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便准拟、一醉广寒宫,千山白。

“便准拟、一醉广寒宫,千山白。”诗句出处:《满江红》;是宋朝诗人周紫芝的作品。

寂寂江天,雪又满、晚来风急。空懊恨、散盐飞絮,未成轻集。万里长空飞不到,珠帘卷尽还羞入。问向晚、谁欲画渔莎,寒江立。天黯淡,催残日。波浩渺,添寒力。又何如聊遣,舞衣红湿。好与月娥临晚砌,莫教先放梅花拆。便准拟、一醉广寒宫,千山白。

【注释】:

便:

(一)①有利。《商君书·更法》:“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②指利益。《汉书·娄敬传》:“臣愿见上言便宜。”③方便;便利。韩愈《酬司门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归来得便即游览。”杜牧《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周郎:周瑜。铜雀:台名。二乔:指大乔、小乔。)④顺便。《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却因人舟未便,一面收拾起身,一面寻觅便人。”⑤熟习。《淮南子·齐俗》:“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胡:指北方。越:指江浙一带。)⑥简便的;平常的。徐珂《清稗类钞·冯婉贞》:“以枪上刺刀相搏击,而便捷猛鸷终弗逮。”⑦副词。就。《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旬日便退。”(旬日:十天。)⑧连词。即使。表示让步的假设。[便宜]1.相机作某事。陈寿《三国志·魏书·牵招传》:“帝乃招招,使从便宜讨之。”2. 有利,特指对国家有利的事情。《汉书·赵充国传》:“臣谨条不出兵留田便宜十二事。”(条:分列条目。田:耕种。事:件。)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一折:“你正是得便宜翻做了落便宜。”(翻:反。落:失。) (二)pián ①安适;妥帖。《战国策·秦策三》:“食不甘味,卧不便席。”《墨子·天志中》:“百姓皆得暖衣饱食,便宁无忧。”②巧于言辞。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便言多令才。”(令:美好。)[便嬖(bì)]指君主身边亲信的小臣。《荀子·富国》:“观其便嬖,则其信者悫(què),是明主也。”(悫:诚实。)

准:

①平;使平正。《周礼·考工记·栗氏》:“权之然后准之,准之然后量之。”(栗:金工。准之:指将金器击平。)②一种测量水平的器具。《汉书 ·律历志上》:“准者,所以揆(kuí)平取正也。”(揆:揆度;测量。)③标准;准则。《荀子·致仕》:“程者,物之准也。”④效法;依据。《南齐书·礼志上》:“永明中起瓦屋,形制宏壮。检案经史,无所准据。”⑤测量;衡量。《汉书·沟洫志》:“令水工准高下,开大河上领,出之胡中,东注之海。”⑥同“埻(zhǔn)”。箭靶的中心。唐庚《受代有日呈谈勉翁》:“得句欢呼同破准。”《抱朴子·广譬》:“准的陈则流镝赴焉。”⑦准确;正确。《礼记·祭义》:“推而放诸东海而准。”⑧鼻子。《后汉书·光武帝纪》:“美须眉,大口,隆准。”⑨折合;抵偿。《管子 · 山至数》:“以币准谷以授禄。”

拟:

①忖度;思量。《周易·系辞上》:“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②比拟;相比。陆游《入蜀记》:“(小孤山)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他山可拟。”③比划,用兵器作出杀人的样子。《汉书·苏建传附苏武》:“(卫律)复举剑拟之,武不动。”④模拟;仿照。《汉书·扬雄传》:“常拟之以为式。”⑤打算;准备。《齐民要术·收种》:“至春治取,别种,以拟明年种子。”⑥估量;预料。辛弃疾《摸鱼儿》:“准拟佳期又误。”⑦起草;设计。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谭嗣同传》:“命君拟旨。”

一:

