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小马随猿鹤,勾引诗朋酒侣。”诗句出处:《摸鱼儿》;是宋朝诗人陈著的作品。
碧油幢、一开藩後,便思量早归去。工夫著紧新城好,风月万家笙鼓。游宴处。要管领春光,补种花无数。何须更驻。只画了潇湘,扁舟径发,挥手谢南楚。江帆卸、撑入清溪绿树。家山三两程路。安排小马随猿鹤,勾引诗朋酒侣。潇洒处。是则是初心,只恐难留驻。忙须著句。把泉石烟霞,平章一遍,回首凤纶舞。
|
【注释】:
安:
①安宁;安稳;安定。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汉书·薛广德传》:“乘船危,就桥安。”(就桥:从桥上走。)②使安宁。《三国志·蜀书·蒋琬传》:“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③安乐;安逸。《孟子·告子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④安心。陈寿《三国志·魏书·司马朗传》“郊境之内,民不安业。”⑤安放;设置。陆游《东阳道中》诗:“先安笔砚对溪山。”⑥疑问代词。相当于“什么”、“什么地方”。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曰:‘沛公安在?’”《汉书·黥布传》:“女安从知之?”(女:你。)⑦副词。表示反问。韩愈《马说》:“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排:
①推开;推移。《礼记·少仪》:“排阖说履于户内者,一人而已矣。”②冲向;冲击。范仲淹《岳阳楼记》:“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③排挤;排斥。《后汉书·贾逵传》:“诸儒内怀不服,相与排之。”④排除;消除。《战国策·赵策四》:“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⑤排列;编排。白居易《春题湖上》:“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小:
①微小;细小。与“大”相对。《庄子·逍遥游》:“此小大之辩也。”②低;低微。古乐府《陌上桑》:“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府:太守官府。小史:小吏。朝:朝廷。)③狭小;狭隘。④轻视。《左传·桓公四年》:“秦师侵芮,败焉,小之也。”⑤年幼。《晋书·郗鉴传》:“时兄子(郗)迈、外甥周翼并小,常携之就食。”也指年幼的人。李白《长干行》:“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嫌猜:嫌疑。)又指排行最末的。古乐府《木兰诗》:“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霍霍:磨刀声。)⑥稍微;略微。《孟子·公孙丑上》:“今病小愈。”⑦旧时特指妾。⑧谦词。1. 指与自己有关的事物。2. 自称。《左传·隐公元年》:“小小有母,皆尝小小之食矣。”⑨表示时间短暂。杨万里《夏夜追凉》:“开门小立月明中。”⑩副词。表示程度浅。相当于“稍微”。《后汉书 ·应劭传》:“制御小缓,则陆掠残害。”(制御:统治。陆掠:掳掠。)[小人]1. 平民。《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2. 指没有道德修养的人。《尚书·大禹谟》:“君子在野,小人在位。”3.自称的谦词。随:
①跟随。《庄子·人间世》:“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②沿着;顺着。《范子》:“圣人之变,如水随形。”③顺应。《淮南子·齐俗》:“故圣人论世而立法,随时而举事。”④听任;放任。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⑤追逐;追求。《周易·随》:“随有求得。”(追逐而有所求则必得。)⑥副词。随即;接着。《史记·留侯世家》:“(张)良殊大惊,随目之。”(殊:非常。目:用目看。)⑦周代侯国名。在今湖北省随县。⑧春秋邑名。在今山西省介休县。勾:
(一)①弯曲。元稹《论讨贼表》:“及夫勾曲角觡。”②用笔画钩,表示删除或截取。《魏书·司马叡传》:“文成,字辄勾点,令更治改。”③捉拿;逮捕。《北齐书·毕义云传》:“令普勾伪官,专以车辐考掠。”④勾结;招引。《魏书·獠传》:“勾引萧衍军围逼晋寿。”⑤数学名词。不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旁的短边。《周髀算经》卷上:“勾股之法,先知二数,然后推一,见勾股,然后求弦。”(二)gòu ①通“彀”。张弓。《诗经·大雅·行苇》:“敦弓既勾。”[勾中]即“彀中”。圈套。②通“够”。宋·秦观《满园花》:“从今后,休道共我,梦见也不能得勾。”勾引:
①串通,引诱。《北史·蛮僚传》:“~~梁兵,围逼晋寿。”②挽留。姚合《送别友人》:“独向山中觅紫芝,山人~~住多时。”引:
①开弓。《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②伸长;延续。《左传·成公十三年》:“我君景公引领西望。”(领:脖子。)③引导;率领。《史记·秦始皇本纪》:“引兵欲攻燕。”又《魏公子列传》:“公子引侯生坐上坐。”④避开;退却。《战国策·赵策三》:“秦军引而去。”⑤持取。《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窦婴引卮(zhī)酒进上。”(卮:酒器。上:指皇帝。)⑥引用;援引。诸葛亮《前出师表》:“引喻失义。”王充《论衡· 问孔》:“子游引前言以距孔子。”(距:反驳。)⑦乐曲。马融《长笛赋》:“故聆曲引者,观法于节奏。”⑧文体之一。略同“序”。王勃《滕王阁序》:“恭疏短引。”(疏:陈述。)⑨引荐;推举。《后汉书 ·李膺传》:“故引用天下名士。”⑩量词。旧长度单位。十丈为一引。诗:
①文学体裁的一种。《尚书·舜典》:“诗言志。”②特指《诗经》。《左传·隐公元年》:“《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锡:赐。类:善。)③奉持。《礼记·内则》:“朝服寝门外,诗负之。”朋:
①古代货币单位。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一说两贝为一朋。《诗经·小雅·菁菁者莪》:“既见君子,赐我百朋。”②朋友。李白《陈情赠友人》诗:“斯人无良朋。”③朋党。东方朔《七谏·初放》:“群众成朋兮,上浸以惑。”(浸:逐渐。)④勾结。屈原《离骚》:“世并举而好朋兮。”⑤伦比。《诗经·唐风·椒聊》:“彼其之子,硕大无朋。”(其:语气词。之子:这个人。)⑥同,齐。《后汉书·李固杜乔传》:“朋心合力。”侣:
①同伴;伙伴。李清照《永遇乐》:“谢他酒朋诗侣。”又结为伴侣。苏轼《前赤壁赋》:“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②僧侣,出家修行的佛教徒。《颜氏家训·归心》:“且阙行之臣,犹求禄位;毁禁之侣,何惭供养乎?”(行: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