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目送云边双白鹭,杳杳冲烟出没。

“目送云边双白鹭,杳杳冲烟出没。”诗句出处:《贺新郎》;是宋朝诗人孙居敬的作品。

风月为佳节。更湖光、平铺十里,水晶宫阙。若向孤山邀俗驾,只恐梅花凄咽。有图画、天然如揭。好看骚人冰雪句,走龙蛇、醉墨成三绝。尘世事,谩如发。真须脚踏层冰滑。倚高寒、身疑羽化,水平天阔。目送云边双白鹭,杳杳冲烟出没。□□□、□□□□。唤醒儿曹梁甑梦,把逍遥、齐物从头说。洗夜光,弄明月。

【注释】:

目:

①眼睛。《荀子·劝学》:“目不能两视而明。”②观看;注视。《史记·陈涉世家》:“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③以目示意;递眼色。《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数目项王。”④看法。方孝孺《答王秀才书》:“俾世俗易心改目,以勉其远且大者。”⑤眼力;目光。魏征《述怀》:“既伤千里目,还惊九折魂。”(九折:指道路崎岖。)孟棨《本事诗·崔护》:“彼此目注者久之。”⑥网眼。刘知几《史通·叙事》:“捕高鸟者张其万置(jū),而获之者由于一目。”(置:捕鸟兽的网。)⑦名目;条目。《梁书·殷钧传》:“又受诏料检西省法书古籍,别为品目。”(省:官署名。)元稹《批宰臣请上尊号第二表》:“百吏虽存,官业多旷;万目虽设,纪律未张。”⑧标题。《北史·儒林传上·孙惠蔚》:“惠蔚既入东观,见典籍未周……或文坏字误,谬烂相属,卷目虽多,全定者少。”(东观:指宫中藏书、著书之处。谬烂:错误杂乱。属:连接。)又目录。韩愈《上张仆射书》:“有小吏持院中故事节目十余事来示愈。”⑨头领。《明史·陈金传》:“贼觇(chān)诸要害无守者,乃悉所有赂目兵,乘暮遁去。”(觇:窥视。目兵:兵卒中的小头目。)⑩品评;看待。《世说新语·赏誉》:“世目周侯,嶷如断山。”(11)列;行列。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目前]1. 眼前。王鳌《震泽长语·文章》:“《禹贡》叙山水脉络原委,如在目前。”2. 当前;现在。《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许之,则祸在后日;不许,则祸在目前。”

送:

①送;送行。《荀子·礼论》:“宾出,主人拜送。”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东门送君去。”(轮台:地名。)②目送。《左传·桓公元年》:“目逆而送之。”(逆:迎。)③运送;传送。《墨子·杂守》:“外宅粟米畜产财物诸可以佐城者,送入城中。”王安石《元日》:“春风送暖入屠苏。”(屠苏:酒名。)④赠送。《仪礼·聘礼》:“宾再拜稽首送币。”

云:

①同“云2”。②说。《论语·子罕》:“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牢:人名。试:见用于朝廷。艺:多才艺。)③有。《荀子 ·法行》:“其云益乎?”④代词。如此。《史记·汲郑列传》:“汲、郑亦云,悲夫!”(汲、郑:指汲黯、郑当时二人。)⑤助词。1. 用于句首。《诗经·郑风·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喜?”2. 用于句中。《后汉书·陈龟传》:“虽殁(mò)躯体,无所云补。”(殁:死。补:弥补。)⑥语气词。用于句末,表陈述语气。《史记·伯夷列传》:“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云云]通“芸芸”。众多貌。《庄子·在宥》:“万物云云。”

边:

①侧畔;旁边。陶潜《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②边缘。苏涣《毒蜂成一窠》诗:“长安大道边,挟弹谁家儿?”③边境。《盐铁论·利议》:“思念北边之未安。”④指边防。《宋书·裴松之传》:“裴松之廊庙之才,不宜久尸边务。”(廊庙:指朝廷。尸:主管。)⑤靠近;接壤。《史记·高祖本纪》:“齐边楚。”

双:

①两个;一对;成双的。《三国志·吴书·吴主权》:“权投以双戟。”②偶。与“单”相对。《宋史·礼志十九》:“只日视事,双日不坐。”(只:单。视事:办理公事。坐:指坐堂办公。)③匹敌。《史记·淮阴侯列传》:“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白:

①白色。《荀子·荣辱》:“目辨白黑美恶。”(辨:辨别。)②纯洁。《韩非子·说疑》:“竦(sǒng)心白意。”(竦:恭敬。)③皎洁;明亮。白居易《琵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④彰明;显赫。《荀子·天论》:“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⑤表明;陈述。《吕氏春秋·士节》:“吾将以死白之。”⑥禀告;报告。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太尉自州以状白府。”⑦徒然;平白地。李白《越女词》五首之四:“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

