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倘只消、江左管夷吾,终须有。

“倘只消、江左管夷吾,终须有。”诗句出处:《满江红》;是宋朝诗人方岳的作品。

且问黄花,陶令後、几番重九。应解笑、秋崖人老,不堪诗酒。宇宙一舟吾倦矣,山河两戒天知否。倚西风、无奈剑花寒,虬龙吼。江欲釂,谈天口。秋何负,持螯手。尽石鳞芜没,断烟衰柳。故国山围青玉案,何人印佩黄金斗。倘只消、江左管夷吾,终须有。

【注释】:

倘:

(一)①连词。倘若。表示假设。庾信《寄徐陵》:“故人倘思我,及此平生时。”②或许。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 (二)chǎng [倘佯(yáng)]同“徜徉”。徘徊。宋玉《风赋》:“然后倘佯中庭。”(中庭:庭院。)

只:

①鸟一只;一只。《公羊传 ·僖公三十三年》“匹马只轮无反者。”(反:返。)《后汉书·王乔传》:“于是候鸟至,举罗张之,但得一只舃焉。”(罗:捕鸟网。舃:鞋。)②单数。《宋史·张洎传》:“肃宗而下,咸只日临朝,双日不坐。”(肃宗:指唐肃宗李亨。临朝:指坐朝问政。)

消:

①减少;减损。蔡邕《陈太丘碑》:“元方在丧毁瘁,消形呕血。”②消散。《红楼梦》第二十七回:“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③融化。许浑《春日思旧游寄南徐从事刘三复》:“湘潭云尽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来。”④除去;消灭。王充《论衡· 治期》:“夫世乱民逆,国之危殆灾害系于上天,贤君之德不能消却。”⑤消磨;度过。方干《冬夜泊僧舍》:“无酒能消夜,随僧早闭门。”⑥消受;享用。白居易《哭从弟》:“一片绿衫消不得,腰金拖紫是何人?”⑦经得起。辛弃疾《摸鱼儿·置酒小山亭》:“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⑧需要。《儒林外史》第三回:“这自然,何消吩咐。”⑨通“销”。熔化。白居易《答友问》:“置铁在洪炉,铁消易如雪。”[消化]人和动物对食物的溶解吸收。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槟榔之功有四……四曰饱能使之饥,盖食后食之,则饮食消化,不至停积。”[消息]1. 消长;增减。《周易·丰》:“日中则昃(zè),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昃:日偏西。食:通“蚀”,亏损。)2.音信;信息。周准《明妃曲》:“中原消息断,胡地风沙寒。”[消渴]指糖尿病、尿崩症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疾。”

江:

①长江的专称。《尚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论衡·书虚》:“且投于江中,何江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临浙江,水波恶。”②江河的通称。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钱起《省试湘灵鼓瑟》:“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③指隐士的居处。陶潜《与殷晋安别》:“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王安石《和王胜之雪霁借马人省》:“超然遂有江湖意。”

左:

①左边。《孙子兵法· 虚实》:“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②地理上以东为左。《晋书·温峤传》:“元帝初镇江左。”③古代尊崇右,故以右为较尊贵的地位,而以左为较低的地位。柳宗元《送李渭赴京师序》:“过洞庭,上湘江,非有罪左迁者罕至。”(左迁:降职。)④以右指亲近;赞助;以左指不亲近;不赞助。《战国策·魏策二》:“右韩而左魏。”(韩、魏:国名。)【注意】古代车骑以左为尊位,“虚左”表示对人的尊敬。《史记·信陵君列传》:“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从:指带着。虚:空出。侯生:人名。)⑤不正;邪僻。《礼记·王制》:“执左道以乱政。”⑥不合;违背。韩愈《答宝秀才书》:“身动而事左。”⑦证据;证人。《新唐书·刘知几传》:“举十二条左证其谬。”《汉书·张汤传》:“使吏案捕汤左田信等。”(派遣官吏追捕张汤的证人田信等。)[左右]1.在旁侍候的近侍近臣。《韩非子·孤愤》:“千乘之患,左右太信。”(千乘:指小国的君主。)2.周围,附近。《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令军士不得于亮墓所左右刍(chú除)牧樵采。”(亮墓所:诸葛亮墓地。刍:割草。樵:打柴。)3.表示约数,相当于“上下”。王充《论衡·气寿》:“百岁左右。”4.帮助。《史记·萧相国世家》:“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5.支配;控制。《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以:指使用。)6.书信中对对方的尊称,表示不敢直称对方,只称呼对方的左右执事者。白居易《与元九书》:“然亦不能不粗陈于左右。”(陈:陈述。)

