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翁仙举,玉堂正在金阙。”诗句出处:《念奴娇》;是宋朝诗人卢炳的作品。
碧池如染,把玻璃甃就,纤埃都绝。西国夫人空里坠,圆盖亭亭排列。莹质无暇,尘心不染,远社堪重结。当时盛事,虎溪茗碗翻雪。千载此意谁论,人争买笑,醉眼看罗袜。坐上如今皆我辈,素蕴从来蠲洁。击节临风,停杯对月。浩气俱英发。两翁仙举,玉堂正在金阙。
|
【注释】:
两:
①[数]两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则以刑法断其~足而黥之。”②[数]二。白居易《琵琶行》:“转轴拨弦三~声,未成曲调先有情。”③[数]双方。《赤壁之战》:“孤与老贼势不~立。”④[量]1. 双。《诗经·齐风·南山》:“葛屦五~。”(葛屦:葛布制成的鞋。)2. 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去包里取出一锭十~银子放在桌上。”3.匹。《左传·闵公二年》:“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⑤(liang)[量]计算车乘的单位。《古文观止·送杨少尹序》:“车数百~。”翁:
①鸟颈的毛。《山海经·西山经》:“(鸟)黑文而赤翁。”(文:花纹。)②指父亲。《后汉书·华佗传》:“必是逢我翁也。”③指祖父。杜甫《示从孙济》:“阿翁懒惰久。”④丈夫或妻子的父亲。⑤泛指老年男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⑥敬称。《宋史·苏云卿传》:“无良贱老稚皆爱敬之,称曰苏翁。”(良贱:贵贱。)仙:
①神仙。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②指修炼成仙。《论衡·道虚》:“物无不死,人安能仙。”③指高雅而超出凡俗的人。杜牧《春日茶山病不饮酒因呈宾客》:“谁知病太守,犹得作茶仙。”④非同凡响的。洪昇《长生殿·偷曲》:“恰称广寒宫仙乐声声。”⑤称与道教有关的人或事物。⑥对人死的敬称。韩愈《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之三:“云随仙驭远,风助圣情哀。”(仙驭:仙驾。圣:指皇帝。)⑦轻松;自在。杜甫《览镜呈柏中丞》:“行迟更觉仙。”举:
①用两手举起。《新五代史·杨行密传》:“为人长大有力,能手举百斤。”《史记·秦本纪》:“(武)王与孟说(yuè)举鼎。”(孟说:古代力士。)②泛指举起;抬起。曹操《却东西门行》:“举翅万余里。”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③起;升起。陆机《前缓声歌》:“长风万里举。”孔稚珪《北山移文》:“明月独举。”又飞翔。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十五:“方知黄鹤举,千里独徘徊。”④举动;行动。《韩非子·五蠹》:“举行如此。”《宋书·吴喜传》:“喜是何人,乃敢作此举止。”《三国志·魏书·荀攸传》:“辅王命以号令天下,此桓、文之举也。”(桓:齐桓公。文:晋文公。)《隋书·刘炫传》:“五事同举,无有遗失。”⑤发起;发动。《论积贮疏》:“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史记·吴王濞列传》:“因以此发谋,欲举事。”《汉书·燕灵王刘建传》:“齐遂举兵西。”(齐:侯国名。)⑥推荐;选拔。《后汉书·仲长统传》:“以廉举而以贪去,非士君子之志也。”(去:罢官。)⑦检举;揭发。柳宗元《时令论上》:“恤孤寡,举阿党。”《后汉书·百官志三》:“密举非法。”⑧提出;举出。举一反三。《礼记·曲礼下》:“主人不问,客不先举。”班固《西都赋》:“十分而未得其一端,故不能遍举也。”⑨攻取;攻占。《孟子·梁惠王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战国策·秦策一》:“举赵亡韩。”(亡:灭。)⑩养育;生育。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fǔ)。”(慎莫举:千万莫养育。脯:干肉。)《史记·孟尝君列传》“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勿举也。’”(11)指科举考试。《新唐书·选举志上》:“举进士久矣,废之恐失其业。”(12)全;皆。《颜氏家训·风操》:“举座惊骇。”玉:
①一种质细坚硬而有光泽的美石。《尚书·胤(yìn)征》:“火炎昆冈,玉石俱焚。”(胤:古国名。炎:焚烧。)《诗经·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攻:制作。)②玉器。《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牺牲:祭祀用的牛羊猪。加:增加。指虚报。)③精美珍贵的。葛洪《抱朴子·外篇·诘鲍》:“崇节俭之清风,肃玉食之明禁。”④洁白美好的。鲍照《舞鹤赋》:“叠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临霞。”(羽:羽翼。)⑤相助;培养。《诗经·大雅·民劳》:“王欲玉女,是用大谏。”(用:以。谏:规劝。)玉堂:
①宫殿的美称。宋玉《风赋》:“然后倘佯中庭,北上~~,跻于罗帷,经于洞房。”②豪贵的居宅。张柬之《东飞伯劳歌》:“窈窕~~褰翠幕,参差绣户悬珠箔。”③嫔妃的居处。《汉书·谷永传》:“抑损椒房~~之盛宠,毋听后宫之请谒。”④神仙的居处。孙绰《游天台山赋》:“朱阙玲珑于林间,~~阴映于高隅。”堂:
①殿堂。《荀子·儒效》:“诸侯趋走堂下。”②正屋,即厅堂。杜甫《赠卫八处士》:“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③旧时官府议事或审案的地方。李商隐《行次西效作》:“巍巍政事堂。”④指某些有专门用途的房屋、厅堂或居室。柳宗元《盩厔(zhōu zhì)县新食堂记》:“新作食堂于县内之右。”⑤父系、母系同祖的亲属。《世说新语·赏誉》:“羊长和父繇与太傅祜同堂相善。”(羊长和:人名。)[堂堂]1.宏大。《晏子春秋·外篇重而异者二》:“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而死乎?”(去:离开。)2. 光明正大。《法言·重黎》:“堂堂乎忠,难矣哉!”3. 容貌魁伟不凡。《后汉书·伏湛传》:“湛容貌堂堂。”4.公然;无顾虑的样子。陆游《涉白马渡慨然有怀》:“袁曹百战相持处,犬羊堂堂自来去。”正:
(一)①不偏斜。《尚书·说命上》:“惟木从绳则正。”(绳:指木工取直的墨线。)《荀子·君道》:“仪正而景(yǐng影)正。”(仪:用来测定时刻的日规。景:影子。)②人的行为正派;正直;公正。《新书·道术》:“方直不曲谓之正,反正为邪。”《盐铁论·论儒》:“子瑕,佞(nìng泞)臣也,夫子因之,非正也。”③合规范;合标准。《论语·乡党》:“割不正不食。”(割:切肉。)④纯正不杂。《荀子·乐论》:“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⑤作为主体,与“副”相对。《隋书·经籍志》:“补续残缺正副二本,藏于宫中。”⑥正面,与“反”相对。《天工开物·造皮纸》:“纸以逼帘者为正面。”(逼:靠近。帘:竹帘。)⑦大于零的,与“负”相对。《九章算术·方程》:“如方程,各置所取,以正负术入之。”⑧长官。《左传·哀公元年》:“(少康)为仍牧正,……逃奔有虞,为之庖正。”⑨正当;合适。《管子·立政》:“正道捐弃而邪事日长。”⑩纠正;使……正。《左传·隐公十一年》:“政以治民,刑以正邪。”使端正。《论语·子路》:“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11)副词。表示动作在进行中;状态的持续。《汉书·燕刺王旦传》:“正讙不可止。” (二)zhēng ①阴历每年的第一个月。《汉书·武帝纪》:“三年春正月,行幸甘泉宫。”(幸:指帝王到某处。)②箭靶中心。《诗经·齐风·猗嗟》:“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在:
①存在;在世。《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范缜《神灭论》:“岂容形亡而神在。”②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或状态。张华《情诗》:“处欢愒(kài)夜促,在戚怨宵长”。(愒:贪。)③处;处所。陶潜《饮酒》之二:“衰荣无定在,彼此共更之。”④在于;取决于。《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⑤问候;慰问。《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寡人淹恤在外,二三子使寡人朝夕闻卫国之言,吾子独不在寡人。”(寡人:卫献公自称。淹恤:久遭忧患。吾子:指卫大夫大叔文子。)⑥观察;审察。《尚书 ·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璇玑玉衡:玉饰的天体观测仪器。七政: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⑦介词。引进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情形、范围等。柳宗元《田家》诗:“迎新在此岁。”《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将军禽操宜在今日。”(将军:指孙权。操:曹操。)⑧和“所”连用,表示强调,其下多连“不”等。⑨终结。《尚书·吕刑》:“非天不中,惟人在命。”⑩通“才”。仅仅。《汉书·贾谊传》:“长沙乃在二万五千户耳。”金:
①金属的通称。《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周礼·秋官·职金》:“入其金锡于为兵器之府。”(为:制作。)②金黄色。《岳阳楼记》:“浮光跃金。”《阿房宫赋》:“金块珠砾,弃掷迤逦,秦人视之,亦不甚惜。”③钱财;钱。《史记·陈丞相世家》:“臣闻(陈)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④金属制的乐器或兵器。《礼记·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淮南子·说山》:“砥石不利,而可以利金。”(利金:磨利刀剑。)⑤古代八音之一。《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言,金、石、土、革、丝、木、匏、竹。”⑥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以一镒(二十四两)为一金,或以一斤为一金。《史记·燕召公世家》:“子之因遗(wèi)苏代百金。”(子之:人名。遗:赠与。)《五人墓碑记》:“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脰dòu:颈项;头胪。)《狱中杂记》:“富者赂数百金。”⑦比喻坚固。《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地,金城千里。”⑧五行之一。《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⑨朝代名(公元1115—1234年)。女真族完颜部首领阿骨打所建。阙:
(一)①城门两边的楼台。《诗经·郑风·子衿》:“挑兮达兮,在城阙兮。”②皇宫门前两边的楼台,中间有道路。《左传·庄公二十一年》:“郑伯享王于阙西辟。”(享:宴请。西辟:西边。)③宫殿。岑参《奉和中书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金阙晓钟开万户。”④朝廷。《汉书·朱买臣传》:“诣阙上书,书久不报。”(诣:到。)⑤墓道外或神庙前的石牌坊。《新五代史·张全义传》:“铲除墓阙。” (二)quē ①豁口;空缺。《左传·昭公二十年》:“执盖以当其阙。”②过失;错误;缺点。诸葛亮《出师表》:“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③损害。《左传·僖公三十年》:“(晋)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焉:从哪里。)④亏缺;缺少。《吕氏春秋·任数》:“耳目心智,其所以知识甚阙。” (三)jué 通“掘”。挖;挖掘。《国语·吴语》:“阙为流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