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默默、相思寸肠。”诗句出处:《柳梢青三首》;是元朝诗人柯九思的作品。
懊恨春初,飘零月下,轻离轻隔。重酝舒柳眼,羞人曾识。已堪索笑寻檐,早准备、怜怜惜惜。莫是溪桥,才先开却,试驰金勒。
姑射论量。渐消冰雪,重试新妆。欲吐芳心,还羞素脸,犹吝清香。此情到底难藏。悄默默、相思寸肠。月转更深,凌寒等待,更倚西廓。
琼散残枝。点窗款款,度竹迟迟。欲诉芳情,曲中曾听,画里重披。春移别树相期,渐老去、何须苦悲。人日酣春,脸霞清晓,复记当时。当年风致,勉强续貂,以贻好事。丹邱柯九思书於云客阁,至正元年冬十有一月日南至也。以上四首和词并见郁氏书画跋记卷一。
以上柯九思作品《柳梢青》共3首
|
【注释】:
悄:
(一)寂静;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白居易《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 (二)qiǎo 忧愁的样子。《诗经·陈风·月出》:“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舒:舒展。窈纠:婀娜多姿。劳心:费心思。)[悄悄]忧心忡忡的样子。《诗经·邶风·柏舟》:“忧心悄悄,愠(yùn)于群小。”(愠:怒。群小:一些小人。)默默:
①空荡,静寂。《楚辞·九章·悲回风》:“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之~~。”②空无,虚无。《庄子·在宥》:“至道之极,昏昏~~。”③不言的样子。《韩诗外传》:“有~~谀臣者,其国亡。”④失意的样子。《汉书·贾谊传》:“吁嗟~~生之无故兮。”相:
(一)①互相;相互。《左传·隐公元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②递相;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吕氏春秋·疑似》:“为高葆祷于璐,置鼓其上,远近相闻。”③质地;实质。刘峻《辩命论》:“昔之玉质金相,英髦秀达,皆摈斥于当年,韫(yùn)奇才而莫用。”(髦:俊杰。韫:藏。)[相对]相向。元稹《与李十二夜饮》:“寒夜灯前赖酒壶,与君相对兴(xìng)犹孤。”(二)xiàng ①察看;仔细看。《诗经·大雅·公刘》:“相其阴阳,观其流泉。”②占视。迷信者看外形而断定人与事的吉凶祸福。《荀子·非相》:“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③相貌;形貌。《荀子·非相》:“形相虽善而心术恶。”④辅佐;扶助。《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⑤官名。1. 辅佐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吏。《史记·魏世家》:“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贤相。”2.汉代另指诸侯国的实际执政者,地位相当于郡太守。《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又使为相。《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仁宗至和二年》:“帝新相文彦博、富弼,意甚自得。”⑥司仪赞礼者。《淮南子·主术》:“口能言而行人称辞,足能行而相者先导。”(行人:古时的外交官。)⑦选择。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自古相女配夫,新状元花生满路。”思:
①思考;想。《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②思念;怀念。《诗经·邶风·泉水》:“靡(mǐ)日不思。”(靡:无。)李白《静夜思》:“低头思故乡。”③愁思。张华《励志诗》:“吉士思秋。”(吉士:对男子的美称。)④心情;情绪。李煜《虞美人》:“清霜残雪思难任。”(清霜残雪:指鬓发已白。)柳宗元《登柳州城楼》:“海天愁思正茫茫。”⑤助词。可用于句首或句中,调整音节。《诗经·大雅 ·思齐》:“思齐大任,文王之母。”(齐:通“斋”。庄敬。大任:即太任。王季之妻,文王之母。)⑥语气词,啊。《诗经·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乔:高大。休:休息。)寸:
①长度单位,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商君书·靳令》:“四寸之管无当,必不满也。”②形容极短或极小。《史记·淮阴侯列传》:“一日数战,无尺寸之功。”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春:春季三个月。)③中医切脉部位之一。《难经》:“脉三部:寸、关、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