管:

①一种像笛的管乐器。《孟子· 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②泛指管乐器。王羲之《兰亭集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③竹管;管状物。曹操《论吏士行能令》:“一似管窥虎欤!”④旧指毛笔。《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变,贻我彤管。”⑤钥匙。《左传·僖公三十二年》:“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⑥掌管;主管。张居正《答贵州抚院阮沙城》:“尽赦前罪,照旧管事。”⑦统辖。元好问《榆社硖口村早发》:“几时不属鸡声管,睡彻东窗日影偏。”⑧过问;顾及。李元膺《洞仙歌》:“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⑨准保;包管。黄庭坚《卜算子》:“试问得君多少怜,管不解,多于恨!”

夷:

①我国古代对东部各族的泛称。《尚书·禹贡》:“大陆既作,岛夷皮服。”(作:耕作。皮服:以兽皮为衣。)②古代对中原以外各族的通称。《孟子·滕文公上》:“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③旧时泛指外国或外国人。魏源《海国图志叙》:“夷烟流毒。”④平;平坦。《老子》:“大道甚夷。”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⑤使平坦。曹操《分租与诸将掾属令》:“幸赖贤人不爱其谋,群士不遗其力,是以夷险平乱。”(爱:吝惜。遗:留。)⑥平定。柳宗元《献平淮夷雅表》:“平夏州,夷剑南,取江东,定河北。”⑦灭族。《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将军马茂等图逆,夷三族。”⑧平辈。《史记·留侯世家》:“今诸将皆陛下故等夷。”(故:原先的。等:同等。)⑨铲平;消除。《史记·秦始皇本纪》:“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⑩创伤。《左传·成公十六年》:“子反命军吏察夷伤。”此义后写作“痍”。(11)平和;喜悦。《诗经·郑风·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夷。”[夷然]泰然镇定的样子。《晋书·谢安传》:“安夷然无惧色。”[夷犹]迟疑不行。《楚辞·九歌·湘君》:“君不行兮夷犹。”

吾:

①代词。《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②通“禦(御)”。抵御。《墨子·公孟》:“厚攻则厚吾,薄攻则薄吾。”③[吾子]对人的尊称。《左传·成公二年》:“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终:

①终了;结束。《诗经·大雅·荡》:“靡(mí)不有初,鲜(xiǎn)克有终。”(靡:无。鲜:少。克:能。)《孙子兵法·势篇》:“终而复始,日月是也。”②生命完结;死。《史记·刺客列传》:“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政:人名。)③自始至终。《战国策·魏策四》:“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④副词。终归;终于。《战国策·齐策二》:“为蛇足者,终亡其酒。”⑤尽;全。《老子》:“骤雨不终日。”[终……且……]既……又……。《诗经·邶风·终风》:“终风且暴。”(暴:急雨。)

须:

①胡子。《史记·高祖本纪》:“美须髯。”②等待;等候。《楚辞·九歌·少司命》:“君维须兮云之际?”③需要;需。林逋《山园小梅》:“不须檀板共金尊。”④必须;应当。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⑤须臾;片刻。《荀子·王制》:“罢不能,不待须而废。”

有:

(一)①与“无”相对。1. 表示占有、具有、领有。《论语·公冶长》:“陈文子有马十乘(shèng)。”(乘:四匹。)诸葛亮《草庐对》:“孙权据有江东。”2.表示存在。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3. 表示发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②丰收。储光羲《观竞渡》:“能令秋大有,鼓吹远相催。”③表示不定指。跟“某”相近。李白《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④助词。1. 多用于朝代名称的前面。《诗经·大雅·文王》:“有周不显,帝命不时。”2. 用于形容词前面。《诗经·郑风·女曰鸡鸣》:“明星有烂。”(烂:灿烂。) (二)yòu 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有七年,亲巡天下。”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