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上宰既伤旧,下流弥感衷。

“上宰既伤旧,下流弥感衷。”诗句出处:《和姚令公哭李尚书乂》;是唐朝诗人张九龄的作品。

贵贱虽殊等,平生窃下风。云泥势已绝,山海纳还通。
忽叹登龙者,翻将吊鹤同。琴诗犹可托,剑履独成空。
畴昔尝论礼,兴言每匪躬。人思崔琰议,朝掩祭遵公。
作善神何酷,依仁命不融。天文虚北斗,人事罢南宫。
上宰既伤旧,下流弥感衷。无恩报国士,徒欲问玄穹。

【注释】:

上:

(一)①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②等级高或质量好的。《天工开物·饴饧》:“色以白者为上。”③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墨子·七患》:“故虽上世之圣王,岂能使五谷常收,而旱水不至哉?”古乐府《日出东南隅行》:“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④在上位的君主。《孟子·梁惠王上》:“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⑤由低处往高处。《庄子·逍遥游》:“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⑥去;往。黄宗羲《柳敬亭传》:“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⑦向前。《战国策·秦策二》:“三鼓之而卒不上。”(卒:终。)⑧进呈;进献;送上。《汉书·东方朔传》:“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⑨出场。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楔子:“正旦扮莺莺上。”⑩加;添加。《论语·颜渊》:“草上之风必偃。”(11)涂染。《天工开物·造竹纸》:“先以白矾水染过,后上红花汁云。”(12)通“尚”。崇尚。《吕氏春秋·长见》:“尊贤上功。” (二)shǎng 上声,汉语四声之一。钟嵘《诗品序》:“至平上去人,则余病未能。”

宰:

①古代官名。1. 百官之长。《礼记·表记》:“宰正百官。”2. 主掌某一专职的官员。《礼记·月令》:“乃命宰祝,循行牺牲。”(宰祝:主祭祀的官。)3.县邑的长官。《左传·定公五年》:“子泄为费宰。”②治理;主持。《晋书·苻坚载记》:“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③屠杀牲畜。李白《将进酒》:“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④社宰。里中社祭主持分配胙肉者。《史记·陈平世家》:“平为宰,分肉食甚均。”⑤坟墓。《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宰上之木拱矣。”

既:

①尽;终了。《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楚人未既济。”②副词。已经。《论语·阳货》:“既得之,患失之。”(患:担心。)③连词。1. 常与“且”、“又”呼应,表示二种情况并存。《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2. 则;就。《论语·季氏》:“既来之,则安之。”

伤:

①人或动物身体受到损伤。《春秋·宣公三年》:“郊牛之口伤。”(郊:祭祀名。)②伤口;创伤。《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吴起怀瘳实而吮伤。”③伤害;损害。《周易·节卦》:“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④妨碍。杜甫《陈拾遗故宅》:“位下曷足伤?”⑤忧愁;悲伤;忧伤。《诗经·小雅·杕杜》:“女心伤止。”(止:句末语气词。)⑥丧祭。《管子·君臣下》:“明君饰食饮吊伤之礼。”⑦嫌;失之于。《北史·苏威传》:“所修格令章程,并行于当世,颇伤琐碎。”⑧太;过度。齐己《野鸭》:“长生缘甚瘦,近死为伤肥。”

旧:

①陈旧的;过时的。《论语·公冶长》:“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君。”王安石《元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宋城旧鄘及桑林之门而守之。”(鄘:同“墉”。城垣。桑林:城门名。)刘兼《重阳感怀》之二:“张仪旧壁苍苔厚,诸葛荒祠古木寒。”②故交;旧相识。《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③从前的;原来的。诸葛亮《出师表》:“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下:

①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庞涓死于此树之下。”②等级低的。《战国策·齐策一》:“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③谦词。《水浒全传》第六十三回:“蔡福听了,心中暗喜:如此发放,正中下怀。”④质量低的。陆羽《茶经·五之煮》:“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⑤时间在后的。《孟子·尽心下》:“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⑥次序靠后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称帝喾,下道齐桓。”⑦低于;少于。《吕氏春秋·雍塞》:“此不下九石。”⑧表示属于一定的范围、情况、条件等。⑨当某个时间或时节;时下。⑩由高处往低处。《论语·微子》:“孔子下,欲与之言。”(11)去;往。常指由西往东,由北往南,由上游往下游。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12)攻克。《吕氏春秋·慎大》:“一朝而两城下。”(13)退让。(14)颁布;下达。《韩非子·内储说上》:“令下而人皆疾习射,日夜不休。”(15)用;施行。苏轼《西江月 ·昨夜扁舟京口》:“此景百年几变,个中下语千难。”(16)动作的次数。林嗣环《口技》:“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下流:

