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风露满帘清似水,笙箫一片醉为乡。

“风露满帘清似水,笙箫一片醉为乡。”诗句出处:《浣溪沙二四首》;是宋朝诗人毛滂的作品。

本是青门学灌园。生涯浑在乱山前。一犁春雨种瓜田。别後倩云遮鹤帐,来时和月寄渔船。旁人莫做长官看。

碧户珠窗小洞房。玉醅新压嫩鹅黄。半青橙子可怜香。风露满帘清似水,笙箫一片醉为乡。芙蓉绣冷夜初长。

碧浸澄沙上下天。曲堤疏柳短长烟。月明不待十分圆。凿落未空牙板闹,阑干久凭夹衣寒。婵娟薄幸冷相看。

碧雾朦胧郁宝熏。和风容曳舞帘旌。花间千骑两朱轮。金马天材文作锦,玉堂仙骨气如冰。湖山何似使君清。

花市东风卷笑声。柳溪人影乱於云。梅花何处暗香闻。露湿翠云裘上月,烛摇红锦帐前春。瑶台有路渐无尘。

蕙炷犹熏百和秾。兰膏正烂五枝红。风流云散太匆匆。仙草已添君胜爽,醉乡肯为我从容。剩风残月小庭空。

记得山翁往少年。青楼一笑万金钱。宝鞍逐月玉鞭寒。老对冻醪留客话,醉爬短发枕书眠。伴人松雨隔疏帘。

锦里无端无素书。长安秋晚忆家无。故人来此尚踟蹰。旧事殷勤休忘了,老来凄断恶消除。小楼雪夜记当初。

蜡烛花中月满窗。楚梅初试寿阳妆。麒麟为脯玉为浆。花影烛光相动荡,抱持春色入金觞。鸭炉从冷醉魂香。

日照遮檐绣凤凰。博山金暖一帘香。尊前光景为君长。不信腊寒雕鬓影,渐匀春意上妆光。梅花长共占年芳。

水北烟寒雪似梅。水南梅闹雪千堆。月明南北两瑶台。云近恰如天上坐,魂清疑向斗边来。梅花多处载春回。

松菊秋来好在无。寄声猿鹤莫情疏。渊明不老久踟蹰。打鼓枫林谁作社,枕溪茅屋忆吾庐。去年醉倒倩人扶。

晚色寒清如四檐。梧桐冷碧到疏帘。小花未了烛花偏。瑶瓮孛堆春这里,锦屏屈曲梦谁边。熏笼香暖索衣添。

晚色轻凉入画船。云峰飞尽玉为天。疏飙自为月褰帘。细酌流霞君且住,更深风月更清妍。为谁凄断小桥边。

魏紫姚黄欲占春。不教桃杏见清明。残红吹尽恰才晴。芳草池塘新涨绿,官桥杨柳半拖青。秋千院落管弦声。

小圃韶光不待邀。早通消耗与含桃。晚来芳意半寒梢。含笑不言春淡淡,试妆未遍雨萧萧。东家小女可怜娇。

小雨初收蝶做团。和风轻拂燕泥乾。秋千院落落花寒。莫对清尊追往事,更催新火续馀欢。一春心绪倚阑干。

谢女清吟压郢楼。楼前风转柳花球。学成舞态却多羞。半落琼瑶天又惜,稍侵桃李蝶应愁。酒家先当翠云裘。

烟柳风蒲冉冉斜。小窗不用著帘遮。载将山影转湾沙。略彴断时分岸色,蜻蜓立处过汀花。此情此水共天涯。

滟滟金波暖做春。疏疏烟柳瘦於人。柳边半醉不胜情。未解画船留待月,缓歌金缕细留云。将云带月入东门。

银字笙箫小小童。梁洲吹过柳桥风。阿谁劝我玉杯空。小醉径须眠锦瑟,夜归不用照纱笼。画船帘卷月明中。

月样婵娟雪样清。索强先占百花春。於中烛底好精神。多恨肌肤元自瘦,半残妆粉不忺匀。十分全似那人人。

曾向瑶台月下逢。为谁回首矮墙东。春风吹酒退腮红。庾岭殷勤通远信,梅家潇洒有仙风。晚香都在玉杯中。

竹送秋声入小窗。香迷夜色暗牙床。小屏风掩烛花长。雁过故人无信息,酒醒残梦寄凄凉。画桥露月冷鸳鸯。

以上毛滂作品《浣溪沙》共24首

【注释】:

风:

(一)①空气流通的现象。《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②吹风;让风吹。《孟子·公孙丑下》:“有寒疾,不可以风。”③比喻快速如风。《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和五年》:“俟足下军到,风发相赴。”④气势;势头。《晋书·刘毅传》:“好臧否人物,王公贵人望风惮之。”⑤教化;教育。《周书·齐炀王宪传》:“宣风导礼。”⑥风气;风俗。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陆游《游山西村》:“衣冠简朴古风存。”⑦景象;景色。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之一:“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⑧风度;风格。杜甫《咏怀古迹五首》:“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⑨歌谣;民歌。《左传·襄公十八年》:“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骤:屡次。)⑩走失;散失。《尚书·费誓》:“马牛其风。”(11)病名。《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注引《典略》:“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12)讽诵。严羽《沧浪诗话·诗辩》:“先须读《楚辞》,朝夕讽詠,以为之本。” (二)fěng 通“諷(fěng)”。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诫。《汉书·赵广汉传》:“广汉闻之,先风告(杜)建不改,于是收案致法。”(收案:收审。)[风骚]《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的合称。《宋书·谢灵运传论》:“莫不同祖风骚。”(祖:效法。)也泛指诗文。高适《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翰:笔。)

