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蚋奔不死,修蛇蛰再醒。”诗句出处:《书异》;是唐朝诗人元稹的作品。
孟冬初寒月,渚泽蒲尚青。飘萧北风起,皓雪纷满庭。 行过冬至后,冻闭万物零。奔浑驰暴雨,骤鼓轰雷霆。 传云不终日,通宵曾莫停。瘴云愁拂地,急溜疑注瓶。 汹涌潢潦浊,喷薄鲸鲵腥。跳趫井蛙喜,突兀水怪形。 飞蚋奔不死,修蛇蛰再醒。应龙非时出,无乃岁不宁。 吾闻阴阳户,启闭各有扃。后时无肃杀,废职乃玄冥。 座配五天帝,荐用百品珍。权为祝融夺,神其焉得灵。 春秋雷电异,则必书诸经。仲冬雷雨苦,愿省蒙蔽刑。
|
【注释】:
飞:
①鸟类和某些昆虫鼓动翅膀在空中 飞行。屈原《天问》:“苍鸟群飞。”杜甫《曲江二首》之二:“点水蜻蜓款款飞。”(款款:缓缓。)②物体凭借外力或机械作用在空中行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yuān)飞。”(木鸢:古代飞行器。鸢:鸟名。)③飞动;飘落。杜甫《阌乡姜七少府设鲙戏赠长歌》:“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葱。”张志和《渔父》:“八月九月芦花飞。”④高。何晏《景福殿赋》:“飞宇承霓。”⑤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意外的。《后汉书·周荣传》:“若卒遇飞祸,无得殡敛。”⑥形容极快。《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而飞书召蒙。”蚋:
蚊子一类的昆虫。《孟子·滕文公上》:“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奔:
(一)①疾驰;快跑。《楚辞·离骚》:“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踵:跟在后面。武:足迹。踵武:喻继承前人的事业。)②借指奔马。《水经注·江水》:“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王命:皇帝的命令。)③流亡;出逃。《左传· 僖公五年》:“晋灭虢,虢公醜奔京师。”④败逃。《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先犯陈蔡,陈蔡奔。”⑤追赶;追求。《史记·货殖列传》:“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⑥私奔。旧指女子私自出走与男子结合。班固《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 (二)bèn 投向;走向。《淮南子· 览冥》:“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héng)娥窃以奔月。”不:
(一)①不。《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诗经·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悬)特兮。”(特:三岁的兽。)②非;不是。《荀子·君道》:“能中是者取之,是岂不必得之之道也哉?”③无;没有。《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不德而有功。”④未。《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⑤句中助词。无实义。《逸周书·皇门》:“我不则寅哉寅哉!”[不禄]士死的讳称。《礼记·曲礼下》:“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二)fū花萼。后作“柎”。《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wěi)。”(常棣:即棠梨树。 鄂:同“萼”。 :有光采。)修:
①修饰;装饰。《楚辞·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②整治;治理。贾谊《过秦论》:“修守战之具。”③修建。范仲淹《岳阳楼记》:“乃重修岳阳楼。”④编撰;著。《北史·序传》:“私为修撰。”⑤研习;修养。《礼记·大学》:“如琢如磨者,自修也。”《左传·庄公八年》:“姑务修德,以待时乎!”(姑:姑且。务:致力。时:时机。)⑥特指佛、道教徒修行。⑦长;高。曹植《洛神赋》:“修短合度。”⑧善;美好。张衡《西京赋》:“要绍修态。”蛰:
①动物冬眠,藏伏起来不食不动。《周易 · 系辞下》:“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吕氏春秋·孟春》:“东风解冻,蛰虫始振。”(东风:春风。振:活动。)②冬季藏伏起来的动物。张衡《东京赋》:“启诸蛰于潜户。”(户:指洞穴。)王禹偁《春居杂兴》:“一夜春雷百蛰空,山家离落起蛇虫。”③人隐居不出。辛弃疾《水调歌头·又和赵景明知县韵》:“莫管旁人嘲骂,深蛰要惊雷。”[蛰蛰]众多的样子。《诗经·周南·螽斯》:“宜尔子孙,蛰蛰兮。”再:
①第二次;又一次。《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击鼓。作气:振起士气。竭:尽。)②两次。《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田忌一不胜而再胜。”③重复;继续。多指将要重复的事或行为。《尚书·大禹谟》:“朕(zhèn)言不再。”(朕:我。)醒:
①酒醉之后恢复常态。《左传·襄公三十年》:“醒而后知之。”②睡眠结束或尚未入睡。梅尧臣《永叔赠酒》:“醒目常不眠。”③醒悟;觉悟。《抱朴子·勖学》:“卤钝者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