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尚捐俗纷,季随蹑遐轨。”诗句出处:《蒙山作》;是唐朝诗人萧颖士的作品。
东蒙镇海沂,合沓馀百里。清秋净氛霭,崖崿隐天起。 于役劳往还,息徒暂攀跻。将穷绝迹处,偶得冥心理。 云气杂虹霓,松声乱风水。微明绿林际,杳窱丹洞里。 仙鸟时可闻,羽人邈难视。此焉多深邃,贤达昔所止。 子尚捐俗纷,季随蹑遐轨。蕴真道弥旷,怀古情未已。 白鹿凡几游,黄精复奚似。顾予尚牵缠,家业重书史。 少学务从师,壮年贵趋仕。方驰桂林誉,未暇桃源美。 岁暮期再寻,幽哉羡门子。
|
【注释】:
子:
①孩子,兼指男女。《诗经·豳风· 七月》:“同我妇子,馌彼南亩。”(馌yè:送饭。南亩:指田地。)②儿子或女儿。《战国策·赵策四》:“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此指儿子。《韩非子·说林上》:“卫人嫁其子。”此指女儿。③人的通称,或指男;或指女。《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印否?”(涉:过河。印āng:我。)《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之:此。归:出嫁。)④尊称,多指男子。《诗经·卫风·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匪:非。愆qiān:错,误。)⑤动物的卵或幼小的动物。《诗经·小雅·小宛》:“螟岭有子,蜾蠃负之。”(螟蛉mínglíng:一种吃禾心的害虫。蜾蠃guǒluǒ:细腰蜂。)《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⑥植物的果实或种子。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李绅《悯农》之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⑦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⑧地支的第一位,常与天干相配以纪日、纪年。《春秋 · 桓公十八年》:“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齐。”韩愈《息国夫人墓志铭》:“元和七年甲子,日南至,以疾卒。”(元和:唐宪宗年号。日南至:指夏至。)又指十二时辰之一,即子时,自夜十一时至次日晨一时。⑨利息。《史记·货殖列传》:“子贷金钱千贯。”尚:
①加在上面;超过。《诗经·齐风·著》:“尚之以琼华乎而。”(琼华:精美的玉。乎而:语气词。)②矜夸。《后汉书·张衡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③尊崇;崇尚。《庄子·天道》:“乡党尚齿,行事尚贤。”④志趣;爱好。柳宗元《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夙抱丘壑尚,率性恣游遨。”⑤古代特指娶帝王之女为妻。《新唐书·郭钊传》:“其子仲词尚饶阳公主。”⑥主管;特指帝王的私人事物。《淮南子·览冥》:“夫瞽师庶女,位贱尚葈。”(尚葈:即典枲,掌管布缕麻草之物。)《史记·吕太后本纪》:“襄平侯通尚符节。”(通:纪通,人名。)⑦副词。尚且;还。《诗经·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为。”司马迁《报任安书》:“如仆,尚何言哉!”捐:
①舍弃。《战国策·燕策三》:“故君捐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韩愈《进学解》:“贪多务得,细大不捐。”《楚辞·九歌·湘夫人》:“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dié)兮醴浦。”(袂:衣袖,泛指衣服。褋:单衣。醴浦:即澧浦,澧水滨。)②除去。《史记·吴起列传》:“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战国策· 韩策一》:“秦人捐甲徒裎(chéng)以趋敌。”(徒裎:赤足露身。趋:赴,向。)③捐助;捐献。《史记·货殖列传》:“唯无盐氏出捐千金贷,其息什一。”(无盐氏:人名。什一:十分抽一。)俗:
①风俗。《礼记·王制》:“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制:形状。)②一般的人;众人。《史记·李斯列传》:“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③庸俗。王安石《兼并》:“俗儒不知变。”④世俗。曹植《七启》:“君子不遁俗而遗名,智士不背世而灭勋。”(遗:弃。背:违。灭:埋没。)⑤佛教特指在家为俗,与出家相对。《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佛记》:“张待诏夫妻二人亦然弃俗出家。”(待诏:称手艺人。)⑥通“欲”。欲念;希望。《荀子·解蔽》:“由俗谓之,道尽嗛矣。”纷:
①缀在旗上的飘带。扬雄《羽猎赋》:“青云为纷,虹霓为缳。”(缳:旗上的结带。)②多;杂乱。杜甫《故武卫将军挽歌三首》:“路人纷雨泣。”③纠纷;争执。陶潜《述酒》:“闲居离世纷。”④杂乱。《史记·鲁仲连传》:“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季:
①排行在末的,年少的。《诗经·召南·采苹》:“有齐季女。”(齐:同“斋”。斋戒。季女:未婚少女。)②弟兄或同辈排行最小的。《新唐书·李传》:“季弟感年十五”。也泛指弟弟。李白《夏日诸从弟登汝州龙兴阁序》:“起予者谁,得我二季。”(起:启发。)③季节。一年四季。《吕氏春秋·季春》:“季春之月,日在胃。”④一个季节的末了。《礼记· 月令》:“季春之月。”⑤古指一个朝代的末了。蔡琰《悲愤诗》:“汉季失权柄。”⑥时期;时节。曹植《释愁文》:“子生末季。”(子:你。末:衰落。)随:
①跟随。《庄子·人间世》:“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②沿着;顺着。《范子》:“圣人之变,如水随形。”③顺应。《淮南子·齐俗》:“故圣人论世而立法,随时而举事。”④听任;放任。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⑤追逐;追求。《周易·随》:“随有求得。”(追逐而有所求则必得。)⑥副词。随即;接着。《史记·留侯世家》:“(张)良殊大惊,随目之。”(殊:非常。目:用目看。)⑦周代侯国名。在今湖北省随县。⑧春秋邑名。在今山西省介休县。蹑:
①有意地踩;踏。《史记·淮阴侯列传》:“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②登上。司马相如《封禅书》:“然后蹑梁父,登泰山。”③追踪;追击。《三国志·吴书·陆逊传》:“抗使轻兵蹑之。”④穿(鞋)。刘光第《美酒行》:“后堂进高烛,蹑屣来名娼。”⑤古代织机上的踏板。王建《七夕曲》:“抛梭振蹑动鸣珰。”遐:
①远,兼指空间和时间。《尚书·太甲下》:“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马中锡《中山狼传》:“奔走遐方,自迷正途。”②疏远。张居正《答中丞洪芳洲》:“将(qiāng)伯助予,幸毋遐弃。”(将:请。予:我。)③长久;久远。慧皎《高僧传》:“复何羡于遐龄?”④疑问代词,相当于“何”。《诗经·大雅·棫朴》:“周王寿考,遐不作人?”遐轨:
远古的遗迹。《晋书·桓彝传》:“迈周庾之清尘,遵许郭之~~。”轨:
①车辙;车轮轧下的痕迹。《礼记·曲礼下》:“驱尘不出轨。”②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礼记·中庸》:“车同轨,书同文。”③轨道;事物运行的一定路线。《淮南子·本经》:“五星循轨而不失其行。”④轴头;车轴的两端。《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济盈不濡(rú)轨。”(济:水名。濡:沾湿。)⑤法度;规矩。《后汉书·梁统传》:“诚不宜因循季末衰微之轨。”⑥遵循;依从。《后汉书·范滂传》:“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朝:朝廷。)⑦古代户籍编制,五家为轨。《国语·齐语》:“五家为轨,轨为之长。”⑧通“宄”。1.内乱。《潜夫论 · 潜叹》:“公法行则轨乱绝。”2.指犯法作乱者。《汉书·食货志下》:“奸轨弄权,官民俱竭。”(竭: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