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僧狎猿狖,巢鸟来枳椇。”诗句出处:《题杼山癸亭得暮字》;是唐朝诗人颜真卿的作品。
杼山多幽绝,胜事盈跬步。前者虽登攀,淹留恨晨暮。 及兹纡胜引,曾是美无度。欻构三癸亭,实为陆生故。 高贤能创物,疏凿皆有趣。不越方丈间,居然云霄遇。 巍峨倚修岫,旷望临古渡。左右苔石攒,低昂桂枝蠹。 山僧狎猿狖,巢鸟来枳椇。俯视何楷台,傍瞻戴颙路。 迟回未能下,夕照明村树。 |
【注释】:
狎:
①亲近;接近。《礼记·曲礼上》:“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严复《甲辰出都呈同里诸公》:“长向江湖狎鸥鸟。”②轻忽;轻慢。《史记·高祖本纪》:“高祖因狎侮诸客。”③狎侮;戏弄。柳宗元《三戒·黔之驴》:“稍近,益狎,荡倚冲冒。”(荡:游荡。倚:靠拢。)④习惯;熟悉。《论衡·程材》:“齐都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襄邑俗织锦,钝妇无不巧。日见之,日为之,手狎也。”⑤更迭;交替。《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且晋、楚狎主诸侯之盟也久矣。”⑥拥挤;密集。傅毅《舞赋》:“车骑并狎。”⑦接连。《潜夫论·救边》:“军书交驰,羽檄狎至。”材:
①木料。《韩非子·内储说上》:“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②材料;原料。《管子·小问》:“致天下之精材,来天下之良工,则有战胜之器矣。”(器:用具。)③供写作用的素材。《文心雕龙·镕裁》:“美材既斫(zhuó),故能首尾圆合,条贯统序。”(斫:砍削。)④特指棺材。《陈书·周弘直传》:“气绝已后,便买市中见材,材必须小形者。”⑤通“才”。才能;才干。《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王奇(刘)孝材能,乃佩之王印,号曰将军。”(奇:惊异。)⑥有才能的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材,晋实用之。”窭:
贫穷。《唐书· 刘瞻传》:“瞻为人廉约,所得俸,以余济亲旧之窭困者,家不留储。”磋:
①用象牙磨制器物。《诗经·卫风·淇奥(yù)》:“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奥:水边弯曲的地方。)②泛指磨制;磨擦。陈造《谢送丝糕》:“玉颗莹澈珠就磋,吴乡早秔莫计过。”骸:
①胫骨。《素问·骨空论》:“骸下为辅,辅上为腘。”(辅:小腿外侧的长形骨。腘:膝盖后面的脚弯。)②骨;(人的)骨头。《新唐书· 太宗纪》:“(贞观二年)四月己卯,瘗(yì)隋人暴骸。”(瘗:掩埋。)③人的形体;身体。陆游《感兴》之一:“我发日益白,病骸宁久存?”(宁:难道。)范缜《神灭论》:“是生者之形骸,变为死者之骨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