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踏青微步,斗草慵眠,锦裀花褥。

“踏青微步,斗草慵眠,锦裀花褥。”诗句出处:《瑞鹤仙》;是宋朝诗人吕胜己的作品。

残梅飘簌簌。看柳上春归,揉条新绿。娇莺离幽谷。弄弹簧清响,飞迁乔木。年华迅速。叹浮生、流晖转烛。自春来、每每遨游,多办九霞醽醁。溪北。踏青微步,斗草慵眠,锦裀花褥。铅华簇簇。歌声妙、间丝竹。爱一川好处,高山流水,不减城南杜曲。笑平生、卓地无锥,老来富足。

【注释】:

踏:

(一)①践踏;踩。《晋书·王湛传附王述》:“鸡子圆转不止,便下床以屐齿踏之。”②勘查;察看。李石《论荆鄂两军战守胜势疏》:“同往新野一带,踏勘胜势。”③观看。诸重光《上元前夕宝幢·鉴南过饮》:“客为踏灯成不速,门非觅句亦常关。” (二)tā [踏实]切实;不浮躁。朱熹《答包详道书》:“然观古人为学,只是升高目下,步步踏实。”

青:

①深绿色。刘禹锡《陋室铭》:“草色入簾青。”②蓝色。《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③黑色。《尚书·禹贡》:“厥土青黎。”④青色的东西。《汉书·成帝纪》:“青绿,民所常服。”⑤青州,古州名。先秦为九州之一。在今山东境内。

微:

①隐蔽;藏匿。《左传·哀公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缢(yì),其徒微之。”(缢:吊死。徒:部下。)②暗中;秘密地。《史记·张仪列传》:“使人微随张仪。”③微小。《吕氏春秋·荡兵》:“有巨有微而已矣。”④轻微。《庄子·养生主》:“动刀甚微。”⑤精妙;深奥。《晋书·葛洪传》:“析理入微。”⑥衰败;衰微。《战国策·赵策三》:“周贫且微。”《后汉书·逸民传论》:“汉室中微。”(中:中途。)⑦出身或地位低下;卑贱。《史记· 高祖本纪》:“大王起微细。”⑧不是;没有。《史记·张丞相列传》:“(吕后)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⑨副词。1. 稍微;略微。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2.表示否定。相当于“不”。《颜氏家训·序致》:“虽读礼传,微爱属(zhǔ)文。”(属文:作文。)⑩古国名。1.殷代诸侯微子的封地。在今山西省潞城县东北。2. 殷、周时西南夷诸国之一。在今四川省巴县。

微步:

①轻步。曹植《洛神赋》:“凌波~~,罗袜生尘。”②微服出行。《南史·王镇之传》:“萧谌兄弟握兵权,迟疑未决,晏(王晏)频三夜~~诣谌议。”

步:

①行走。《战国策·赵策》:“乃自强步,日三四里。”②踩;踏。陆游《道室杂咏》之一:“岂但烟霄随步武,故应冰雪换形容。”(武:足迹。)③步子;步伐。张衡《东京赋》:“驾不乱步。”④举足二次。《荀子·劝学》:“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跬步:半步,即跨出一脚。)⑤阶段。《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可激励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⑥步兵。《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⑦长度单位。历代定制不一,周代以八尺为步,秦代以六尺为步。柳宗元《永州八记·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⑧同“埠”。水滨泊船处。韩愈《柳州罗池庙碑》:“宅有新屋,步有新船。”

斗:

①古代酒器名。《诗经·大雅·行苇》:“酌以大斗,以祈(qí)黄耈(gǒu)。”(祈:求。耇:老寿。)②量器名。可容一斗。《庄子·胠箧》:“掊(pǒu)斗折衡,而民不争。”(掊:击打。衡:称量轻重的器具。)③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汉书·律历志上》:“十升为斗,十斗为斛。”④星宿名。1. 二十八宿之一。又称南斗,有星六颗。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2. 北斗星,有星七颗。《淮南子·齐俗》:“夫乘舟而惑者,不知东西,见斗极则寤矣。”⑤斗形的器具。高适《燕歌行》:“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阵云:战云。三时:指时间长。刁斗:行军中煮饭的铜器,有柄,如斗。)⑥用同“陡”。《徐霞客游记·游雁宕山日记》:“望岩下斗深百丈。”[斗拱]也作“枓栱”(dǒu gǒng)。我国传统建筑中的支承构件,位于立柱与横梁的交接处。从柱顶探出的弧形肘木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斗室]喻狭小的房间。余集《聊斋志异》序:“把卷坐斗室中,青灯睒睒(shǎn),已不待展读,而阴森之气,逼人毛发。”(睒:同“��”。 眨眼。)[斗筲]喻才识短浅,气量狭窄。《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六回:“囊瓦乃斗筲之辈,贪功侥幸。”(囊瓦:春秋时期楚国令尹。)

草:

①草本植物的总称。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是岁大旱,野无草。”(是岁:这年。)②未开垦过的荒地。《韩非子·显学》:“耕田垦草以厚民产也。”(厚民产:增加人民的财产。)③粗劣。《史记·陈丞相世家》:“以恶草具进楚使。”④创始;起稿。《南史·蔡景历传》:“召令草檄,景历援笔立成。”⑤底稿;稿子。杜甫《晚出左掖》:“避人焚谏草,骑马欲鸡栖。”⑥汉字形体的一种。陆游《作字》诗:“书成半行草,眼倦正昏花。”⑦雌性的(家畜)。《三国志·魏书·杜畿传》:“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草草]忧虑劳神貌。《诗经·小雅·巷伯》:“劳人草草。”(劳:忧。)

慵:

懒;困倦。杜甫《送李校书》:“晚节慵转剧。”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起来慵自梳头。”

眠:

①睡觉。《后汉书·第五伦传》:“吾子有疾,虽不省(xǐng)视而竟夕不眠。”(省视:探看。)②某些生物在一段时间内不食不动的生理状态。庾信《燕歌行》:“二月蚕眠不复久。”③卧倒。袁郊《三辅旧事》:“汉苑中有柳,状如人形,号曰人柳,一日三眠三起。”④闭上眼装死。《山海经·东山经》:“有兽……见人则眠。”

锦:

①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夫人使馈之锦与马。”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狐裘不暖锦衾薄。”(衾qīn:被子。)《礼记·玉藻》:“锦衣狐裘,诸侯之服也。”②鲜艳华美。范仲淹《岳阳楼记》:“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花:

①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②可供观赏的植物;花朵。杨万里《李花》:“李花宜远更宜繁,惟远惟繁始足看。”③形状像花的东西。庾信《寒园即目》:“雪花深数尺。”④不只一种颜色,有花纹的。李白《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白居易《霓裳羽衣曲》:“四幅花笺碧间红”。⑤模糊迷乱。杜甫《饮中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