杳:

①幽暗。《楚辞·九章·涉江》:“深林杳以冥冥兮。”《管子·内业》:“杲(gǎo)乎如登于天,杳乎如入于渊。”(杲:明亮。)②不见踪影。蔡琰《胡笳十八拍》:“朝见长城兮路杳漫。”窅 yǎo ①下陷。《灵枢经 · 水胀篇》:“按其腹,窅而不起。”②深远。谢脁《敬亭山》:“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窅然]1.怅然。《庄子·逍遥游》:“窅然丧其天下焉。”2. 深远的样子。李白《山中问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冲:

①摇动的样子。《诗经·小雅·蓼萧》:“既见君子,鞗(tiáo)革冲冲。”(鞗:连接缰绳和嚼子的铜环。革:皮制的马络子。)②直上;飞升。黄巢《不第后赋菊》:“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③冲洗;冲激。《老残游记》第十四回:“那庄子上的人,被水冲的有一大半。”④虚;空虚。《老子》:“大盈若冲,其用不穷。”⑤谦虚。《三国志·魏书·荀彧传》:“皆谦冲节俭。”⑥幼小。谢朓《齐敬皇后哀策文》:“方年冲藐。”

烟:

(一)①物质燃烧时产生的气状物。《国语 · 鲁语上》:“既其葬也,焚,烟彻于上。”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墟里上孤烟。”②泛指云气、雾霭等烟状之物。陈子昂《春日登金华观》:“山川乱云日,楼榭入烟霄。”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③烟熏所积的灰。可制墨。简文帝《与湘东王书》:“烟墨不言,受其驱染。”晁贯之《墨经·松》:“墨取庐山松烟。”代指墨。庾肩吾《谢赉铜砚笔格启》:“烟磨青石。” (二)yīn [烟煴]1.古人指天地未分时的混沌之气。班固《东都赋》:“降烟煴,调元气。”2. 为阴阳二气和合的样子。张衡《思玄赋》:“天地烟煴,百卉含葩。”3.云烟弥漫的样子。江淹《别赋》:“袭青气之烟煴。”

出:

①出去;从里面到外面。屈原《九歌·国殇》:“出不入兮往不返。”②到;到达。《汉书·霍光传》:“筑神道,北临昭灵,南出承恩。”(神道:墓道。昭灵、承恩:皆馆名。)③超过;超越。《论语· 乡党》:“祭肉不出三日。”白居易《与元九书》:“自思所陈亦无出足下之见。”④发出。《商君书·更法》:“于是遂出垦草令。”⑤指天然生长或人工生产。《荀子·富国》:“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⑥产生;发生。《荀子·劝学》:“肉腐出虫。”(腐:腐烂。)⑦出现;露出。葛洪《抱朴子·外篇· 省烦》:“枝分叶散,重出互见。”(重:重复。)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⑧拿出;支出。《宋史·食货志上五》:“又农民出钱,难于出力。”(比出力困难。)曹操《收租调令》:“户出绢二匹。”⑨指引文、典故等来源于某书。《后汉书·孔融传》:“(曹操)后问出何经典。”⑩旧指离弃妻子。《孟子· 离娄下》:“出妻屏子,终身不养焉。”(11)指花瓣。《宋书·符瑞志下》:“草木花多五出,花雪独六出。”(花雪:雪花。)[出尘]1.超出尘俗。孔稚珪《北山移文》:“耿介拔俗之标,潇洒出尘之想。”2.佛教用语。脱离烦恼的尘俗。《四十二章经》二三:“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出閤]1.皇子出就封国。《南齐书·江谧传》:“诸皇子出閤用文武主帅,皆以委谧。”2.指阁臣出任外职。《梁书·江蒨传》:“初,王泰出閤。”3.公主出稼。元稹《七女封公主制》:“虽秾华可尚,出閤未期,而汤沐先施,分封有据。”后用为女子出嫁的通称。[出首]1.自首。《晋书·华轶传》:“寻而轶败,(高)悝藏匿轶二子及妻,崎岖经年,既而遇赦,悝携之出首。”2.检举;告发。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二折:“我将这简贴儿去夫人行出首去来。”

没:

①沉没。《史记·秦始皇本纪》:“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②沉下;沉落。王昌龄《塞下曲》:“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③淹没。《史记·滑稽列传》:“水来漂没,溺其人民。”④隐没;消失。刘长卿《初至洞庭怀灞陵别业》:“长天不可望,鸟与浮云没。”⑤覆没;沦陷。司马迁《报任安书》:“陵未没时,使有来报。”⑥终;尽。《诗经·小雅·渐渐之石》:“山川悠远,曷其没矣。”⑦同“殁”。死;去世。《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⑧没收。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