露:

①露水。《诗经·召南·行露》:“畏行多露。”白居易《暮江吟》:“露似真珠月似弓。”引申为润泽。《汉书·晁错传》:“覆露万民。”②露天;在屋外。《史记·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太仓:京都谷仓。陈:指陈旧的谷物。因:积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③显露;泄露。《论衡·对作》:“文露而旨直。”《后汉书·蔡邕传》:“事遂漏露。”④败坏。《荀子·富国》:“入其境,其田畴秽,都邑露。”⑤羸弱;疲惫。《左传·昭公元年》:“于是乎节宣其气,勿使有所壅闭湫底以露其体。”(湫底:闭塞不通。)《战国策·秦策三》:“诸侯见齐之罢露,君臣之不亲,举兵而伐之。”⑥通“辂”。车子。《史记·楚世家》:“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荜露蓝蒌,以处草莽。”(辟:避。蓝蒌:衣服破旧。)

帘:

酒店、茶馆用作标志的旗子。李白《江边吟》:“闪闪酒帘招醉客。”

清:

①水纯净透明,与“浊”相对。屈原《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②洁净。张衡《东京赋》:“京室密清。”③使洁净;使干净。陆云《盛德赋》:“泛时雨以清天,洒狂尘以肃地。”④清晰;清楚。张祜《酬凌秀才惠虎枕》:“八寸黄杨惠不轻,虎头光照簟文清。”⑤声音清亮;清脆。苏轼《石钟山记》:“南声函胡,北声清越。”(函胡:含糊,模糊。越:高扬。)⑥清爽;清凉;寒凉。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别:另一。)⑦冷清;凄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⑧寂静;清静。《庄子·天下》:“寂乎若清。”⑨清平;安定;太平。唐太宗《咏风》:“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大风曲:汉高祖即位后曾回故乡,作《大风歌》。加:施。)⑩公正;廉洁;清白;清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是以:因此。)(11)单纯;素雅。杜牧《沈下贤》:“斯人清唱何人和? 草径苔芜不可寻。”(12)肃清;使干净。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谭嗣同传》:“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13)用完;用尽。《越绝书·荆平王内传》:“(伍子胥)乃发其箪饭,清其壶浆而食。”(荆:楚国的别称。)(14)中国封建朝代名称,公元1616~1911年。(15)厕所。后作“圊”。《风俗通·怪神》:“二三日乃于清中粪下啼。”(16)古代哲学用语。指冲和之气。《荀子·解蔽》:“故道之以礼,养之以清。”

似:

①像;类似。《庄子·山木》:“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古诗《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②似乎;好像。《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天似启之。”晏殊《浣溪沙》:“似曾相识燕归来。”③给与。韩愈《谁氏子》:“写吾此诗持送似。”贾岛《剑客》:“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④介词。引进比较对象。刘克庄《风入松》:“逆旅主人相问,今回老似前回?”⑤通“嗣”。继承;延续。《诗经·大雅·江汉》:“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

笙:

①一种管乐器,由若干根装有簧片的竹管和一根吹气管装在一个锅形的座子上制成。《诗经·小雅·鼓钟》:“鼓瑟鼓琴,笙磬(qìng)同音。”(鼓:弹奏。磬:玉或石制的打击乐器。)②席子。左思《吴都赋》:“桃笙象簟。”

一:

①数词。《孟子·梁惠王上》:“吾何爱一牛?”(爱:吝惜。)《汉书·律历志上》:“数者,一、十、百、千、万也。”又表序数第一。《吕氏春秋·古乐》:“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八阕:指舞乐的八章。载民、玄鸟:乐曲八章之名。)②专一。《荀子·劝学》:“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螾:通“蚓”。蚯蚓。)③全;满。《史记·淮阴侯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④统一;使……一致。《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⑤相同。《左传·庄公十二年》:“天下之恶一也。”(恶:指恶人。)⑥整体。贾谊《新书·过秦上》:“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⑦古代哲学概念。指“道”及“道”所派生的“气”。⑧副词。1. 一概;都。《史记·孟尝君列传》:“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2. 一旦。《庄子·徐无鬼》:“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过:过失。)3. 乃;竟。《战国策·齐策一》:“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于此乎?”⑨语气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孟子·梁惠王上》:“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⑩我国民族音乐记音符号之一。[一何]副词。表示程度深。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片:

①剖开的木片。引申为平而薄的东西。《世说新语·捷悟》:“馀有数十斛竹片,咸长数寸。”《南史·齐武陵昭王晔传》:“少时又无棋局,乃破荻为片,纵横以为棋局。”②半。《庄子·则阳》:“雌雄片合。”③单;只。左思《吴都赋》:“双则比目,片则王馀。”(比目、王馀:鱼名。)④微小;微少;零星。鲍照《代放歌行》:“一言分珪爵,片善辞草莱。”《宋书·志序》:“片文只事,鸿纤备举。”今成语有“只言片语”。⑤量词。1.用于平而薄的东西。《风俗通·怪神》:“田家老母到市买数片饵。”2. 用于面积、范围较大的东西。庚信《镜》:“光如一片水。”3.用于情感、景象、声响等。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之一:“一片冰心在玉壶。”

醉:

①酒醉。《诗经·小雅·宾之初筵》:“宾既醉止,载号载呶(náo)。”(止:语气词。呶:喧闹。)《韩非子·说林上》:“醉寐而亡其裘。”②极端爱好。《庄子·应帝王》:“列子见之而心醉。”宋之问《送赵六贞固诗》:“心醉东郊柳。”

为:

(一)①做。《诗经·周颂·丰年》:“为酒为醴,烝畀祖妣。”(烝:进献。畀:给予。)《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tì)。”(弟:同“悌”。友爱。)②制作;创作。《礼记·曲礼下》:“为宫室,不斩于丘木。”(丘木:墓地的树。)《汉书·枚乘传》:“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迟:慢。)③治理。《商君书·农战》:“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偷:怠惰;忽视。)《论语·为政》:“为政以德。”④行为。范仲淹《岳阳楼记》:“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尝:曾经。)⑤充当。《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温习。故:旧的知识。)⑥当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兮风为马。”⑦变为;成为。屈原《离骚》:“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兰、芷、荃、蕙:皆香草名。)⑧认为。《孟子·公孙丑上》:“而子为我愿之乎?”(子:你。)⑨是。《左传·宣公三年》:“余为伯儵,余而祖也。”⑩介词。1. 表被动。被。《三国志 · 吴书· 吕蒙传》:“为张辽等所袭。”2.表对象。对;向。《战国策·韩策二》:“(严仲子)因为聂政语曰:‘臣有仇。’”(11)连词。如果。《战国策·秦策四》:“秦为知之,必不救也。”(12)语气词。1. 与“何”相配,表疑问语气。《论语·季氏》:“何以伐为?”(伐:进攻。)2. 多用于句未,表示反问语气。《汉书·外戚传下·赵皇后》:“今故告之,反怒为!”(故:故意。) (二)wèi ①帮助。《诗经·大雅·凫鹥》:“公尸燕饮,福禄来为。”②介词。1. 表对象。替。《论语·学而》:“为人谋而不忠乎?”2. 表原因。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3. 表目的。为了。《孔雀东南飞》:“慎勿为妇死。”③通“伪”。假装。《礼记·檀弓下》:“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

乡:

(一)①行政区划名。1.古代乡的建制,大小不一。周代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汉代十亭为乡。《周礼·地官·大司徒》:“五州为乡。”(州:二千五百家为州。)《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大率:大概。)2.唐、宋以来为县以下的行政区划。《宋史·袁燮传》:“合保为都,合都为乡,合乡为县。”(保:十家为保,五十家为大保。)②城镇以外的地方,指农村。翁卷《乡村四月》:“乡村四月闲人少。”③家乡,指自己的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贺知章《回乡偶书》:“乡音无改鬓毛衰。”④地方;地区。曹邺《奉命齐州推事毕寄本府尚书》:“孤飞入齐乡。”(齐:州名。)⑤境界。许浑《与裴三十秀才自越西归望亭阻冻登虎丘山寺精舍》:“酒乡逢客病,诗境遇僧闲。” ⑥通“享(xiǎng)”、“飨(饗)”。享受。《汉书·文帝纪》:“夫以朕之不德,而专乡独美其福,百姓不与(yù)焉。”(夫:句首助词。专: 独。与: 参与。) ⑦通“响(xiǎng)”。回声。《汉书 · 天文志》:“犹景之象形,乡之应声。” (二)xiàng ①窗户。《仪礼·土虞礼》:“启牖乡如初。”(牖yǒu:窗户。)②同“向”。朝着;面向。《荀子·大略》:“父南乡而立。”《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果北乡自刭。”(自刭:自杀。)又方位;方向。《荀子·赋篇》:“天地易位,四时易乡。”《韩非子·内储说上》:“夫矢来有纯乡。”③同“向”。趋向;向往。《墨子·耕桩》:“夫倍义而乡禄者,我常闻之矣。”(倍:通“背”。违背。)《荀子·大略》:“天下乡善矣。”④接近;将近。《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乡晨,傅绔袜。”(傅:通“附”,着,穿。绔:套裤。)⑤同“向”。从前。《孟子·告子上》:“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荀子·儒效》:“乡有天下,今无天下。”⑥刚才。《论语·颜渊》:“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知:智。)《史记·高祖本纪》:“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⑦同“向”。表示事后的假设,可译为“假如”、“如果”。《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乡使秦缓其开罚,薄赋敛……则世世必安矣。”《汉书·五行志下》:“乡亡桓公,星遂至地,中国其良绝矣。”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