:钟鼓声。)[坎坷]1.不平坦。《论衡·宣汉》:“夷坎坷为平均。”2.不顺利,不得志。文天祥《平原》:“崎岖坎坷不得志。”

中:

(一)①中间。《墨子·经上》:“中,同长也。”(同长:同样长的半径。)柳宗元《天说》:“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②内;在一定的范围内。《孟子·滕文公上》:“国中无伪。”《考工记·巨人》:“国中九经九纬。”③位置、等级在高下或两端之间。《列子·力命》:“中涂遇东郭先生。”(涂:同“途”。)《汉书·食货志下》:“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④正;适中。《礼记·玉藻》:“头颈必中。”《孟子·离娄下》:“汤执中。”(汤:殷商国君。)⑤宜于;合于。《史记·外戚世家》:“武帝择宫人不中用者,斥出归之。” (二)zhòng ①符合;适合。《吕氏春秋·怀宠》:“必中理,然后说。”《荀子·赋篇》:“圆者中规,方者中矩。”②诬蔑;诬蔑别人使受损害。《汉书·何武传》:“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显、商:人名。)③遭受;感受。《后汉书·马援传》:“援亦中病。”

一:

①数词。《孟子·梁惠王上》:“吾何爱一牛?”(爱:吝惜。)《汉书·律历志上》:“数者,一、十、百、千、万也。”又表序数第一。《吕氏春秋·古乐》:“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八阕:指舞乐的八章。载民、玄鸟:乐曲八章之名。)②专一。《荀子·劝学》:“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螾:通“蚓”。蚯蚓。)③全;满。《史记·淮阴侯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④统一;使……一致。《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⑤相同。《左传·庄公十二年》:“天下之恶一也。”(恶:指恶人。)⑥整体。贾谊《新书·过秦上》:“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⑦古代哲学概念。指“道”及“道”所派生的“气”。⑧副词。1. 一概;都。《史记·孟尝君列传》:“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2. 一旦。《庄子·徐无鬼》:“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过:过失。)3. 乃;竟。《战国策·齐策一》:“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于此乎?”⑨语气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孟子·梁惠王上》:“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⑩我国民族音乐记音符号之一。[一何]副词。表示程度深。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气:

①气;气体。《列子·天瑞》:“虹霓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②空气。《列子·天瑞》:“天积气耳,亡(wú)处亡气。”(亡:通“无”。)③自然界阴阳风雨等现象。《庄子·逍遥游》:“御六气之辩。”(御:掌握适应。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辩:同“变”。变化。)④呼吸;气息。《汉书·苏建传附苏武》:“武气绝,半日复息。”⑤气味。《大戴礼记·四代》:“食为味,味为气。”⑥气势;精神状态。《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⑦古代哲学概念。指形成宇宙万物的最基本的物质实体。《荀子·王制》:“水火有气而无生。”⑧古代医学指人体生存要素之一。《吕氏春秋·尽数》:“精不流则气郁。”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