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问此花,盖贮瑶池,应未许、繁红并。

“问此花,盖贮瑶池,应未许、繁红并。”诗句出处:《水龙吟》;是宋朝诗人李居仁的作品。

蕊仙群拥宸游,素肌似怯波心冷。霜裳缟夜,冰壶凝露,红尘洗尽。弄玉轻盈,飞琼绰约,淡妆临镜。更多情、一片碧云不掩,笼娇面、回清影。菱唱数声乍听。载名娃、藕丝萦艇。雪鸥沙鹭,夜来同梦,晓风吹醒。酒量全消,粉痕微渍,色明香莹。问此花,盖贮瑶池,应未许、繁红并。

【注释】:

问:

①询问;与“答”相对。《史记 · 管晏列传》:“晏子怪而问之。”②责问。《左传·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复:返。)③管;干预。柳宗元《童区寄传》:“恣所为不问。”(恣:放任。)④慰问;问候。《论语·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⑤赠送。《诗经·郑风·女曰鸡鸣》:“杂佩以问之。”⑥通“闻”。1. 音讯。《晋书·陆机传》:“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羁寓:寄居。)2. 名声;声誉。《诗经·大雅·文王》:“宣昭义问。”(宣昭:宣扬昭示。)

此:

①代词。这;这个。《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礼记·礼运》:“此之谓大同。”②这样;这般。庾信《哀江南赋》:“天何为而此醉。”③副词。乃;则。《后汉书·黄琼传》:“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志士终无时矣。”

花:

①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②可供观赏的植物;花朵。杨万里《李花》:“李花宜远更宜繁,惟远惟繁始足看。”③形状像花的东西。庾信《寒园即目》:“雪花深数尺。”④不只一种颜色,有花纹的。李白《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白居易《霓裳羽衣曲》:“四幅花笺碧间红”。⑤模糊迷乱。杜甫《饮中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盖:

①用草或苇编成的覆盖物。《左传·襄公十四年》:“被苫(shān)盖,蒙荆棘。”(被:覆盖。苫:用草编成的覆盖物。)②建筑房屋。王褒《僮约》:“治舍盖屋。”③车盖、伞等遮阳挡雨的用具。《周礼·考工记·轮人》:“轮人为盖。”《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为黄屋盖乘舆,出入拟于天子。”(屋:同“幄”。帐幕。)④器物上的盖子。《礼记·少仪》:“器则执盖。”⑤遮蔽;掩盖。《淮南子·说林》:“日月欲明而浮云盖之。”⑥超过;压倒。《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⑦崇尚。《国语· 吴语》:“夫固知君王之盖威以好胜也。”⑧副词。表推测,相当于“大概”。《论语·里仁》:“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⑨连词。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⑩助词。多用于句首。无实在意义,其作用只是引出下面的议论或说明。《史记·李斯列传》:“盖闻圣人迁徙无常,就变而从时,见末而知本,观指而睹归。”(本:根。)(11)通“盍”(hé),是“何不”的合音。《礼记·檀弓上》:“子盖言子之志于公乎?”(12)通“阖”。门扇。《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荦有力焉,能投盖于稷门。”

贮:

①储藏;积存。晁错《论贵粟疏》:“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②盛,把东西放在器物里。《聊斋志异·贾奉雉》:“以金盆玉碗贮狗矢,真无颜出见同人。”(矢:屎。)③安置。《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寒舍有别馆园亭,可贮尊眷。”④通“伫”。等待。《汉书·外戚传上》:“饰新宫以延贮兮,泯不归乎故乡。”

瑶:

①美玉;像玉一样的美石。《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②比喻珍贵美好,常用作美称。刘炳《春夕直左掖怀周侍御》:“忆我同袍人,何繇(yóu)共瑶席。”(直:同“值”。值班。左掖:谏官官署。繇:同“由”。)

池:

