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焰碧胧胧,泪光疑冏冏。”诗句出处:《梦井》;是唐朝诗人元稹的作品。
梦上高高原,原上有深井。登高意枯渴,愿见深泉冷。 裴回绕井顾,自照泉中影。沉浮落井瓶,井上无悬绠。 念此瓶欲沉,荒忙为求请。遍入原上村,村空犬仍猛。 还来绕井哭,哭声通复哽。哽噎梦忽惊,觉来房舍静。 灯焰碧胧胧,泪光疑冏冏。钟声夜方半,坐卧心难整。 忽忆咸阳原,荒田万馀顷。土厚圹亦深,埋魂在深埂。 埂深安可越,魂通有时逞。今宵泉下人,化作瓶相憬。 感此涕汍澜,汍澜涕沾领。所伤觉梦间,便觉死生境。 岂无同穴期,生期谅绵永。又恐前后魂,安能两知省。 寻环意无极,坐见天将昞。吟此梦井诗,春朝好光景。
|
【注释】:
焰:
①火苗。庾信《对烛赋》:“光清寒入,焰暗风过。”②火花。葛洪《抱朴子·内篇·勤求》:“凿石有余焰,年命已凋颓矣。”③照耀。《宣室志》卷六:“其光自土而出,若焰薪火。”④比喻灼人的气势。《新唐书·丘和传赞》:“帝王之将兴,其威灵气焰有以动物悟人者。”碧:
①青绿色的玉石。《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②青绿色。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胧:
①月光微明。潘岳《悼亡诗》:“朗月何胧胧。”②朦胧。温庭筠《菩萨蛮》:“灯在月胧明。”胧胧:
①明亮,光明。潘岳《悼亡诗》:“岁寒无与同,朗月何~~。”②昏暗,模糊。夏侯湛《秋可哀赋》:“月翳翳以隐云,星~~而没光。”胧:
①月光微明。潘岳《悼亡诗》:“朗月何胧胧。”②朦胧。温庭筠《菩萨蛮》:“灯在月胧明。”光:
①光亮;光辉。《墨子·尚贤中》:“若日之光,若月之明。”李白《静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②明亮;光明。《楚辞·九章·涉江》:“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③光采;风采。《庄子·盗跖》:“身长八尺二寸,面目有光。”也指华美。《诗经·大雅·韩奕》:“百两彭彭,八鸾锵锵,不显其光。”④光荣;荣耀。《汉书·礼乐志》:“下民之乐,子孙保光。”司马迁《报任安书》:“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⑤时光;光阴。李白《前有一樽酒行二首》之一:“青轩桃李能几何?流光欺人忽蹉跎。”(青轩:官员坐的有青绸障蔽的车。)⑥景物;景色。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⑦发扬光大。诸葛亮《前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⑧光滑。韩愈《进学解》:“爬罗剔抉(jué),刮垢磨光。”(抉:挑出,剔出。)⑨指礼乐文物。《周易·观》:“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疑:
①疑惑;猜疑;怀疑。《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韩非子·说难》:“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智:用如意动。认为聪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见:被。)又为名词。疑问。《列子·汤问》:“其妻献疑曰……”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②犹豫。《韩非子·解老》:“必成功,则其行之也不疑。”《吕氏春秋·不广》:“成教垂名,于此乎在矣,君其勿疑。”③畏惧。《管子·小问》:“駮食虎豹,故虎疑焉。”刘蜕《与京西幕府书》:“富贵固不足疑其来,爵土固不足畏其大。”④相似。《吕氏春秋·疑似》:“疑似之迹,不可不察。”⑤古代官职名。《礼记·文王世子》:“虞、夏、商、周,有师、保,有疑、丞。”(师、保、丞:官名。)⑥通“拟”。比拟。《吕氏春秋·慎势》:“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贾谊《论积贮疏》:“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住:
①停留;留下。《后汉书·蓟子训传》:“蓟先生小住。”②居住;住宿。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魏书·袁翻传》:“那瓌住所,非所经见。”(那瓌:人名。) ③停止。庾信《喜晴》:“雨住便生热。”④通“驻”。驻扎。《三国志·蜀书·蒋琬传》:“总帅诸军,屯住汉中。”(屯:驻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