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遥睇新亭一笑,漫漫天际江痕。

“遥睇新亭一笑,漫漫天际江痕。”诗句出处:《木兰花慢》;是宋朝诗人王奕的作品。

翠微亭上醉,搔短发、舞缤纷。问六朝五姓,王姬帝胄,今有谁存。何似乌衣故垒,尚年年、生长儿孙。今古兴亡无据,好将往史俱焚。招魂。何处觅东山,筝泪落清樽。怅石城暗浪,秦淮旧月,东去西奔。休说清谈误国,有清谈,还有斯文。遥睇新亭一笑,漫漫天际江痕。

【注释】:

遥:

①远。《楚辞·招魂》:“路贯庐江兮左长薄,倚沼畦瀛兮遥望博。”(庐江、长薄:均地名。瀛:池泽。)②长久。白居易《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诗:“遥夜凉风楚客悲。”③飘荡。景差《大招》:“魂魄归徕,无远遥只。”(徕:招来。只:语气词。)[遥遥]1. 辽远的样子。陶潜《赠长沙公》:“遥遥三湘,滔滔九江。”2. 长久的样子。江淹《青苔赋》:“昼遥遥而不暮,夜永永以空长。”3. 摇摆不定的样子。《楚辞·九章·悲回风》:“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遥遥其左右。”

睇:

(一)斜视。《楚辞·九章· 山鬼》:“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二)tī 看;望。晋·陶渊明《闲情赋》:“仰睇天路,俯促鸣絃。”

新:

①刚有的或刚经验到的。《周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②没有用过的。黄滔《陈侍御新居》:“幕客开新第,词人遍有诗。”③指新的人或事物。韩愈《送穷文》:“携朋挈俦,去故就新。”(携:带着。俦:伴侣。)④更新;使变新。《尚书·胤征》:“旧染污俗,咸与维新。”⑤指刚结婚时的(人或物)。⑥副词。相当于“刚”、“刚才”。《荀子·不苟》:“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弹其冠。”

亭:

①设在道旁供人停留食宿的处所。《世说新语·雅量》:“送故吏数人,投钱唐亭住。”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②古代设在边塞供守望用的岗亭。《墨子·杂守》:“其甚害者,为筑三亭。”《汉书·匈奴传上》:“(单于)见畜布野而无人牧者,怪之,乃攻亭。”③有顶无墙供入休息的亭子,多设在路旁或风景区、园林中。苏轼《喜雨亭记》:“亭以雨名,志喜也。”(志:记。)④秦、汉时的基层行政单位。《汉书· 百官公卿表上》:“大率(shuài)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大率:大略。)⑤直;正。《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亭行六百里。”⑥调和。《淮南子·原道》:“味者,甘立而五味亭矣。”⑦养育。张九龄《奉和圣制喜雨》:“艰我稼穑,载育载亭。”(载:则。)

一:

①数词。《孟子·梁惠王上》:“吾何爱一牛?”(爱:吝惜。)《汉书·律历志上》:“数者,一、十、百、千、万也。”又表序数第一。《吕氏春秋·古乐》:“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八阕:指舞乐的八章。载民、玄鸟:乐曲八章之名。)②专一。《荀子·劝学》:“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螾:通“蚓”。蚯蚓。)③全;满。《史记·淮阴侯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④统一;使……一致。《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⑤相同。《左传·庄公十二年》:“天下之恶一也。”(恶:指恶人。)⑥整体。贾谊《新书·过秦上》:“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⑦古代哲学概念。指“道”及“道”所派生的“气”。⑧副词。1. 一概;都。《史记·孟尝君列传》:“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2. 一旦。《庄子·徐无鬼》:“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过:过失。)3. 乃;竟。《战国策·齐策一》:“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于此乎?”⑨语气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孟子·梁惠王上》:“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⑩我国民族音乐记音符号之一。[一何]副词。表示程度深。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漫:

①水涨;往外溢。储光羲《酬綦毋校书梦耶溪见赠之作》:“春看湖水漫,夜入回塘深。”王安石《饭祈泽寺》:“春映一川明,雪消千壑漫。”②遍;周遍。陆游《自嘲》:“荒园无佳花,牵牛漫疏篱。”③散漫;无拘束。元结《游潓泉》:“顾吾漫浪久,不欲有所拘。”④模糊。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碑仆道,其文漫灭。”⑤污损;玷污。《吕氏春秋·离俗》:“不漫于利,不牵于埶(shì)。”(埶:同“势”,权势。)⑥副词。1.表示随意。相当于“随便”、“匆促”。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却:再;还。)2.表示徒然。相当于“白”、“白白地”。杜甫《宾至》:“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3.莫;不要。张渭《赠赵使君美人》:“漫学他家作使君。”⑦欺骗;蒙骗。苏轼《游灵隐寺戏赠李居士》:“若教从此成千里,巧历如今也被漫。”

漫漫:

①遍布,弥漫。《太平御览》卷八:“卿云烂兮,��~~兮。”②放纵,敬慢。《汉书·江都易王传》:“王前事~~,今当自谨。”③漫长,长远。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双袖龙钟泪不干。”④昏庸,糊涂。《太平御览》卷二百二十六:“县官~~,冤死者半。”

漫:

①水涨;往外溢。储光羲《酬綦毋校书梦耶溪见赠之作》:“春看湖水漫,夜入回塘深。”王安石《饭祈泽寺》:“春映一川明,雪消千壑漫。”②遍;周遍。陆游《自嘲》:“荒园无佳花,牵牛漫疏篱。”③散漫;无拘束。元结《游潓泉》:“顾吾漫浪久,不欲有所拘。”④模糊。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碑仆道,其文漫灭。”⑤污损;玷污。《吕氏春秋·离俗》:“不漫于利,不牵于埶(shì)。”(埶:同“势”,权势。)⑥副词。1.表示随意。相当于“随便”、“匆促”。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却:再;还。)2.表示徒然。相当于“白”、“白白地”。杜甫《宾至》:“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3.莫;不要。张渭《赠赵使君美人》:“漫学他家作使君。”⑦欺骗;蒙骗。苏轼《游灵隐寺戏赠李居士》:“若教从此成千里,巧历如今也被漫。”

天:

①人的头部。《吕氏春秋·论人》:“适耳目,节嗜欲,释智谋,去巧故……若此,则无以害其天矣。”(释:去除。巧故:伪诈。)②天空。王充《论衡·谈天》:“察当今天去地甚高,古天与今无异。”《敕勒歌》:“天似穹(qióng)庐,笼盖四野。”(穹庐:毡帐。)③在额上刺字的刑罚。《周易· 睽》:“其人天且劓。”(劓:割掉鼻子的刑罚。)④天气;气候。《吕氏春秋·季春》:“行秋令,则天多沉阴。”⑤自然界。《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⑥自然形成的。《庄子·养生主》:“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⑦上帝;自然界的主宰。《春秋繁露 ·郊祭》:“天者,百神之大君也。”⑧天命;天意。《左传·成公十六年》:“国之存亡,天也。”⑨依凭;依靠者。《仪礼· 丧服》:“夫者,妻之天也。”

际:

①交界或靠边缘的地方。谢朓《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左传·定公十年》:“居齐、鲁之际而无事。”②先后交接或局势形成的时候。诸葛亮《前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③互相之间。《韩非子·难一》:“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天人之际,岂不甚可畏哉!”④交会;会集。《周易·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⑤到;接近。《庄子·刻意》:“(精神)上际于天,下蟠于地。”《淮南子·原道》:“高不可际,深不可测。”

江:

①长江的专称。《尚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论衡·书虚》:“且投于江中,何江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临浙江,水波恶。”②江河的通称。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钱起《省试湘灵鼓瑟》:“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③指隐士的居处。陶潜《与殷晋安别》:“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王安石《和王胜之雪霁借马人省》:“超然遂有江湖意。”

痕:

①疤痕。蔡琰《胡笳十八拍》:“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②事物留下的迹印。《三国志·魏书·邓哀王曹冲传》:“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残存的迹象。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贾岛《江亭晚望》:“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