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桂楫轻如翼,归霞时点清镜。

“桂楫轻如翼,归霞时点清镜。”诗句出处:《还京乐》;是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

宴兰溆,促奏丝萦管裂飞繁响。似汉宫人去,夜深独语,胡沙凄哽。对雁斜玫柱,琼琼弄月临秋影。凤吹远,河汉去杳,天风飘冷。泛清商竟。转铜壶敲漏,瑶床二八青娥,环佩再整。菱歌四碧无声,变须臾、翠翳红暝。叹梨园、今调绝音希,愁深未醒。桂楫轻如翼,归霞时点清镜。

【注释】:

桂:

①植物名。桂皮树。《楚辞·离骚》:“杂申椒与桂菌兮,岂维纫夫蕙茞。”②植物名,指木樨。三国·魏·繁钦《弥愁赋》:“整桂冠而自饰,敷綦藻之华文。”

楫:

①船桨。《汉书·贾谊传》:“若夫经制不定,是犹度江河亡维楫,中流而遇风波,船必覆矣。”(经制:常法。维:缆索。)魏学洢《核舟记》:“舟尾横卧一楫。”又为用桨划船。《诗经·大雅·棫朴》:“淠彼泾舟,烝徒楫之。”②林木。《吕氏春秋·明理》:“有若水之波,有若山之楫。”

轻:

①重量小。与“重”相对。《孟子· 梁惠王上》:“权,然后知轻重。”(权:衡量。)②轻微;微薄;浅薄。诸葛亮《与参军掾属教》:“任重才轻。”③轻率;不稳重。刘炎《迩言》:“轻躁寡谋,不必皆年少。”④轻便。《汉书·食货志上》:“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⑤轻视;看不起。《老子》:“祸莫大于轻敌。”⑥轻易;随便。《盐铁论·刑德》:“千仞之高,人不轻凌。”⑦使……变轻;减轻。王维《送元中丞传运江淮》:“薄税归天府,轻徭赖使臣。”(天府:朝廷的仓库。徭:劳役。)⑧用力小。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捻(niǎn)抹复挑。”⑨轻快。王维《观猎》:“雪尽马蹄轻。”

如:

①顺从;依照。《左传·僖公十五年》:“唯所如之,无不如志。”李朝威《柳毅传》:“毅如其言,遂至其宫。”②往;到……去。《汉书·燕王传》:“田生如长安,不见(刘)泽。”③似;像;如同。《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④及;赶得上。《论语·公冶长》:“弗如也! 吾与女弗如也!”⑤奈。“如……何”,相当于“奈……何”,把……怎么样。《孟子·滕文公下》:“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薛居州:人名,宋臣。)《列子·汤问》:“其如土石何?”⑥介词。相当于“于”。引进比较对象。《吕氏春秋·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渴。”⑦连词。1. 相当于“如果”,表示假设。《诗经·秦风·黄鸟》:“如可赎兮,人百其身。”2. 相当于“和”。表示并列。《仪礼·乡饮酒礼》:“公如大夫入。”(大夫:官名。)3. 相当于“而”。表示转折。至于;却。《论语·先进》:“如其礼乐,以俟君子。”4.相当于“或者”。表示选择。《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安:怎。方六七十:指纵横六七十里。邦:诸侯封国。)⑧助词。形容词后缀,相当于“然”,表示“……的样子”。《论语·乡党》:“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不如]也作“弗如”。比不上。岑参《石犀》:“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伯禹:大禹。)

翼:

①翅膀。《战国策·楚策四》:“鼓翅奋翼。”(奋:举。)《庄子·徐无鬼》:“若蝇翼。”(若:如同。)②指物体上像翅膀的东西。《山海经·东山经》:“其状如黄蛇,鱼翼。”③借指飞鸟。徐铉《亚元舍人贻佳作聊以为报》:“仰头忽见南来翼。”④鸟用翅膀覆盖。《诗经·大雅·生民》:“鸟覆翼之。”引申为保护、护持。《左传·哀公十六年》:“胜如卵,予翼而长(zhǎng)之。”(胜:人名。长:成长。)⑤辅佐;扶助。《汉书·晁错传》:“以翼天子。”⑥作战时,军队向两侧分开的部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陈:阵。张:摆开。)⑦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吕氏春秋·孟夏》:“孟夏之月,日在毕,昏翼中。”(毕:星宿名。)⑧通“翌”。翼日即明日。《尚书 ·金縢》:“王翼日乃瘳(chōu)。”(瘳:病愈。)⑨春秋时晋国古都。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南。[翼翼]1.恭敬谨慎。《诗经·大雅·大明》:“小心翼翼。”2. 整齐有序。《诗经·商颂·殷武》:“商邑翼翼。”3.壮盛的样子。张衡《东京赋》:“京邑翼翼,四方所视。”(京:大。)4. 形容飞的样子。屈原《离骚》:“高翱翔之翼翼。”

