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终须待结实,恁时佳味堪尝。

“终须待结实,恁时佳味堪尝。”诗句出处:《万年欢》;是宋朝诗人王安礼的作品。

雅出群芳。占春前信息,腊後风光。野岸邮亭,繁似万点轻霜。清浅溪流倒影,更黯淡、月色笼香。浑疑是、姑射冰姿,寿阳粉面初妆。多情对景易感,况淮天庾岭,迢递相望。愁听龙吟凄绝,画角悲凉。念昔因谁醉赏,向此际、空恼危肠。终须待结实,恁时佳味堪尝。

【注释】:

终:

①终了;结束。《诗经·大雅·荡》:“靡(mí)不有初,鲜(xiǎn)克有终。”(靡:无。鲜:少。克:能。)《孙子兵法·势篇》:“终而复始,日月是也。”②生命完结;死。《史记·刺客列传》:“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政:人名。)③自始至终。《战国策·魏策四》:“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④副词。终归;终于。《战国策·齐策二》:“为蛇足者,终亡其酒。”⑤尽;全。《老子》:“骤雨不终日。”[终……且……]既……又……。《诗经·邶风·终风》:“终风且暴。”(暴:急雨。)

须:

①胡子。《史记·高祖本纪》:“美须髯。”②等待;等候。《楚辞·九歌·少司命》:“君维须兮云之际?”③需要;需。林逋《山园小梅》:“不须檀板共金尊。”④必须;应当。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⑤须臾;片刻。《荀子·王制》:“罢不能,不待须而废。”

须待:

①等待。《三国志·魏·赵俨传》:“若绵绢不调送,观听者必谓我顾望,有所~~也。”②应当等候。《醒世恒言》卷二十五:“~~平安之后,方得回府。”

待:

①等;等候。《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②对待。《三国志· 吴书·吴主传》:“吾待蜀不薄。”③依赖;倚仗。《商君书·农战》:“故不待赏赐而民亲上,不待爵禄而民从事,不待刑罚而民致死。”(上:君主。致死:效命。)④防御;防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今城郭不完,兵甲不备,不可以待不虞。”⑤须;需要。《史记·天官书》:“传其人,不待告。”[待年]1.等待年长。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天子聘公三女为贵人,少者待年于国。”2.指女子待嫁。颜延年《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结:

①打结。班固《汉书·董仲舒传》:“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左传·哀公十五年》:“以戈击之,断缨。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缨:帽带。)②绳、带子等打成的疙瘩。《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论衡·知实》:“天下事有不可知,犹结有不可解也。”③比喻疑难问题所在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尽见五藏症结。”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斯言洞见症结。”④情思郁积。周邦彦《风流子》:“何况怨怀长结,重见无期。”⑤凝结。《孔雀东南飞》:“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⑥缔结;交结。《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乃结为亲友。”《左传· 成公元年》:“齐楚结好。”⑦构建。陶潜《饮酒二十首》之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⑧结束;了结。⑨关闭。曹植《美女篇》:“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⑩结果实。杜甫《北征》:“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濡rú:沾湿。)

实:

①充实;充满。《孟子·梁惠王下》:“君之仓廪实,府库充。”②果实;种子。《韩非子·五蠹》:“草木之实足食也。”③真实;真诚。《论衡·问孔》:“世之儒生不能实道是非也。”④副词。的确;确实。《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小人实不才。”⑤用于句中加强语气的语气词。《左传·僖公五年》:“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时:

①季节;指四季。《论语·阳货》:“四时行焉。”②特指农时。《孟子·梁惠王上》:“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③光阴;时光;时候。《吕氏春秋·首时》:“天不再与,时不久留。”④指按照规定的时间。南卓《羯(jié)鼓录》:“黄幡繟亦知音,上尝使人召之,不时至,上怒,络绎遣使寻捕。”⑤时辰;时候。《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⑥其时;当时。魏禧《大铁椎传》:“时座上有健啖者,貌甚寝。”(健啖:食量过人。寝:丑陋。)⑦机会;时机;时运。《论语·阳货》:“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新唐书·武平一传》:“时不再来,荣难人借。”(荣:荣华富贵。)⑧合时;应时。《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⑨时代;时世。《吕氏春秋· 察今》:“世易时移,变法宜矣。”⑩时势;时尚。朱庆余《近试上张籍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11)副词。用以表示时间。1. 表示行为不断发生,相当于“常常”、“经常”。韩愈《行难》:“圣人不世出,贤人不时出。”(不世:罕有。)2. 表示行为偶尔发生,相当于“有时”、“时而”。杜甫《自阆(làng)中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之三:“行色递隐见,人烟时有无。”(12)通“伺(sì)”。等候。《论语·阳货》:“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佳:

①美;美好。傅玄《吴楚歌》:“燕人美兮赵女佳。”屈原《九歌·湘夫人》:“闻佳人兮召予。”②赞美。苏舜钦《和韩三谒欧阳九之作》:“韩子我所佳。”

味:

①食物的味道。《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②食物;菜肴。杜甫《客至》:“盘飧市远无兼味。”③气味。杜甫《谢严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严中丞:严武。)④意义;旨趣。柳永《蝶恋花》:“强乐还无味。”⑤辨别味道。《荀子·哀公》:“非口不能味也。”⑥体味;体会。《文心雕龙·情采》:“繁采寡情,味之必厌。”

堪:

①承受得起。《左传·隐公元年》:“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后汉书·朱俊传》:“副相国,非臣所堪也。”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狭中:心地狭窄。)②可以;能够。《尚书·多方》:“惟尔多方,罔堪顾之。”陆游《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谁堪伯仲:伯仲,比喻不相上下。即谁能够相比。)

尝:

①用口品尝味道。《荀子·荣辱》:“尝之而甘于口。”(甘:好吃)②泛指尝试;试一试。《孟子·梁惠王上》:“我虽不敏,请尝试之。”③经历。《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险阻艰难,备尝之矣。”(备:全部。)④古代特指秋祭。供奉新谷让祖宗尝新,故名。《公羊传·桓公八年》:“秋(祭)日尝。”⑤副词。曾经。《论语·卫灵公》:“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