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平吴事了,兜鍪更换貂蝉。”诗句出处:《木兰花慢一一首》;是元朝诗人刘敏中的作品。
灿星缠宝校,跨天驷、日华边。看岭表孤松,峰尖秋隼,谁与争先。君王识公英武,便除书、飞下九重天。内府彤弓*矢,元戎虎旆龙旃。阴风惨淡拂春烟。万里入秦川。想诸将欢迎,三军贾勇,威震江*。何如渭城客舍,对青青柳色惜离筵。回首平吴事了,兜鍪更换貂蝉。
呈醉经,一谢彦博待ㄅ撑暮境,道比旧、不争多。奈白日难留,丹心易感,绿发全皤。行乐外,浑一梦,忆黄公垆下几回过。振策千峰绝顶,濯缨万里长河。红尘世事费磋磨。人海驾洪波。怅学古无成,于今何补,谩尔磋跎。闲揽镜,还独笑,甚苍颜一皱不曾酡。忽报鸣鞭送酒,开轩自洗空螺。
此声何所似,似琴语、更琅然。问太古遗音,承平旧曲,谁为君传。知音素蛾好在,只向人怀抱照人圆。一笑青云公子,不应犹有尘缘。松间玄鹤舞翩翩。山鬼下苍烟。正闭户焚香,流商泛角,非指非弦。华堂静无俗客,算风流、未减竹林贤。何日西窗酒醒,听君细泻幽泉。
淡春阴如雾,酿春雨、洒春城。便罗绮风柔,园林气暖,巷陌尘轻。鳌山顿成潇洒,恰上元过也罢烧灯。到处柳金梅雪,一时水绿山青。午窗梦断破微晴。蓦听卖花声。忆北苑寻芳,南园载酒,节近清明。韶华向人如旧,莫青春行乐负平生。说与东君知道,先迎舞燕歌莺。
对南山秋色,湖海气、郁峥嵘。更落叶疏风,黄花细雨,何限诗清。良辰醉中高兴,料殷勤、喜见故人情。玉*云腴酿,木兰花慢新声。归鸿远目入青冥。相与慰飘零。尽起舞狂歌,新愁旧恨,一笑都平。平生事,天已许,道青云有路上蓬瀛。随分人问富贵,不妨游戏千龄。
两城无百里,算只是、一家乡。愧每每相看,来迎去送,水影山光。殷勤举杯一笑,要都收、百福与千祥。镜里吾衰已甚,尊前君意何长。谁能齐物似蒙庄。岁月去堂堂。更多病何堪,闲愁万绪,恼乱诗肠。明年定须丰稔,看桑蚕成簇麦登场。君到野亭应喜,酒帘花外悠扬。
渺云间天淡,离别意、一消魂。忆金缕珠喉,冰弦玉笋,明月幽人。风流旧家心事,指南山、松柏托殷勤。烟草夕阳别浦,梨花暮雨重门。浪凭归梦觅行云。肠断几黄昏。甚百种凄凉,一般寂寞,两地平分。多情料应有语,道卿卿、不惜锁窗春。为谢倩桃风柳,不禁鞍马红尘。
妙年勋业在,正千载、会风云。有横槊新诗,投壶雅唱,将武儒文。风流圣朝人物,算锦衣、难避软红尘。琼岛羽林清晓,紫垣星月黄昏。悠悠轩旆下东秦。宾客满于门。看戏彩萱堂,挥金置酒,和气回春。平生事,忠与孝,但图忠、云路莫因循。此去秋光正好,龙墀再荷新恩。
上卢沟一望,正红日、破霜寒。尽渺渺飞烟,葱葱佳气,东海西山。依稀玉楼飞动,道五云深处是天关。柳外弓戈万骑,花边剑履千官。寒窗萤雪一生酸。富贵几曾看。问今日谁教,黄尘匹马,更上长安。空无语,还自笑。恐当年、贡禹错弹冠。拟把繁华风景,和诗满载归鞍。
甚无情枯竹,使人喜、使人悲。爱太古遗音,承平旧曲,吹尽参差。千秋凤台人去,算风流、只有赵郎知。秋晚楼空月夜,日长人静花时。酒阑更与尽情吹。欲起不能归。怕幽壑潜蛟,孤舟嫠妇,掩泣惊飞。伤心少年行乐,奈春风、不染鬓边丝。静倚阑干十二,醉魂飞瑶池。
忆长庚初梦,是谁遣下蓬壶。到今日相看,仙风道骨,依旧清癯。胸中浩然何物,管三冬、读尽邺侯书。笔落千山风雨,气吞万里江湖。豪门落落曳长裾。醉倒倩人扶。刚只要疏闲,争教富贵,不肯饶渠。蟾宫桂春榜字,看明年、光耀满门闾。应笑青灯黄卷,却成玉带金鱼。
以上刘敏中作品《木兰花慢》共11首
|
【注释】:
回:
①旋转;曲折环绕。《左传·襄公十八年》:“右回梅山,侵郑东北。”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引申为掉转方向,掉头。屈原《离骚》:“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新唐书·张玄素传》:“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哉。”引申为改变。《世说新语·雅量》:“王夷甫与裴景声志好不同,景声恶,欲取之,卒不能回。”②返回;恢复原状。