归:

(一)①出嫁;嫁。《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②返回。陶潜《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兴:起来。)③送回;交还。《孟子· 尽心上》:“久假而不归。”(假:借)④归依;归附。范仲淹《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微:如果没有。)⑤结局;归宿。《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殊:不同。途:路。)⑥死。《尔雅·释训》:“鬼之为言归也。” (二)kuì ①通“馈”。赠送。《论语·阳货》:“(阳货)归孔子豚。”《史记·周本纪》:“晋唐叔得嘉谷,献之成王,成王以归周公于兵所。”②通“愧”。惭愧。《战国策·秦策一》:“状有归色。”

霞:

①彩霞。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②色彩艳丽。孟郊《送谏议十六叔至孝义渡》:“霞衣相飘飘。”③通“遐”。遥远。《楚辞·远游》:“载营魄而登霞兮,掩浮云而上征。”(营魄:魂魄。)

时:

①季节;指四季。《论语·阳货》:“四时行焉。”②特指农时。《孟子·梁惠王上》:“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③光阴;时光;时候。《吕氏春秋·首时》:“天不再与,时不久留。”④指按照规定的时间。南卓《羯(jié)鼓录》:“黄幡繟亦知音,上尝使人召之,不时至,上怒,络绎遣使寻捕。”⑤时辰;时候。《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⑥其时;当时。魏禧《大铁椎传》:“时座上有健啖者,貌甚寝。”(健啖:食量过人。寝:丑陋。)⑦机会;时机;时运。《论语·阳货》:“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新唐书·武平一传》:“时不再来,荣难人借。”(荣:荣华富贵。)⑧合时;应时。《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⑨时代;时世。《吕氏春秋· 察今》:“世易时移,变法宜矣。”⑩时势;时尚。朱庆余《近试上张籍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11)副词。用以表示时间。1. 表示行为不断发生,相当于“常常”、“经常”。韩愈《行难》:“圣人不世出,贤人不时出。”(不世:罕有。)2. 表示行为偶尔发生,相当于“有时”、“时而”。杜甫《自阆(làng)中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之三:“行色递隐见,人烟时有无。”(12)通“伺(sì)”。等候。《论语·阳货》:“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点:

①细小斑痕。《晋书·袁宏传》:“如彼白珪,质无尘点。”②汉字的一种笔画,即“丶”。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点,常隐锋而为之。”③加点;标点句读。《宋史·儒林传·何基》:“凡所读无不加标点。”④向下微动或一触即离的动作。杜甫《曲江》:“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⑤一点一滴地落下。岑参《西掖省即事》:“西掖重云开曙晖,北山疏雨点朝衣。”(西掖:中书省的别称,简称西掖。)⑥引火;燃火。岑参《自潘陵尖还少室居止秋夕凭眺》诗:“火点伊阳村。”⑦指示;指点。《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这句话却点醒了贺小姐。”⑧查数;点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沙场秋点兵。”⑨征调。古乐府《木兰诗》:“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⑩量词。表示时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一更分五点。《元史·刑法志三》:“诸夜禁,一更三点,钟声绝,禁人行。”

清:

①水纯净透明,与“浊”相对。屈原《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②洁净。张衡《东京赋》:“京室密清。”③使洁净;使干净。陆云《盛德赋》:“泛时雨以清天,洒狂尘以肃地。”④清晰;清楚。张祜《酬凌秀才惠虎枕》:“八寸黄杨惠不轻,虎头光照簟文清。”⑤声音清亮;清脆。苏轼《石钟山记》:“南声函胡,北声清越。”(函胡:含糊,模糊。越:高扬。)⑥清爽;清凉;寒凉。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别:另一。)⑦冷清;凄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⑧寂静;清静。《庄子·天下》:“寂乎若清。”⑨清平;安定;太平。唐太宗《咏风》:“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大风曲:汉高祖即位后曾回故乡,作《大风歌》。加:施。)⑩公正;廉洁;清白;清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是以:因此。)(11)单纯;素雅。杜牧《沈下贤》:“斯人清唱何人和? 草径苔芜不可寻。”(12)肃清;使干净。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谭嗣同传》:“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13)用完;用尽。《越绝书·荆平王内传》:“(伍子胥)乃发其箪饭,清其壶浆而食。”(荆:楚国的别称。)(14)中国封建朝代名称,公元1616~1911年。(15)厕所。后作“圊”。《风俗通·怪神》:“二三日乃于清中粪下啼。”(16)古代哲学用语。指冲和之气。《荀子·解蔽》:“故道之以礼,养之以清。”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