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奈蓦被、烟花浪手,一掷残阳孤注。

“奈蓦被、烟花浪手,一掷残阳孤注。”诗句出处:《宝鼎现》;是宋朝诗人陈著的作品。

问今何日,旧也曾尾,东风鵷鹭。回首念,家山桃李,归去来兮闻早赋。梦境里、尽何妨疏散,时趁莺晴信步。是则是、清闲自好,一点心犹怀古。记得平世痴儿女。自灯宵、游了三五。还次第、湖边去也,寒食清明炊未住。是处处、是丹青图画,随意狂歌醉舞。奈蓦被、烟花浪手,一掷残阳孤注。须信乐极悲来,谁道是、曾歌琼树。夕阳亭遗涴,翻得江涛似许。忍望著、□天津路。最是鹃啼苦。算世事、消把春看,还有落花飞絮。

【注释】:

奈:

①处置;对待。常与“何”连用,表示怎么处置、怎么对待。林觉民《与妻书》:“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有时也单用。《淮南子·兵略训》:“唯无形者无可奈也。”②无奈;怎奈。表示转折。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小生特谒长老,奈路途奔驰,无以相馈。”

蓦:

①骑上马。左思《吴都赋》:“蓦六驳,追飞生。”(驳:毛色不纯的马。)②跨越;超越。李贺《送沈亚之歌》:“烟底蓦波乘一叶。”(一叶:小舟。)《伍子胥变文》:“今日登山蓦岭,粮食罄穷。”③忽然;突然。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阑珊:零落。)

被:

(一)①被子。宋玉《招魂》:“翡翠珠被,烂齐光些。”(些:语气词。)②覆盖。张衡《东京赋》:“芙蓉覆水,秋兰被涯。”③及;延及。《汉书· 严助传》:“陛下垂德惠以覆露之,使元元之民安生乐业,则泽被万世。”(覆露:像露水一样滋润。)④蒙受;遭受。《战国策·燕策三》:“秦王复击轲,被八创。”⑤介词。表被动。 (二)pī ①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后作“披”。屈原《涉江》:“被明月兮佩宝璐。”②衣的一种。状如今之斗篷、披风。《左传·昭公十二年》:“王见之,去冠、被,舍鞭,与之语。”③量词。表示某些护身物品的计量。《史记·绛侯周勃世家》:“甲楯五百被。”

烟:

(一)①物质燃烧时产生的气状物。《国语 · 鲁语上》:“既其葬也,焚,烟彻于上。”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墟里上孤烟。”②泛指云气、雾霭等烟状之物。陈子昂《春日登金华观》:“山川乱云日,楼榭入烟霄。”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③烟熏所积的灰。可制墨。简文帝《与湘东王书》:“烟墨不言,受其驱染。”晁贯之《墨经·松》:“墨取庐山松烟。”代指墨。庾肩吾《谢赉铜砚笔格启》:“烟磨青石。” (二)yīn [烟煴]1.古人指天地未分时的混沌之气。班固《东都赋》:“降烟煴,调元气。”2. 为阴阳二气和合的样子。张衡《思玄赋》:“天地烟煴,百卉含葩。”3.云烟弥漫的样子。江淹《别赋》:“袭青气之烟煴。”

烟花:

①雾中的花朵。韦应物《因省风俗与从侄成绪游山水中道先归寄示》:“阴壑云松埋,阳崖~~媚。”②泛指艳丽的春景。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三月下扬州。”③指妓女。《还牢末》折一:“都则为一二载~~新眷爱,送了俺二十年儿女旧夫妻。”

花:

①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②可供观赏的植物;花朵。杨万里《李花》:“李花宜远更宜繁,惟远惟繁始足看。”③形状像花的东西。庾信《寒园即目》:“雪花深数尺。”④不只一种颜色,有花纹的。李白《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白居易《霓裳羽衣曲》:“四幅花笺碧间红”。⑤模糊迷乱。杜甫《饮中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浪:

(一)①波浪。《世说新语·雅量》:“风起浪涌。”范仲淹《岳阳楼记》:“浊浪排空。”②水波涌起。左思《魏都赋》:“温泉毖涌而自浪”。(毖:通“泌”,泉水涌流的样子。)③放荡;放纵。《诗经·邶风·终风》:“谑浪笑敖,中心是悼。”《明史·唐寅传》:“寅耻不就,归家益放浪。”④随便;轻率。杜甫《泛舟送魏十八仓曹还京》:“见酒须相忆,将诗莫浪传。”杜牧《罪言》:“最下策为浪战,不计地势,不审攻守是也。”⑤空;白白地。韩愈《秋怀》之一:“胡为浪自苦,得酒且欢喜。”苏轼《赠月长老》:“功名半幅纸,儿女浪苦辛。” (二)láng ①液体滴落或流动的样子。柳宗元《与顾十郎书》:“因言感激,浪然出涕。”②流逝。秦观《寄孙莘老少监》:“天上图书森似旧,人间岁月浪如驰。”[浪浪]流动的样子。屈原《离骚》:“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一:

①数词。《孟子·梁惠王上》:“吾何爱一牛?”(爱:吝惜。)《汉书·律历志上》:“数者,一、十、百、千、万也。”又表序数第一。《吕氏春秋·古乐》:“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八阕:指舞乐的八章。载民、玄鸟:乐曲八章之名。)②专一。《荀子·劝学》:“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螾:通“蚓”。蚯蚓。)③全;满。《史记·淮阴侯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④统一;使……一致。《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⑤相同。《左传·庄公十二年》:“天下之恶一也。”(恶:指恶人。)⑥整体。贾谊《新书·过秦上》:“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⑦古代哲学概念。指“道”及“道”所派生的“气”。⑧副词。1. 一概;都。《史记·孟尝君列传》:“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2. 一旦。《庄子·徐无鬼》:“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过:过失。)3. 乃;竟。《战国策·齐策一》:“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于此乎?”⑨语气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孟子·梁惠王上》:“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⑩我国民族音乐记音符号之一。[一何]副词。表示程度深。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掷:

①投掷;抛掷;扔。《后汉书·吕布传》:“卓拔手戟掷之。”(卓:董卓。戟:一种兵器。)②跳,腾跃。李咸用《庐山》:“草短分雏雉,林明露掷猿。”

残:

①伤害;杀害。柳宗元《断刑论》:“秋冬之有霜雪也,举草木而残之。”(举:全部。)②毁坏;破坏。《荀子·荣辱》:“斗者……室家立残,亲戚不免乎刑戮。”(立:立刻;马上。)③残暴;残忍。《史记· 张耳传》:“将军瞋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除残也。”④指残暴的人。《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将军以神武雄才……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⑤残缺;不完整。《后汉书·儒林列传》:“礼乐分崩,典文残落。”⑥剩余;残余。方干《送饶州王司法之任兼寄朱处士》:“留醉悲残岁,含情寄远书。”杜审言《大酺乐》诗:“梅花落处疑残雪。”

残阳:

①夕阳,余辉。许浑《南楼春望》:“下岸谁家住?~~半掩门。”②夏末将衰的太阳。《汉书·郊祀志》:“作伏祠”颜注:“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而未得升,故为臧伏,因名伏日也。”

阳:

①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尚书·禹贡》:“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诗经·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曰:句首助词。无义。)地名第二个字为“阳”的,一般都来自这个意义。②太阳;阳光。《诗经·小雅 ·湛露》:“匪阳不晞。”(匪:非。晞:晒干。)《孟子 · 滕文公上》:“秋阳以暴(pù)之。”(暴:晒。)③温暖。《管子 ·地数》:“阳春农事方作。”④鲜明;明亮。《诗经·豳风·七月》:“我朱孔阳。”(朱:红色。孔:甚。)⑤表面上;假装。《韩非子·说难》:“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⑥古代哲学概念。与“阴”相对。用以概括诸事物两大对立面的一个方面。《楚辞·九章·涉江》:“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时不当:生不逢时。)⑦通“佯”。假装。《汉书·田儋传》:“儋阳为缚其奴。”⑧古邑名。春秋燕地。在今河北省唐县东。

孤:

①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的人。《孟子·梁惠王下》:“幼而无父曰孤。”②孤单;单独。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③古代王侯的谦称。《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④辜负。《后汉书·袁敞传》:“臣孤恩负义。”⑤指无子女的人。《吕氏春秋·怀宠》:“求其孤寡而振恤之。”⑥独特的;杰出的。杨万里《和李天麟二首》之一:“学诗须透脱,信手自孤高。”

注:

①灌入;倒入。《庄子·齐物论》:“注焉而不满。”②流入。《诗经· 大雅·文王有声》:“丰水东注。”(丰水:河名。)③集中于某一点上。《晋书·孙惠传》:“今天下喁喁(yóng yóng),四海注目。”(喁喁:比喻众人景仰归向的样子。)④附着。《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员乃张弓布矢,射杀御者,復注矢欲射武城黑。”(员:伍员。武城黑:楚大夫。)《尔雅·释天》:“注旄(máo毛)首曰旄(jīng)。”⑤赌博时所押的钱财。《宋史·寇准传》:“博者输钱欲尽,乃罄(qīng)所有出之,谓之孤注。”⑥记载。《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⑦注释。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郑玄欲注《春秋传》,尚未成。”⑧解释字句的文字。陆九渊《语录》卷上:“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