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郁离子·九难》:“灵药千名,神农所尝,起死回生,旋阴斡阳。”引申为回复。《梦溪笔谈· 人事二》:“有一县令使人,独不肯去,须责回书。”③不正直;邪僻。《诗经·小雅·鼓钟》:“淑人君子,其德不回。”《论衡·变虚》:“若德回乱,民将流亡。”又为偏私,袒护。《国语·晋语八》:“且秦楚匹也,若之何其回于富也。”④避让;忌讳。《新序·杂事一》:“外举不避仇雠,内举不回亲戚。”《后汉书·左雄传》:“(左雄)奏案贪猾二千石,无所回忌。”⑤量词。晏几道《鹧鸪天》:“几回魂梦与君同。”首:
①头;脑袋。《楚辞 · 九歌·国殇》:“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挟:夹在腋下。秦弓:秦地出产良弓。惩:戒止;警戒。)《左传·襄公十四年》:“唯余马首是瞻。”②首领;统帅者。《周易·乾卦》:“见群龙无首,吉。”③开始;首先。《老子》第二十八章:“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史记·陈涉世家》:“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竟:终于。事:起义。)④第一。《汉书·匡衡传》:“孔子著之《孝经》首章,盖至德之本也。”⑤要领。《韩非子·心度》:“刑胜而民静,赏繁而奸生。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首也;赏繁,乱之本也。”(胜:尽。)⑥伏首认罪或揭发。《汉书· 文三王传》:“置辞骄嫚,不首主令。”⑦向;朝着。司马迁《报任安书》:“然陵一呼劳军……北首争死敌。”(死敌:杀敌。)⑧量词。用于诗、文、歌曲等。《宋书·谢庄传》:“所著文章四百余首,行于世。”平:
①平坦;不倾斜。《吕氏春秋·应同》:“平地注水,水流湿。”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水面初平云脚低。”②整治使平。《列子·汤问》:“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③公平;公正。《诗经·小雅·节南山》:“昊天不平,我王不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④均平;齐一。《周易·乾》:“云行雨施,天下平也。”⑤平定;平息。《左传·庄公十三年》:“会于北杏,以平宋乱。”⑥安静;安定。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⑦平常;平时。《后汉书·光武帝纪上》:“饮食言笑如平常。”⑧一般;普通。白居易《两朱阁》:“忆昨平阳宅初置,吞并平人几家地!”⑨媾和;讲和。《左传·桓公八年》:“秋,随及楚平。”(随:国名。)⑩通“评”。评议。《商君书·更法》:“孝公平画。”吴:
①喧闹;大声说话。《诗经·周颂·丝衣》:“不吴不敖,胡考之休。”(敖:同“傲”,傲慢。胡考:寿考。休:吉祥的征兆。)②大。《楚辞· 九章·涉江》:“乘舲(líng)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舲:有窗的小船。上:溯流而上。沅:水名,在湖南。齐:齐举。榜:桨。汰:水波。)③古国名。1. 周太王长子泰伯的封地,在今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国语·吴语》:“吴王夫差起师伐越。”2. 三国时孙权所建国名,拥有长江中下游及今福建两广及越南北部和中部。《三国志·吴书·吴王传》:“权乃参分天下:豫、青、徐、幽属吴。”3. 五代十国之一。杨行密受唐封为吴王,在今江苏、江西、安徽、湖北等省部分地区。④泛指我国东南部。刘商《秋夜听严绅巴童唱竹枝歌》:“身骑吴牛不畏虎,手提蓑笠欺风雨。”(欺:藐视。)事:
①职位;职务;官职。《左传·庄公十四年》:“吾皆许之上大夫之事。”②职业。《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舞阳侯樊哙(kuài)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沛:江苏沛县。)③事情。《论语·子路》:“言不顺则事不成。”④变故;意外事故。《史记·刺客列传》:“秦有荆轲之事。”苏轼《徐州上皇帝书》:“今臣于无事之时,屡以盗贼为言……不然,事至而图之,则已晚矣。”(图:谋。)⑤实行;从事;做。《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⑥侍奉;服事。《左传·隐公元年》:“欲与大叔,巨请事之 ”⑦从师求学。《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非]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⑧量词。用于器物或衣服,相当于“件”。白居易《张常侍池凉夜闲宴赠诸公》:“管弦三两事。”了:
①完毕;结束。王褒《僮约》:“晨起早扫,食了洗涤。”翁卷《乡村四月》:“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②了解;明白。《太平广记》卷十引《神仙传》:“熟研之此经,所疑皆了。”(熟研:仔细研究。)③副词。全;完全。用于否定句。《世说新语·言语》:“了无遽(jù)容。”(遽:恐惧。)《世说新语·雅量》:“了无恐色。”④聪明。《后汉书·孔融传》:“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⑤了断;决定。《尹文子·大道上》:“非己所独了。”兜:
①兜鍪(móu),古代打仗戴的头盔。《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慈亦得策兜鍪。”②蒙蔽;迷惑。《国语·晋语六》:“在列者献诗,使勿兜。”(列:位;官位。)③同“篼”。兜子。一种简便的软轿。《宋史·占城国传》:“国人皆乘象或软布兜。”[兜鍪]古代打仗戴的头盔。《后汉书·袁绍传》:“绍脱兜鍪抵地。”鍪:
①古代的一种锅。《急就篇》卷三:“铁铁钻锥釜鍑鍪。”②武士的头盔,又叫“兜鍪”。《汉书·扬雄传下》:“鞮(dī)鍪生虮虱。”(鞮:皮靴。)③像头盔的帽子。《荀子·礼论》:“荐器则冠有鍪而毋縰(xǐ)。”(縰:裹头发的帛。)更:
(一)①改变;更换。《韩非子·解老》:“凡法令更则利害易。”②替换。《吕氏春秋·仲春纪》:“是月也,祀不用牺牲,用圭璧,更皮币。”(牺牲:祭祀用的牲畜。圭:玉器名。皮币:毛皮和缯帛。)引申为交替。《汉书·万石君传》:“九卿更进用事。”③经历;经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更日久则涂干而椽燥。”④抵偿;抵押。《史记·平准书》:“悉巴蜀租赋不足以更之。”(悉:竭尽。)⑤古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一更约二小时。岳飞《小重山》:“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二)gèng 副词。①相当于“再”、“又”。《史记·孟尝君列传》:“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直:同“值”。)杜甫《石壕吏》:“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②相当于“愈”。更加。《史记·管晏列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换:
①互易;对换。《晋书·阮籍传附阮孚》:“尝以金貂裘换酒,复为有司所弹劾(hé)。”(弹劾:检举罪行。)②交易;变化。王勃《滕王阁》:“物换星移几度秋。”《墨子·备城门》:“寇在城下,时换吏卒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