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黄锺数,从新九九,巧历演长年。

“黄锺数,从新九九,巧历演长年。”诗句出处:《满庭芳》;是宋朝诗人王子容的作品。

蓬海移春,卿云约月,庆传王母骖鸾。九仙福地,不减玉龟山。况是莱儿绣斧,都衬得、彩舞斓斑。瑶觞举,平反一笑,功行足三十。木天。来瑞节,行封两国,宫锦蝉联。更孙枝满座,兰畹芝田。中诏肩舆上殿,称万寿,椒掖欢颜。黄锺数,从新九九,巧历演长年。

【注释】:

黄:

①黄色。《诗经·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裳(cháng)。”(裳:下衣;下裙。)杨臣源《城东早春》:“绿柳才黄半未匀。”②变黄。韦应物《答郑骑曹青橘绝句》:“怜君卧病思新橘,试摘犹酸亦未黄。”③黄帝的简称。陶潜《时运》:“清琴横床,浊酒半壶。黄唐莫逮(dài),慨独在余。”(黄:黄帝。唐:唐尧。逮:及。)④雌黄,古人用作涂抹文字,点校书籍的颜料。陶翰《赠郑员外》:“何必守章句,终年事铅黄。”[黄口]幼儿。《淮南子·汜论》:“古之伐国不杀黄口。”[黄耈(gǒu)]老人。《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遐不黄耈。”

数:

(一)①计算。《庄子·庚桑楚》:“简发而栉,数米而炊。”(栉:梳。)②比较起来最突出。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国初以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③责备;列举(罪行)。《左传·昭公二年》:“使吏数之。”④称说;诉说。《后汉书·祢衡传》:“馀子碌碌,莫足数也。”(馀子:其余的人。)施鉴《天仙子·秋闺》:“无人处,深深语,天涯往事难重数。” (二)shù ①数目。《庄子·秋水》:“号物之数谓之万。”②数词。几;几个。陈恭尹《秋日西郊宴集》:“欲洒新亭数行泪,南朝风景已全非。”(新亭:亭名。)③算术。《周礼·地官·大司徒》:“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④天命;气数。《史记·李将军列传》:“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⑤规律;法则。《礼记·月令》:“凡举大事,毋逆大数,必顺其时。”⑥技艺;方术。《孟子 ·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三)shuò ①多次;频繁。柳宗元《捕蛇者说》:“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②副词。屡次。《孙子·行军》:“屡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 (四)cù 细;密。《孟子·梁惠王上》:“数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罟:网。洿池:池塘。)

从:

(一)[从容]1.逍遥自在。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2.镇静安详。黄溍《日损斋笔记·文献黄公神道碑》:“俯仰从容,不大声色。” (二)cóng ①相随;跟随。《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史记·李斯列传》:“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②追逐;追赶。《孙子兵法· 军争》:“佯北勿从。”③听从;依从。《左传· 庄公十年》:“小惠未遍,民弗从也。”《荀子·天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④听任;任凭。杜甫《屏迹》:“失学从儿懒,长贫任妇愁。”⑤做;参与。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及使之从政,则茫然不知其方……”⑥指跟随的人。《后汉书·单超传》:“其仆从皆乘牛车……”⑦副的。与“正”相对。古代官吏的品级有正、从之分。《唐六典》:“司封郎中员外郎掌邦之封爵,凡有九等。一曰王,正一品,食邑一万户;二曰郡王,从一品,食邑五千户。”⑧次要的;附属的。《老残游记》第四回:“居然也拿住了两个为从的强盗伙计。”⑨旧指堂房,即同宗而非嫡亲的亲属。《三国志· 蜀书·许靖传》:“(靖)少(shào)与从弟劭俱知名。”⑩介词。自;由。1.表示起点。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自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 表示对象,相当于“向”。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三) sǒng [从容(yǒng)]同“怂恿”。鼓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日夜从容(衡山)王密谋反事。”(反:反叛。)(四) zòng ①古代南北方向称“从”,东西方向称“衡(横)”。《诗经·齐风·南山》:“衡从其亩。”(亩:田垄。)②特指“合纵”。战国时南北六国土地相连,联合反对西面的秦国,称“合从”,省称“从”。李斯《谏逐客书》:“遂散六国之从。”③放纵。晁错《贤良文学对策》:“其行罚也,非以忿怒妄诛而从暴心也。”

新:

①刚有的或刚经验到的。《周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②没有用过的。黄滔《陈侍御新居》:“幕客开新第,词人遍有诗。”③指新的人或事物。韩愈《送穷文》:“携朋挈俦,去故就新。”(携:带着。俦:伴侣。)④更新;使变新。《尚书·胤征》:“旧染污俗,咸与维新。”⑤指刚结婚时的(人或物)。⑥副词。相当于“刚”、“刚才”。《荀子·不苟》:“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弹其冠。”