①河流的下游。《荀子·子道》:“非维~~水多邪?” ②子孙后辈。《三国志·魏·乐陵王茂传》:“以慰太皇太后~~之念。”③喻卑下的地位。《论衡·逢遇》:“或高才洁行,不遇,退在~~。”④喻众恶所归之处。《论语·子张》:“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天下之恶皆归焉。”⑤卑鄙,恶劣。《汉书·杨敞传》:“~~之人,众毁所归。”

流:

①水流动。《诗经·卫风·硕人》:“河水洋洋,北流活(guō)活。”(活活:流水声。)②泛指液体流动。《战国策·魏策四》:“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伏尸二人:指杀死国王和自己。缟素:穿白色孝服。)③水流;河流。《荀子·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又河流的主干。屈原《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④运动不停;移动不定。杜牧《秋夕》:“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⑤漂泊;流亡。刘禹锡《谢分司东都表》:“闾里获安,流庸尽复。”(庸:受雇用的人。)《列女传》:“今水旱连年,民流满道。”⑥流放;放逐。旧时遣往边远地区服役的刑罚。《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四年》:“自今官吏犯赃,虽未加诛戮,若杖脊流配,不可贷也。”《尚书·舜典》:“流共工于幽州。”⑦流传;散播。《孟子·公孙丑上》:“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⑧变化,演变(多指向不好的方面转变);放纵。宋濂《答章秀才论诗书》:“阴子坚涉于浅易,何仲言流于琐碎。”(阴子坚:阴铿。何仲言:何逊。)⑨流派;派别;品类。刘基《卖柑者言》:“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齐民要术·序》:“花草之流,可以悦目。”[流连]1.耽于游乐而忘归。《孟子·梁惠王下》:“流连荒亡,为诸侯忧。”(荒亡:沉迷于田猎酒色,纵欲无度。)2. 依恋不舍。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游九京者,亦流连于随会。”(九京:即九原,春秋时晋大夫的墓地。随会:晋大夫。)3. 滞留。《三国志·魏书·刘靖传》:“封符指期,无流连之吏。”4. 流徙离散。《汉书·师丹传》:“百姓流连,无所归心。”5. 哭泣流泪的样子。《后汉书·翟酺传》:“言无所及,唯涕泣流连。”

弥:

(一)①遍;满。《周礼·春官·大祝》:“国有大故天灾,弥祀社稷祷祠。”(社稷:土神和谷神。祷祠:祈祷。)苏轼《喜雨亭记》:“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②久;长久。《史记·荆轲列传》:“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太傅:官名。)③弥合;弥补。《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阙:缺欠。)④副词。越发;更加。苏洵《六国论》:“侵之弥急。”傅玄《秋胡行》:“玉磨愈洁,兰动弥馨。”(馨:芳香。) (二)mǐ 通“弭”。止息;清除。《周礼·春官·小祝》:“弥灾兵。”

感:

①感动。《荀子·乐论》:“其感人深。”《汉书·礼乐志》:“音声足以动耳,诗语足以感心。”②感慨;情感。范仲淹《岳阳楼记》:“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曹植《洛神赋序》:“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③感觉。《庄子·刻意》:“感而后应,迫而后动。”④通“憾(hàn)”。遗憾。《汉书·杜邺传》:“内无感恨之隙(xì),外无侵侮之羞。”(隙:指人际关系上的隔阂。)⑤通“撼(hàn)”。动;摇。《诗经·召南·野有死麕》:“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舒:徐缓。脱脱:脚步轻缓的样子。帨:系在腰带上的佩巾。)

衷:

(一)①穿在里面。《后汉书·董卓传》:“肃以戟刺之,卓衷甲不入。”(肃、卓:人名。不入:指刺不进去。)②中间。《左传·昭公六年》:“叔向曰:‘楚辟(pì)我衷,若何效辟?’”(辟:邪。)③内心。颜延之《五君咏》:“深衷自此见。”④善;福。《国语·晋语二》:“以君之灵,鬼神降衷。” (二)zhòng 适合;恰当。《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服之不衷,身之灾也。”(服:衣服。)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