①池塘。《荀子·王制》:“污池渊沼川泽。”(污池:贮水的池塘。渊沼:深水池。)②护城河。《韩非子·存韩》:“筑城池以守固。”

应:

(一)yīng ①当;应当。《三国志·吴书·吴主传》:“重则本非应死之罪。”(重:指刑法重。)苏轼《水调歌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②古国名。相传为周武王之子的封国,故址在今河南鲁山县东。 (二)yìng ①受;接受。王充《论衡·语增》:“周流应聘。”(周流:周游。)②答应;回答。《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③允许;同意。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④适合;合于。《荀子· 天论》:“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⑤应和。《史记·陈涉世家》:“杀之以应陈涉。”苏轼《后赤壁赋》:“山鸣谷应,风起云涌。”⑥对付;处置。《三国志· 魏志·钟繇传》:“得所送马,甚应其急。”⑦应验;证实。《后汉书·郭玉传》:“和帝时,为太医丞,多有效应。帝奇之。”⑧小鼓。《诗经·周颂·有瞽》:“应田县鼓。”(田:大鼓。县:悬挂。)

未:

①十二地支之一。《春秋·庄公二十四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②十二时辰之一,即午后一时至三时。③十二生肖属羊。④副词。1.表示否定。a.相当于“不”。《诗经·周颂·小毖》:“未堪家多难。”b.相当于“没有”、“不曾”。《诗经 · 召南·草虫》:“未见君子,我心伤悲。”2. 用在句尾,表示疑问。相当于“否”。《后汉书·刘表传》:“言出子口而入吾耳,可以言未?”

许:

(一)①答应;允许。《左传·僖公五年》:“弗听,许晋使。”②赞同;赞许。《列子·汤问》:“杂然相许。”③期望。《孟子·公孙丑上》:“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④这样。《宋史·杨万里传》:“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⑤或许;可能。古乐府《懊侬歌》:“许是侬欢归。”(侬欢:我的爱人。)⑥表示约数。相当于“上下”、“左右”。干宝《搜神记》卷七:“临淄有大蛇,长十许丈。”⑦语气词。相当于“啊”。韩愈《感春》诗:“一生长恨奈何许。”⑧周代诸侯国。在今河南许昌县东。⑨处所;地方。陶潜《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二)hǔ [许许]象声词。伐木声。《诗经·小雅·伐木》:“伐木许许。”

繁:

(一)①多;盛;繁多。《荀子·富国》:“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②杂乱;繁杂。梅尧臣《拟李益〈竹窗闻风〉》:“窗前风动竹,声碎影仍繁。”③茂盛。李商隐《和马郎中移白菊见示》:“繁花疑自月中生。”④繁殖。《管子·八观》:“荐草多衍,则六畜繁也。”(荐:茂草。衍:盛多。) (二)pán 马腹带。《礼记·礼器》:“大路繁缨一就。”

红:

①本义为浅红;桃红;粉红。后泛指红色。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闹:浓盛。)②花的代称。张先《天仙子》:“明日落红应满径。”③通“工(gōng)”。指妇女所做的纺织、刺绣等工作。《汉书·郦食其传》:“农夫释耒(lěi),红女下机。”(释:放下。耒:农具名。)

并:

(一)①并行;平列。王充《论衡·讲瑞》:“少正卯在鲁,与孔子并。”②副词。1. 一同;一齐。《论衡·治期》:“夫饥寒并至而能无为非者寡。”2. 表示全部。相当于“全”、“都”。《世说新语·德行》:“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班:回。)3.用在否定词之前,加强语气。《聊斋志异·胭脂》:“过此并无一言。”③连词。表示更进一层。相当于“并且”、“而且”。王安石《伤仲永》:“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④介词。和;同。朱穆《崇厚论》:“岂得同年而语,并日而谈哉?” (二)bàng 通“傍”。依傍;挨着。《汉书·鲍宣传》:“贪吏并公,受取不已。”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