九:

①数词。《淮南子·天文》:“三三如九。”②泛指多数。《楚辞·离骚》:“虽九死其犹未悔。”《左传·襄公十一年》:“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合:盟会。)司马迁《报任安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

九九:

①农历九月初九,即重阳节。《唐诗纪事·中宗》:“愿陪~~辰,长奉千千历。”②多数,众多。《平山冷燕》回六:“曲径逶迤,三三不已;穿廊曲折,~~还多。”

九:

①数词。《淮南子·天文》:“三三如九。”②泛指多数。《楚辞·离骚》:“虽九死其犹未悔。”《左传·襄公十一年》:“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合:盟会。)司马迁《报任安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

巧:

①技术;技艺。《商君书·外内》:“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②灵敏;灵巧。《韩非子·难四》:“事以微巧成,以疏拙败。”③擅长。《荀子·哀公》:“昔舜巧于使民,而造父巧于使马。”(造父:人名。)④欺诈。《淮南子·本经》:“及伪之生也,饰智以惊愚,设诈以巧上。”⑤工巧;精致。王安石《上人书》:“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⑥美好的;动人的。《诗经·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⑦虚浮不实。《庄子·盗跖》:“此夫鲁国之巧伪人孔丘非耶?”

历:

①经历;经过。《孟子·万章上》:“舜之相尧,禹之相舜也,历年多,施泽于民久。”《尚书·毕命》:“既历三纪,世变风移。”②跨过;跨越。《孟子·离娄下》:“礼,朝廷不历位而相与言,不逾阶而相揖也。”③尽;全部;普遍。李商隐《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尚书·盘庚下》:“历告尔百姓于朕志。”④选择。司马相如《上林赋》:“于是历吉日以斋戒。”⑤列出;排列。《吕氏春秋·季冬》:“令宰历卿大夫至于庶民土田之数。”⑥察看。《礼记·郊特牲》:“简其车赋,而历其卒伍。”⑦稀疏。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其妻蓬头挛耳,历齿。”⑧同“历(曆)”。历法。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五:“旧制颁历在十一月朔。”⑨通“枥”。马厩。《汉书·梅福传》:“伏历千驷。”[历历]清晰;分明。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演:

①水长流。木华《海赋》:“东演析木,西薄青徐。”(析木:尾宿的别称。是东方七宿之一。薄:靠近。青、徐:古九州二州名。)②引长;延及。江淹《为萧太傅谢追赠父祖表》:“泽演庆世。”(庆:吉。)③水土气通;滋润。《水经注·济水》:“川无滞越,水土通演。”④根据某种事理推广、发挥。《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推演兵法,作八阵图。”⑤演变;演化。胡应麟《诗薮·周汉》:“文姬自有骚体《悲愤诗》一章……《胡笳十八拍》或是从此演出,后人伪作。”(文姬:蔡文姬。)⑥演习;操练。薛逢《题筹笔驿》:“目对云山演阵图。”⑦表演。黄宗羲《柳敬亭传》:“当时演史小说者数十人。”[演义]1.推广、引申、发展原来的意义。《后汉书·逸民传·周党》:“文不能演义。”2.根据史料记载或传说敷衍写成的长篇小说。

长:

(一)①长度;两端的距离。《考工记· 车人》:“车人为车,柯长三尺。”②长度大。与“短”相对。1.指空间。古乐府(木兰诗》:“北市买长鞭。”2.指时间。《韩非子·难一》:“矜伪不长,盖虚不久。”③巨大。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会:一定。济:渡。)④辽阔。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鸟飞不到吴天长。”⑤经常。张籍《猛虎行》:“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⑥长处;专长。韩愈《画记》:“以为非一工人之所能运思,盖丛集众工人之所长。”⑦擅长。《三国志· 吴书·周瑜传》:“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 (二)zhǎng ①年龄大;辈分高。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②排行第一。《史记·李斯列传》:“始皇有二十馀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③首领;首长。《礼记·曲礼下》:“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牧:官名。)④生长;成长。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⑤抚养。《诗经· 小雅·蓼莪》:“长我育我。”⑥滋长。《诗经·小雅·巧言》:“君子屡盟,乱是用长。”(盟:盟誓。用:以。)⑦增进;增强。《礼记·学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反:反省。)⑧提高。李白《与韩荆州书》:“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青萍:剑名。结绿:玉名。)

年:

①收成;年景。《谷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苏轼《喜雨亭记》:“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②十二个月为一年。《庄子·秋水》:“汤之时,八年七旱。”③年纪;年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④帝王的年号。改年叫改元。《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改年为延康。”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