①数词。《孟子·梁惠王上》:“吾何爱一牛?”(爱:吝惜。)《汉书·律历志上》:“数者,一、十、百、千、万也。”又表序数第一。《吕氏春秋·古乐》:“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八阕:指舞乐的八章。载民、玄鸟:乐曲八章之名。)②专一。《荀子·劝学》:“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螾:通“蚓”。蚯蚓。)③全;满。《史记·淮阴侯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④统一;使……一致。《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⑤相同。《左传·庄公十二年》:“天下之恶一也。”(恶:指恶人。)⑥整体。贾谊《新书·过秦上》:“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⑦古代哲学概念。指“道”及“道”所派生的“气”。⑧副词。1. 一概;都。《史记·孟尝君列传》:“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2. 一旦。《庄子·徐无鬼》:“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过:过失。)3. 乃;竟。《战国策·齐策一》:“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于此乎?”⑨语气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孟子·梁惠王上》:“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⑩我国民族音乐记音符号之一。[一何]副词。表示程度深。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醉:

①酒醉。《诗经·小雅·宾之初筵》:“宾既醉止,载号载呶(náo)。”(止:语气词。呶:喧闹。)《韩非子·说林上》:“醉寐而亡其裘。”②极端爱好。《庄子·应帝王》:“列子见之而心醉。”宋之问《送赵六贞固诗》:“心醉东郊柳。”

广:

(一)①大;广大;宏大。《管子·小问》:“吾欲行广仁大义,以利天下。”《吕氏春秋·异用》:“故国广巨,兵强富,未必安也。”②宽;宽阔。《诗经 · 卫风 · 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杭:通“航”。)《墨子·备城门》:“长八尺,广七尺。”③多;众多。《颜氏家训 ·勉学》:“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④扩大;推广。《后汉书·西羌传》:“武帝征伐四夷,开地广境,北却匈奴,西逐诸羌。”《史记·秦本纪》:“秦缪公广地益国。”(益:增添。)⑤宽心;安慰。苏轼《和归田园居六首》之二:“好语时见广。”(见:指对自己。)《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⑥广泛地;多方面地。陆贾《新语·思务》:“是以君子广思而博听。”[广(旧读guàng)袤(mào)]东西的长度为广,南北的长度为袤。张衡《西京赋》:“考广袤。”(考:核查。) (二)guàng ①〈名〉横长;东西间距离。亦泛指面积。《战国策·秦策二》:“从某至某,广从(纵)六里。”②春秋时楚国军制,兵车十五辆为广。《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为乘,广三十乘,分为左右。”(楚子:楚王。) (三)kuàng ①通“圹”。坟墓。《孔子家语·困誓》:“自望其广,则睪如也。”②通“旷”。空缺;荒废。《吕氏春秋·不广》:“时不可必成,其人事则不广。”犷(獷) guǎng ①凶猛;强悍。《新唐书·西域传下》:“(有兽)大如狗,犷恶而力。”②凶悍;蛮横。刘希夷《谒汉世祖庙》:“犷兽血涂地,巨人声沸天。”《后汉书·段颎传》:“虚欲修文戢戈,招降犷敌。”③粗野。《后汉书·祭肜传》:“临守偏海,政移犷俗。”

寒:

①冷。《礼记·月令》:“寒热不节,民多虐疾。”《吕氏春秋·察今》:“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②贫穷;贫寒。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彤庭:指富贵人家。)《晋书·刘毅传》:“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③害怕;畏惧。《聊斋志异·辛十四娘》:“误入涧谷,狼奔鸱(chī)叫,竖毛寒心。”(鸱:猫头鹰。)

宫:

①房屋;住宅。《周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②帝王的宫殿。《史记·秦始皇本纪》:“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③宗庙;神庙。《洛阳伽蓝记·永宁寺》:“须弥宝殿,兜率净宫,莫尚于斯也。”④古代五刑之一。残害男子生殖器,破坏妇女生殖机能的刑罚。《汉书·景帝纪》:“除宫刑,出美人。”⑤古代五声“宫商角徵羽”音阶的第一音。相当于简谱的“1”。《宋书· 律历志上》:“宫、商、角、徵、羽,谓之五声。”

白:

①白色。《荀子·荣辱》:“目辨白黑美恶。”(辨:辨别。)②纯洁。《韩非子·说疑》:“竦(sǒng)心白意。”(竦:恭敬。)③皎洁;明亮。白居易《琵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④彰明;显赫。《荀子·天论》:“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⑤表明;陈述。《吕氏春秋·士节》:“吾将以死白之。”⑥禀告;报告。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太尉自州以状白府。”⑦徒然;平白地。李白《越女词》五首之四:“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