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缭嫱望篽。”诗句出处:《垂丝钓》;是宋朝诗人丘崈的作品。
夕烽戍鼓。悲凉江岸淮浦。雾隐孤城,水荒沙聚。人共语。尽向来胜处。谩怀古。问柳津花渡。露桥夜月,吹箫人在何许。缭嫱望篽。粉黛成黄土。惟有江东注。都无虏。似旧时得否。
|
【注释】:
缭:
①缠绕。《楚辞·九歌·湘夫人》:“缭之兮杜衡。”(杜衡:香草名。)②围绕;环绕。杜牧《华清宫三十韵》:“绣岭明珠殿,层峦下缭墙。”(层:重叠。)杜甫《沙苑行》:“缭以周墙百余里。”③绕道而行。《新唐书·郭子仪传》:“回纥以奇兵缭贼背,夹攻之,斩首六万级,生禽二万。”(禽:擒。捕捉。)④量词。《新唐书》:“引刀断一缭发奏之。”嫱:
①[名]古代宫廷内的女官。位次于妃,实即帝王侍妾。《左传· 昭公三年》:“以备嫔~。”②[名]女子人名用字。《庄子·齐物论》:“毛~,丽姬,人之所美也。”望:
①远望。《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辙:车辙。靡:倒。)②盼望;期望。曹操《收田租令》:“欲望百姓亲附。”《孟子·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③声望;名望。《诗经·大雅·卷阿》:“令闻令望。”④有声望的人或物。《左传·昭公十二年》:“吾子,楚国之望也。”⑤怨恨;责怪。《新唐书·刘汉宏传》:“汉宏恨赏薄,有望言。”⑥祭名。指古代帝王祭祀山川、日月、星辰。《尚书·舜典》:“望于山川。”⑦农历每月十五。张溥《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望洋]亦作“望羊”、“望阳”。仰视;远视。《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若:海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