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惧聋摘耳,效痛嚬眉。”诗句出处:《君莫非》;是唐朝诗人元稹的作品。
鸟不解走,兽不解飞。两不相解,那得相讥。犬不饮露, 蝉不啖肥。以蝉易犬,蝉死犬饥。燕在梁栋,鼠在阶基。 各自窠窟,人不能移。妇好针缕,夫读书诗。男翁女嫁, 卒不相知。惧聋摘耳,效痛嚬眉。我不非尔,尔无我非。
|
【注释】:
惧:
①戒惧;恐惧。《论语·子罕》:“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吕氏春秋·论人》:“威不能惧,严不能恐。”《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惧而不出,数月不见。”《聊斋志异· 董生》:“董益惧,战栗哀求,愿乞怜恕。”(益:更加。)②担心。《左传·哀公七年》:“惧君威之不立。”《谏太宗十思疏》:“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③使害怕;使畏惧。《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摘:
(一)①采摘。左思《娇女诗》:“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②选取。《文心雕龙·才略》:“摘其诗赋,则七子之冠冕矣。”③指摘;责备。傅毅《舞赋》:“摘齐行列。”(指摘行列,使之整齐。) (二)tì ①剔拔。《淮南子·齐俗》:“柱不可以摘齿。”②拨动。元稹《黄明府》:“便邀连榻坐,兼共摘船行。”③揭发。《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莅任之后,摘伏发隐,不畏豪横。”(莅:到。伏:隐秘的坏人坏事。)耳:
①耳朵。人和动物的听觉器官。《韩非子·十过》:“谋出二君之口而入臣之耳,人莫之知也。”②用耳听,听说。欧阳修《泷(shuāng)冈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详也。”③语气词。1. 表示限止。相当于“罢了”。《论语·阳货》:“前言戏之耳。”2. 表示肯定。相当于“矣”。《史记·刺客列传》:“且吾所为者极难耳。”《史记·陈涉世家》:“此教我先威众耳。”效:
①模仿;效法。《左传·文公元年》:“效尤祸也。”②送;献出。《史记 ·秦始皇本纪》:“异日韩王纳地效玺。”③效果;功用。《商君书·徕民》:“此富强两成之效也。”④验证;证明。贾谊《治安策》:“故疏者必危,亲者必乱,已然之效也。”痛:
①疼痛。王充《论衡·订鬼》:“病者困剧,身体痛”。《汉书·灌夫传》:“蚡疾,一身尽痛,若有击者。”②悲伤;悲痛。《史记·秦本纪》:“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③恨;痛恨。《左传·昭公二十年》:“神怒民痛。”④极;尽情地;彻底地。《管子·七臣七主》:“奸臣痛言人情以惊主。”⑤怜爱。孟郊《古兴》:“痛玉不痛身,抱璞求所归。”姑:
①丈夫的母亲。杜甫《新婚别》:“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②父亲的姊妹。《左传·僖公十五年》:“侄其从姑。”③丈夫的姊妹。《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④称未婚女子。《老残游记》第十回:“玙(yú)姑说:‘你到桑家,问扈(hù)姑、胜姑能来不能。’”⑤指出家修行的妇女。石子章《竹坞听琴》楔子:“贫姑姓郑,我是梁公弼的夫人,自从与俺老相公失散了,拢起我这头发,舍俗出家。”⑥副词。姑且;暂且。《韩非子·说林下》:“子姑待之。”肌:
①人的肌肉。《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乃割皮解肌。”②人的皮肤。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肌如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