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非燕颔鸢肩相,岂是觚棱鵷鹭。”诗句出处:《摸鱼儿》;是宋朝诗人李曾伯的作品。
对垂弧、引觞一笑,凄凉薄分天气。丁年驰骛弓刀後,报国孤忠自许。堪叹处。今老矣,强颜犹踵邯郸步。安能远举。谩目送征鸿,梦劳胡蝶,无计便归去。清闲禄,旧说天公靳予。何时松菊村墅。生非燕颔鸢肩相,岂是觚棱鵷鹭。收拾取。休直似、文渊定远空怀土。阿戎可语。待乞得身还,屏伊世累,甘受作诗苦。
|
【注释】:
生:
①生长;长出。《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②活着;生存。《论语· 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③生命;性命。《韩非子·解老》:“禄也者,人之所以持生也。”(禄:俸禄。持:维持。)④产生;发生。《韩诗外传》卷五:“水渊深广,则龙鱼生之。”⑤生育;诞生。《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⑥生存的期间,指人的一生;一辈子。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⑦生活;生计。柳宗元《捕蛇者说》:“乡邻之生日蹙(cù)。”(蹙:窘迫。)⑧不熟的。1. 未煮或未煮熟的。《吕氏春秋·适音》:“大飨之礼,上玄尊而俎生鱼。”2.未加工炼制的。《洛阳伽蓝记·城北》:“头后垂二尺生绢。”⑨读书的人。《史记·秦始皇本纪》:“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非:
①违背;违反。《左传·定公四年》:“无谋非德,无犯非义。”(无:不。谋:谋划。犯:触及。)②违理的事;过错。与“是”相对。《庄子·齐物论》:“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③指责;讥讽;非议;非难。《吕氏春秋·审己》:“国人不说,大非上。”(说:同“悦”。上:指国君。)《荀子· 修身》:“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④不是。《庄子·秋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你。安:怎。)⑤无;没有。左思《三都赋序》:“虽宝非用。”⑥副词。不。《尚书·盘庚下》:“各非敢违卜。”( 卜:吉卜。)燕:
(一)①燕子。《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安:哪里。鸿:雁。鹄:天鹅。志:志向。)②安逸;安闲。《史记·万石君传》:“虽燕居必冠。”(冠:戴帽。表示恭敬。)③接近;亲近。《韩非子·难三》:“士之用不在近远,而俳(pái)优侏儒,固人主之所与燕也。”(俳优:古代以乐舞作谐戏的艺人。侏儒:杂技艺人。)④轻慢;亵渎。苏轼《题杨次公春兰》:“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灵均:屈原的字。)⑤通“宴”。宴饮。《诗经·小雅·鹿鸣》:“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式:与。敖:遨游。)(二)yān 周代诸侯国名。战国时七雄之一。在今河北北部与辽宁南部。《韩非子·初见秦》:“亲齐、燕,以成霸王之名。”[燕支]1.草名。可作红色染料、颜料。《南史·齐纪下·废帝海陵王》:“武帝时以燕支为宋衣。”代指红色。白居易《题郡中荔枝诗十八韵》:“燕支掌中颗,甘露舌头浆。”也作“燕脂”。2.山名。在匈奴境内。李白《王昭君》之一:“燕支长寒雪作花。”也泛指北地。李白《代赠远》:“燕支多美女,走马轻风雪。”颔:
①下巴。《公羊传·宣公六年》:“绝其颔口。”②对……点头。韩愈《华山女》:“玉皇颔首许归去,乘龙驾鹤来青冥。”(青冥:青天。)[颔联]指律诗的第二联(三、四两句)。鸢:
①猛禽名。《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戾:至。)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若鸢飞空中。”②纸鸢,即风筝。洪昇《长生殿·觅魂》:“谁知他做长风吹断鸢,似晴曦散晓烟。”鸢肩:
如鸢一样上耸的双肩。《后汉书·梁统传》:“为人~~豺目,洞精眄。”肩:
①肩膀。《礼记·曲礼上》:“五年以长(zhǎng),则肩随之。”(长:年长。)《左传·哀公二年》:“郑人击简子,中肩,毙于车中。”②任用。《尚书·盘庚下》:“朕不肩好(hào)货。”(好货:指贪财的人。)③三岁的兽。《诗经·齐风·还》:“并驱从两肩兮。”(从:追逐。)④负担。《左传·襄公二年》:“郑成公疾,子驷请息肩于晋。”(息肩:卸去负担。)⑤齐等;相提并论。顾况《严公钓台作》:“严生何耿洁,托志肩夷巢。”(夷:指伯夷。巢:指巢父。)范成大《滟澦堆》:“山川丘陵皆地险,惟此险绝馀难肩。”相:
(一)①互相;相互。《左传·隐公元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②递相;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吕氏春秋·疑似》:“为高葆祷于璐,置鼓其上,远近相闻。”③质地;实质。刘峻《辩命论》:“昔之玉质金相,英髦秀达,皆摈斥于当年,韫(yùn)奇才而莫用。”(髦:俊杰。韫:藏。)[相对]相向。元稹《与李十二夜饮》:“寒夜灯前赖酒壶,与君相对兴(xìng)犹孤。”(二)xiàng ①察看;仔细看。《诗经·大雅·公刘》:“相其阴阳,观其流泉。”②占视。迷信者看外形而断定人与事的吉凶祸福。《荀子·非相》:“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③相貌;形貌。《荀子·非相》:“形相虽善而心术恶。”④辅佐;扶助。《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⑤官名。1. 辅佐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吏。《史记·魏世家》:“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贤相。”2.汉代另指诸侯国的实际执政者,地位相当于郡太守。《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又使为相。《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仁宗至和二年》:“帝新相文彦博、富弼,意甚自得。”⑥司仪赞礼者。《淮南子·主术》:“口能言而行人称辞,足能行而相者先导。”(行人:古时的外交官。)⑦选择。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自古相女配夫,新状元花生满路。”岂:
(一)副词。①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怎么”。《左传·僖公五年》:“晋,吾宗也,岂害我哉?”②表示推测或疑问。相当于“是否”。《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二)kǎi 同“愷”。快乐;和乐。《诗经·小雅·鱼藻》:“岂乐饮酒。”[岂弟]同“愷悌”。和悦可亲。《诗经·齐风·载驱》:“齐子岂弟。”(齐子:齐国国君的女儿。)是:
①正确。与“非”相对。《论语·阳货》:“偃之言是也。”②肯定;认为正确。《墨子·尚同上》:“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③纠正;订正。《礼记·月令》:“是察阿党,则罪无有掩蔽。”(察:审察。)④表示判断,是。《史记·刺客列传》:“此必是豫让也。”⑤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此”、“这”。《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⑥连词。相当于“于是”。《管子·君臣上》:“非兹,是无以理人;非兹,是无以生财。”⑦助词。用以前置宾语。《左传·襄公十四年》:“唯余马首是瞻。”[是以]因此;所以。《韩非子·喻老》:“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是故]因此。《孟子·梁惠王下》:“唯仁者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国是]国家大计。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谭嗣同传》:“定国是之诏既下。”觚:
①古代一种多棱、高足、细腰的青铜酒器。王充《论衡·语增》:“文王饮酒千钟,孔子百觚。”②棱角。《汉书·律历志》:“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③古代用来书写的木简。陆机《文赋》:“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操觚、含毫:均指写文章。率尔:轻易。邈然:迟慢。)觚棱:
宫阙上转角处的瓦脊。杜牧《杜秋娘》:“~~拂斗极,回首尚迟迟。”也作“柧棱”。《后汉书·班固传》:“设璧门之凤阙,上~~而栖金爵。”棱:
(一)①指器物的棱角。杜甫《西阁雨望》诗:“径添沙面出,湍减石棱生。”②物件表面凸起的长条形部分。阮大铖《燕子笺·写笺》:“见眉棱上腮窝畔,风韵翩翩。”③威严;威势。《后汉书·班固传下》:“目中夏而布德,瞰(kàn)四裔而抗棱。”(瞰:望,俯视。裔:边远的地方。)④严厉。《后汉书·王允传》:“允性刚棱疾恶。”(疾:憎恨。)[棱棱]1.严寒。鲍照《芜城赋》:“棱棱霜气,蔌(sù)蔌风威。”(蔌蔌:象声词。形容风声劲疾。)2.威严的样子。《新唐书·崔从传》:“从为人严伟,立朝棱棱有风望。”(二) lèng ①田埂。也用作约计田亩的单位。陆龟蒙《奉酬袭美苦雨见寄》:“我本曾无一棱田。”②失神;发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