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老夫谙阅世,不作少年太息。”诗句出处:《贺新郎》;是宋朝诗人王奕的作品。
帆卸西湾侧。望康庐、老峰面目,旧曾相识。岁岁滔滔江浪远,回首暮云空碧。今想见、发痕全白。眠鹿矶头茅屋烂,问草堂、谁管真泉石。还更有,青牛迹。老峰点首如招客。道十年、玉斗窗间,两成疏觌。赢得老夫谙阅世,不作少年太息。看雨馀、依旧青山色。汶上归来重过我,最峰头、新长芝堪摘。分半席、共横笛。
|
【注释】:
赢:
①余利;获利。《左传·昭公元年》:“贾而欲赢,而恶(wù)嚣乎?”(贾:商人。恶:厌。嚣:喧嚣之声。)《史记·龟策列传》:“商贾不强,不得其赢。”②胜。与“输”相对。白居易《放言》之二:“不信君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③获得;得到。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赢得生前身后名。”④背负;负担。贾谊《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景:影。)⑤容纳;接待。《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我实不德,而以隶人之垣以赢诸侯,是吾罪也。”(隶人:罪人。垣:矮墙。此谓简陋的房舍。)赢得:
①得到,获得。辛弃疾《破阵子》:“了却君王天下事,~~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②落得。辛弃疾《永遇乐》:“元嘉草草,封狼居胥,~~仓皇北顾。”得:
①获取;得到。《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贤明之士思得明君。”②捉得;找到。《聊斋志异·促织》:“逐而得之。”③得意。《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洋洋,甚自得也。”④得到的庄稼;收获;思想上获得;心得。汉·晁错《论贵粟疏》:“亡(wú)农夫之苦,有仟伯之得。”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⑤能;能够《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⑥表示某种动作能做或可以做。前蜀·杜光庭《神仙感遇传·罗公远》:“试令罗公取,取不得则罗公输,取得则僧输。”⑦需要;应该;必须。《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⑧合适;正确。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于彼计则得。”《汉书·叙传上》:“历古今之得失。”⑨完成;完了。唐·白居易《琵琶行》:“十三学得琵琶成。”⑩通“德”。感激恩德。《孟子·告子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老:
①年岁大。《诗经·邶风·击鼓》:“与子偕老。”(偕:一同。)《老子》第十八章:“民至老死不相往来。”②衰老。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廉颇老矣,尚能饭否?”③老年人。《战国策·齐策》:“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特用于对资深长者的敬称。《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不慭遗一老。”(慭yìn:愿)④老死;终老。死的讳称。张溥《五人墓碑记》:“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⑤敬老,养老。《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⑥熟练,有经验。欧阳修《为君难论》:“其父奢,赵之名将,老用于兵者也。”⑦对公卿大夫的总称。《左传·昭公十三年》:“天子之老,请帅王赋。”也指大夫的家臣《论语·宪问》:“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孟公绰:鲁大夫。赵魏:都是晋国的世卿。)⑧告老;年老退休。《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祁奚:晋大夫。)⑨年久的;历时久远的。原来的(与“新”相对)。方苞《狱中杂记》:“而狱中为老监者四,监五室。”⑩陈旧的。归有光《项脊轩志》:“百年老屋,尘泥渗漉。”(11)前缀。用于称人、排列次序和某些动植物名。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夫:
(一)①成年男子。《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②旧称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诗经·周颂·噫嘻》:“率时农夫,播厥百谷。”③旧指服劳役的人。《北史·东魏静帝纪》:“发夫五万人筑漳滨堰。”④丈夫,妇女的配偶。古乐府《陌上桑》:“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使君:称刺史。)⑤古代土地面积单位,等于一百亩。《管子·乘马》:“四聚为一离,五离为一制,五制为一田,二田为一夫,三夫为一家,事制也。”[夫人]1. 古称诸侯的妻和帝王的妾为夫人。《礼记·曲礼下》:“天子有后,有夫人。”“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2.唐以后称高级官员的妻为夫人。张祜《集灵台》:“虢(guó)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平明:天刚亮。)3.对已婚妇女的尊称。[夫子]1.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李朝威《柳毅传》:“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有为:有所作为。)2. 孔门尊称孔子为夫子,后沿称老师为夫子。《论语·宪问》:“夫子时然后言。”(时:当其时。)(二)fú ①代词。1. 表示第三人称。相当于“彼”。《汉书·贾谊传》:“夫将为我危,故吾得与之皆安。”2. 表示近指。相当于“这”、“此”。《论语 ·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3. 表示远指。相当于“那”、“彼”。《淮南子·齐俗》:“此一是非,隅曲也;夫一是非,宇宙也。”(隅曲:片面。)②句首语气词。表示发端。《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③语气词。1.用于句尾,表示感叹或发议论。柳宗元《三戒·黔之驴》:“今若是焉,悲夫!”(是:此。)2.表疑问或反诘。《史记·孔子世家》:“吾歌,可夫?”谙:
①熟悉;了解。王建《新嫁娘》:“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②熟记。王安石《次韵平甫赠二灵山人程惟象》:“久谙郭璞言多验,老比颜含意更疏。”阅:
①查点;计算。《左传·襄公九年》:“商人阅其祸败之衅,必始于火。”(商:朝代名。衅:征兆。)②检阅。《左传 ·桓公六年》:“大阅,简车马也。”③阅读。刘禹锡《陋室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素琴:没有装饰的琴。金经:佛经。)④经历。《汉书·文帝纪》:“阅天下之义理多矣。”⑤仕宦之家门前记述功绩阅历的柱子。左边的叫阀,右边的叫阅。也代指仕宦之家。文天祥《回施帅准送别》:“云霄名阅。”⑥容纳。《诗经·邶风·谷风》:“我躬不阅,遑恤我后?”(遑:闲暇。恤:忧。后:指子孙后代。)⑦汇集。《子华子·神气》:“川阅水以成川,世阅人而为世。”世:
①古代称三十年为一世。《论语 · 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仁:仁政成功。)②世代;父子相继为一世。《战国策·赵策四》:“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③继承。《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大夫之义不得世。”④一代又一代;世代相承的。《汉书·楼护传》:“父世医也,护少随父为医长安。”⑤家世;世系。《吕氏春秋·知化》:“残其国,绝其世。”⑥人的一生;一辈子。王羲之《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相与:交往。俯仰:生活。)⑦时代;朝代。陶潜《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⑧人世;世界。《荀子·议兵》:“此世之所以乱也。”⑨当时的。《盐铁论·论儒》:“孟轲守旧术,不知世务。”不:
(一)①不。《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诗经·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悬)特兮。”(特:三岁的兽。)②非;不是。《荀子·君道》:“能中是者取之,是岂不必得之之道也哉?”③无;没有。《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不德而有功。”④未。《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⑤句中助词。无实义。《逸周书·皇门》:“我不则寅哉寅哉!”[不禄]士死的讳称。《礼记·曲礼下》:“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二)fū花萼。后作“柎”。《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wěi)。”(常棣:即棠梨树。 鄂:同“萼”。 :有光采。)作:
①起;起立。《论语·先进》:“舍瑟而作。”②兴起;产生。《史记·秦始皇本纪》:“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一:统一。)又起身。《管子·弟子职》:“夜寐蚤作。”(寐:睡。蚤:通“早”。)《孟子·公孙丑上》:“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韩非子·解老》:“大奸作则小盗随。”③始。《尚书· 禹贡》:“莱夷作牧。”(莱夷:地名。牧:放牧。)④劳作;工作。《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⑤创作;写作。《孟子·梁惠王下》:“孔子惧,作《春秋》。”《吕氏春秋·勿躬》:“容成作历。”(容成:传说中黄帝臣,历法的创造者。)王充《论衡·定贤》:“譬犹工匠之作器也。”⑥名词,指作品。萧统《文选序》:“则有‘凭虚’、‘亡是’之作。”⑦事务。鲍照《采桑》:“季春梅始落,女工事蚕作。”(事:从事。)⑧担当;充任。《论语·子路》:“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而:假如。)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敦槐作关中都督,甚得民情。”⑨当成;算做。罗公升《溪上》:“门前溪一发,我作五湖看。”(一发:一根头发。)又成为。李贺《浩歌》:“南风吹山作平地。”⑩通“诅”。诅咒。《诗经·大雅·荡》:“侯作侯祝。”(侯:语气词。)(11)通“诈”。欺骗。《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作先合,然后引之大道。”[作色]脸上变色。指神情严肃起来或发怒。《礼记·哀公问》:“孔子愀(qiǎo)然作色。”(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少:
(一)①数量少。与“多”相对。《左传·哀公二年》:“阳虎曰:‘吾车少。’”②缺少;短少;差欠。《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③削弱。贾谊《治安策》:“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④轻视;看轻;小看。《晋书·王济传》:“(济)好以言伤物,侪(chái)类以此少之。”(侪类:同辈。)⑤不多时,表示时间短暂。《庄子·达生》:“少焉,果败而反。”⑥副词。表示程度浅。相当于“稍微”。《战国策·赵策四》:“太后之色少解。” (二)shào ①年幼。与“老”相对。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之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cuī)。”②少年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少长有礼,其可用也。”③排行最末的。《史记·孟尝君列传》:“田婴者,齐威王少子。”少年:
指青年男子。《清稗类钞·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婉贞于是率诸~~结束而出。”年:
①收成;年景。《谷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苏轼《喜雨亭记》:“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②十二个月为一年。《庄子·秋水》:“汤之时,八年七旱。”③年纪;年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④帝王的年号。改年叫改元。《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改年为延康。”太:
①极大。《淮南子·诠言》:“洞同天地,浑沌为朴,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②极远。《荀子 · 正论》:“太古薄葬,棺厚三寸,衣衾三领,葬田不妨田。”(不妨田:指无坟丘。)③超过一定数量的。《史记·项羽本纪》:“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pí)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罢:同“疲”。)④对年长、位尊或辈分高的人的尊称。《汉书·李广苏建传附苏武》:“来时太夫人已不幸。”《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五日一朝太公。”⑤过于;过分。《晋书·夏侯湛传》:“吾子所以褒饰之太矣。斟酌之喻,非小丑之所堪也。”⑥同“泰”。安泰。《老子》第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大象:指事物的本原。)《吕氏春秋·大乐》:“天下太平,万物安宁。”太息:
①大声叹气。《史记·陈涉世家》:“陈涉~~。”②深呼吸。《素问·平人气象论》:“呼吸定息,脈五动,闰以~~,命曰平人。”息:
①呼吸。《盐铁论·击之》:“使得复喘息。”《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将军毋失时,时间不容息。”(间:缝隙。)②叹气。《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③停止。江淹《别赋》:“马寒鸣而不息。”④休息。晁错《论贵粟疏》:“四时之间,亡日休息。”⑤子女。多指儿子。《战国策·赵策四》:“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⑥利息。王安石《答曾公立书》:“无二分之息可乎。”⑦消息。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二首》之二:“形影参(shēn)商乖,音息旷不达。”(参、商:二星名。乖:背离。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