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题品,青枝绿萼,俱未许升堂。”诗句出处:《满庭芳》;是宋朝诗人王千秋的作品。
蕊小雕琼,花明熔蜡,天交一旦俱芳。丰臞虽异,皆熨水沈香。应笑纷红堕紫,初未识、调粉涂黄。凭肩处,金细玉珥,不数寿阳妆。思量。谁比似,酥裁笋指,密翦蜂房。又何须酣酒,重暖瑶觞。且放侧堆金缕,骊山冷、来浴温汤。谁题品,青枝绿萼,俱未许升堂。
|
【注释】:
题:
①额头。宋玉《招魂》:“雕题黑齿。”②物体的前端。左思《蜀都赋》:“金铺交映,玉题相晖。”(金铺:门上兽形环钮。玉题:椽头的玉饰。)③书写;题写。《世说新语·简傲》:“题门上作‘凤’字而去。”④命名;题名。《韩非子·和氏》:“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⑤品评。《后汉书·许劭传》:“每月辄更其品题。”⑥题目。《世说新语·文学》:“谢看题,便各使四坐通。”⑦通“睇”。看;视。《诗经 · 小雅·小宛》:“题彼脊令,载飞载鸣。”[题目]1.命题;题目。杜甫《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诗:“天老书题目。”(天老:指三公。)2.书籍的标目。《南史·王僧虔传》:“取《三国志》聚置床头百日许……汝曾未窥其题目。”3.名称。《北史·念贤传》:“时行殿初成,未有题目,帝诏近侍各名之。”4.借口;名义。白居易《送吕漳州》诗:“独醉似无名,借君作题目。”5.品评。《世说新语·政事》:“举无失才,凡所题目,皆如其言。”品:
①众多。左思《吴都赋》:“混品物而同廛。”②种类。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一:“盐之品至多。”③物品。《宋史·李公麟传》:“闻一妙品,虽捐千金不惜。”(捐:舍弃。)④等级。《晋书·刘毅传》:“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⑤官阶。《国语·周语》:“外官不过九品。”⑥品质;品德。沈约《奏弹王源》:“人品庸陋。”⑦品评;评定。《宋书·恩幸传》:“以才品人。”青:
①深绿色。刘禹锡《陋室铭》:“草色入簾青。”②蓝色。《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③黑色。《尚书·禹贡》:“厥土青黎。”④青色的东西。《汉书·成帝纪》:“青绿,民所常服。”⑤青州,古州名。先秦为九州之一。在今山东境内。枝:
①枝条。《庄子·山木》:“见大木枝叶盛茂。”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千朵万朵压枝低。”②歧出的,分支。《庄子·骈拇》:“骈拇枝指出乎性哉。”(骈拇:拇指与第二指连生。)《吕氏春秋·慎行》:“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枝属。”③肢体;四肢。《吕氏春秋 · 圜道》:“感而不知,则形体四枝不使矣。”④支撑;支持。《左传 ·桓公五年》:“蔡、卫不枝,固将先奔。”⑤抵御;抗拒。《新序·善谋上》:“足以枝于秦。”⑥量词。[枝梧]1.抗拒。《史记·项羽本纪》:“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2.支撑。《水经注·漯水》:“以木为圆基,令互相枝梧。”费昶《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鬓摇九枝花。”白居易《长恨歌》:“梨花一枝春带雨。”俱:
①在一起;偕同。《游褒禅山记》:“遂与之俱出。”陶渊明《读山海经》:“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管子·大匡》:“入与父俱,出与师俱,上与君俱。”②一同;一齐。《后汉书·朱穆传》:“彼与草木俱朽。”③皆;都。《孟子·尽心上》:“父母俱存,兄弟无故。”吴均《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未:
①十二地支之一。《春秋·庄公二十四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②十二时辰之一,即午后一时至三时。③十二生肖属羊。④副词。1.表示否定。a.相当于“不”。《诗经·周颂·小毖》:“未堪家多难。”b.相当于“没有”、“不曾”。《诗经 · 召南·草虫》:“未见君子,我心伤悲。”2. 用在句尾,表示疑问。相当于“否”。《后汉书·刘表传》:“言出子口而入吾耳,可以言未?”许:
(一)①答应;允许。《左传·僖公五年》:“弗听,许晋使。”②赞同;赞许。《列子·汤问》:“杂然相许。”③期望。《孟子·公孙丑上》:“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④这样。《宋史·杨万里传》:“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⑤或许;可能。古乐府《懊侬歌》:“许是侬欢归。”(侬欢:我的爱人。)⑥表示约数。相当于“上下”、“左右”。干宝《搜神记》卷七:“临淄有大蛇,长十许丈。”⑦语气词。相当于“啊”。韩愈《感春》诗:“一生长恨奈何许。”⑧周代诸侯国。在今河南许昌县东。⑨处所;地方。陶潜《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二)hǔ [许许]象声词。伐木声。《诗经·小雅·伐木》:“伐木许许。”升:
①量器。《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②量词。容量单位。一斗的十分之一。苏轼《上梅直讲书》:“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③上升。《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④登;上。《诗经· 小雅· 角弓》:“毋教猱(náo)升木。”(猱:猴类。)⑤谷物登场,即成熟。《论语·阳货》:“旧谷既没,新谷既升。”堂:
①殿堂。《荀子·儒效》:“诸侯趋走堂下。”②正屋,即厅堂。杜甫《赠卫八处士》:“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③旧时官府议事或审案的地方。李商隐《行次西效作》:“巍巍政事堂。”④指某些有专门用途的房屋、厅堂或居室。柳宗元《盩厔(zhōu zhì)县新食堂记》:“新作食堂于县内之右。”⑤父系、母系同祖的亲属。《世说新语·赏誉》:“羊长和父繇与太傅祜同堂相善。”(羊长和:人名。)[堂堂]1.宏大。《晏子春秋·外篇重而异者二》:“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而死乎?”(去:离开。)2. 光明正大。《法言·重黎》:“堂堂乎忠,难矣哉!”3. 容貌魁伟不凡。《后汉书·伏湛传》:“湛容貌堂堂。”4.公然;无顾虑的样子。陆游《涉白马渡慨然有怀》:“袁曹百战相持处,犬羊堂堂自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