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身骑骢马峨眉下,面带霜威卓氏前。

“身骑骢马峨眉下,面带霜威卓氏前。”诗句出处:《使东川十九首》;是唐朝诗人元稹的作品。

嘉陵江上万重山,何事临江一破颜。
自笑只缘任敬仲,等闲身度百牢关。

司马子微坛上头,与君深结白云俦。尚平村落拟连买,
王屋山泉为别游。各待陆浑求一尉,共资三径便同休。
那知今日蜀门路,带月夜行缘问囚。

小年为写游梁赋,最说汉江闻笛愁。
今夜听时在何处,月明西县驿南楼。

身骑骢马峨眉下,面带霜威卓氏前。
虚度东川好时节,酒楼元被蜀儿眠。

秦人惟识秦中水,长想吴江与蜀江。
今日嘉川驿楼下,可怜如练绕明窗。
千里嘉陵江水声,何年重绕此江行。
只应添得清宵梦,时见满江流月明。

嘉陵驿上空床客,一夜嘉陵江水声。
仍对墙南满山树,野花撩乱月胧明。
墙外花枝压短墙,月明还照半张床。
无人会得此时意,一夜独眠西畔廊。

日暮嘉陵江水东,梨花万片逐江风。
江花何处最肠断,半落江流半在空。

嘉陵江岸驿楼中,江在楼前月在空。月色满床兼满地,
江声如鼓复如风。诚知远近皆三五,但恐阴晴有异同。
万一帝乡还洁白,几人潜傍杏园东。

闷见汉江流不息,悠悠漫漫竟何成。
江流不语意相问,何事远来江上行。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所惊身在古梁州。

邮亭壁上数行字,崔李题名王白诗。
尽日无人共言语,不离墙下至行时。
二星徼外通蛮服,五夜灯前草御文。
我到东川恰相半,向南看月北看云。

帝城寒尽临寒食,骆谷春深未有春。才见岭头云似盖,
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
飞鸟不飞猿不动,青骢御史上南秦。

常年寒食好风轻,触处相随取次行。
今日清明汉江上,一身骑马县官迎。

满眼文书堆案边,眼昏偷得暂时眠。
子规惊觉灯又灭,一道月光横枕前。

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
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

去时楼上清明夜,月照楼前撩乱花。
今日成阴复成子,可怜春尽未还家。

平阳池上亚枝红,怅望山邮事事同。
还向万竿深竹里,一枝浑卧碧流中。

夜深犹自绕江行,震地江声似鼓声。
渐见戍楼疑近驿,百牢关吏火前迎。

君多务实我多情,大抵偏嗔步月明。
今夜山邮与蛮嶂,君应坚卧我还行。

以上元稹作品《使东川》共19首

【注释】:

身:

①人或动物的躯干。屈原《九歌· 国殇》:“首身离兮心不惩。”(不惩:不戒悔。)②身体。《荀子·非相》:“卫灵公有臣曰公孙吕,身长七尺。”③树的主干。《尔雅·释木》:“枞,松叶柏身。”④自身;自己。《韩非子·五蠹》:“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自己的品德、才力、行为等。《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⑥亲自。《韩非子·五蠹》:“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⑦我。《三国志·蜀书·张飞传》:“身是张翼德也。”

骑:

(一)①骑马。《战国策·赵策二》:“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胡:古代北方种族名。)②跨坐。《庄子·大宗师》:“骑箕尾。”(二)jì①乘坐的马。《战国策·赵策二》:“车千乘,骑万匹。”②骑兵。《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③一人一马。班固《东都赋》:“千乘雷起,万骑纷纭。”

骢:

①[名]青白色的马。又名菊花青。②[名]泛指马。李白《长干行》:“行人在何处,好乘浮云~。”

峨:

①山势高峻。司马相如《上林赋》:“南山峨峨。”引申为高大。杜甫《往在》:“峨冕聆金钟。”②峨眉山的简称。《水经注》:“乃当抚峰岷峨,偕岭衡疑。”

下:

①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庞涓死于此树之下。”②等级低的。《战国策·齐策一》:“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③谦词。《水浒全传》第六十三回:“蔡福听了,心中暗喜:如此发放,正中下怀。”④质量低的。陆羽《茶经·五之煮》:“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⑤时间在后的。《孟子·尽心下》:“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⑥次序靠后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称帝喾,下道齐桓。”⑦低于;少于。《吕氏春秋·雍塞》:“此不下九石。”⑧表示属于一定的范围、情况、条件等。⑨当某个时间或时节;时下。⑩由高处往低处。《论语·微子》:“孔子下,欲与之言。”(11)去;往。常指由西往东,由北往南,由上游往下游。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12)攻克。《吕氏春秋·慎大》:“一朝而两城下。”(13)退让。(14)颁布;下达。《韩非子·内储说上》:“令下而人皆疾习射,日夜不休。”(15)用;施行。苏轼《西江月 ·昨夜扁舟京口》:“此景百年几变,个中下语千难。”(16)动作的次数。林嗣环《口技》:“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面:

①脸。《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战国策 · 赵策四》:“老妇必唾其面。”②面向;面对着。《列子·汤问》:“北山愚公,年且九十,面山而居。”(且:将近。)③当面。方苞《狱中杂记》:“富者就其戚属,贫则面语之。”《战国策·齐策一》:“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刺:指责。)④物体的表面或上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水面初平云脚低。”⑤方面;某一部分。《史记·留侯世家》:“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属:同“嘱”。托付。)⑥量词。苏轼《惜花》:“腰鼓百面如春雷。”《旧唐书·穆宗记》:“赐印一面。”

带:

①腰带。《荀子·儒效》:“逢衣浅带。”②系物的带子或像带状的长条物。李贺《出城》:“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关:水名。秦:地名。)③系束,捆缚。刘向《新序·杂事五》:“昔者,楚丘先生行年七十,披裘带索。”④佩;挂;戴。《楚辞·惜诵》:“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汉书·龚遂传》:“民有带持刀剑者。”⑤围绕;环绕。杜甫《赤谷西崦人家》:“鸟雀依茅茨,藩篱带松菊。”⑥随身携带。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陈)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遂带以从军。”⑦连带。宋齐丘《陪游凤皇台献诗》:“金桃带叶摘,绿李和衣嚼。”(衣:指果实的表皮。)⑧呈现;含有。孔稚珪《北山移文》:“风云悽其带愤,石泉咽而下怆。”⑨区域;地带。《宋史· 李纲传》:“如鼎澧岳鄂若荆南一带,皆当屯宿重兵。”李白《菩萨蛮》词:“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霜:

①接近地面的水蒸气在摄氏零度下凝附于物体上的白色结晶体。《齐民要术·种谷》:“夏至后八十、九十日,常夜半候之,天有霜。”②白;亮。范云《送别》:“不愁书难寄,但恐鬓将霜。”③高洁。辛文房《唐才子传·卢仝》:“仝志怀霜雪,操拟松柏。”④年。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十四:“白骨横千霜。”

霜威:

①指凛冽的霜寒。王勃《九日怀封元寂》:“九日郊原望,平野遍~~。”②人主的威严。沈佺期《李舍人山园送庞邵》:“高幨去勿缓,人吏待~~。”

威:

①威严;有威仪。《论语·述而》:“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②威势;威力。《诗经·周颂·我将》:“畏天之威。”《左传·文公七年》:“叛而不讨,何以示威?”(讨:征伐。)③使……害怕;威慑。《周易·系辞下》:“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墨子· 七患》:“赏赐不能喜,诛罚不能威。”④害怕;畏惧。《诗经 · 小雅 ·常棣》:“死丧之威。”(丧:亡。)《庄子·渔父》:“未尝见夫子遇人如此其威也。”

卓:

①高;高超。《后汉书·祭遵传》:“卓如日月。”王充《论衡·程材》:“文辞卓诡。”②远。《楚辞·九思·逢尤》:“世既卓兮远眇眇。”(世:指前代。)《汉书·霍去病传》:“卓行殊远而粮不绝。”③直立。王禹偁《对雪》:“城上卓旌旗,楼上望烽燧。”(烽燧:烽火。)④几案;桌子。《金史·礼志六》:“俟有司置香案酒卓讫。”(有司:专职官吏。讫:毕。)

氏:

(一)①上古同姓贵族的不同分支,以别子孙之所出。后来姓、氏不分。《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②远古传说中人物、朝代名;少数民族;世袭官职名,均加上氏。③古代称呼已婚妇女,常于其父姓后加“氏”。潘岳《杨仲武诔》:“八岁丧父,其母郑氏。”④古代称呼学有专长的人,常于姓或姓名后加“氏”。孔安国《尚书序》:“左氏传曰。” (二)zhī[月氏]汉代西域国名。《汉书·张骞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阏(yān)氏]汉代匈奴称君主的正妻。

前:

(一)①前进;向前。《左传·昭公元年》:“二执戈者前矣。”②跟“后”相对。1.表示方位在前。李白《望庐山瀑布二首》之二:“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2.表示次序在前。《聊斋志异·狼三则》:“(屠)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3.表示时间在先。《礼记·檀弓上》:“子夏曰:‘我未之前闻也。’”③引导。《仪礼·士虞礼》:“祝前尸出户。” (二)jiǎn 同“剪”。消灭。《吴子·论将》:“进道易,退道难,可来而前;进道险,退道易,可薄而击。”(薄:迫近;逼近。)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