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朋出远郊,酌酒藉平沙。”诗句出处:《送薛少卿赴青阳》;是唐朝诗人徐铉的作品。
我爱陶靖节,吏隐从弦歌。我爱费征君,高卧归九华。 清风激颓波,来者无以加。我志两不遂,漂沦浩无涯。 数奇时且乱,此图今愈赊。贤哉薛夫子,高举凌晨霞。 安民即是道,投足皆为家。功名与权位,悠悠何用夸。 携朋出远郊,酌酒藉平沙。云收远天静,江阔片帆斜。 离怀与企羡,南望长咨嗟。
|
【注释】:
携:
①提。《诗经·大雅·板》:“如璋如圭,如取如携。”(璋、圭:古玉制礼器,喻相投合。取、携:取物提物,喻相随从。)②携带;带领。刘禹锡《送王司马之陕州》诗:“空携诗卷赴甘棠。”③牵着;拉着。《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瑜携干手,同步出帐来。”④分离;离间。《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不如私许复曹、卫以携之。”[携手]1. 手拉手。《诗经·邶风·北风》:“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好:喜爱。)2. 喻齐心协力。《孙子· 九地》:“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携贰]叛离。《国语·周语上》:“其刑矫诬,百姓携贰。”(矫诬:以诈用法,滥诛无罪。)朋:
①古代货币单位。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一说两贝为一朋。《诗经·小雅·菁菁者莪》:“既见君子,赐我百朋。”②朋友。李白《陈情赠友人》诗:“斯人无良朋。”③朋党。东方朔《七谏·初放》:“群众成朋兮,上浸以惑。”(浸:逐渐。)④勾结。屈原《离骚》:“世并举而好朋兮。”⑤伦比。《诗经·唐风·椒聊》:“彼其之子,硕大无朋。”(其:语气词。之子:这个人。)⑥同,齐。《后汉书·李固杜乔传》:“朋心合力。”出:
①出去;从里面到外面。屈原《九歌·国殇》:“出不入兮往不返。”②到;到达。《汉书·霍光传》:“筑神道,北临昭灵,南出承恩。”(神道:墓道。昭灵、承恩:皆馆名。)③超过;超越。《论语· 乡党》:“祭肉不出三日。”白居易《与元九书》:“自思所陈亦无出足下之见。”④发出。《商君书·更法》:“于是遂出垦草令。”⑤指天然生长或人工生产。《荀子·富国》:“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⑥产生;发生。《荀子·劝学》:“肉腐出虫。”(腐:腐烂。)⑦出现;露出。葛洪《抱朴子·外篇· 省烦》:“枝分叶散,重出互见。”(重:重复。)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⑧拿出;支出。《宋史·食货志上五》:“又农民出钱,难于出力。”(比出力困难。)曹操《收租调令》:“户出绢二匹。”⑨指引文、典故等来源于某书。《后汉书·孔融传》:“(曹操)后问出何经典。”⑩旧指离弃妻子。《孟子· 离娄下》:“出妻屏子,终身不养焉。”(11)指花瓣。《宋书·符瑞志下》:“草木花多五出,花雪独六出。”(花雪:雪花。)[出尘]1.超出尘俗。孔稚珪《北山移文》:“耿介拔俗之标,潇洒出尘之想。”2.佛教用语。脱离烦恼的尘俗。《四十二章经》二三:“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出閤]1.皇子出就封国。《南齐书·江谧传》:“诸皇子出閤用文武主帅,皆以委谧。”2.指阁臣出任外职。《梁书·江蒨传》:“初,王泰出閤。”3.公主出稼。元稹《七女封公主制》:“虽秾华可尚,出閤未期,而汤沐先施,分封有据。”后用为女子出嫁的通称。[出首]1.自首。《晋书·华轶传》:“寻而轶败,(高)悝藏匿轶二子及妻,崎岖经年,既而遇赦,悝携之出首。”2.检举;告发。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二折:“我将这简贴儿去夫人行出首去来。”郊:
①城周围的地区。《诗经·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郊。”《国语·周语下》:“晋侯郊迎。”②城外;野外。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飞渡江洒江郊。”袁宏道《满井游记》:“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③祭祀名。天子每年冬至祭天于南郊。《礼记·祭义》:“郊之祭也,丧者不敢哭。”《史记·文帝本纪》:“朕(zhèn)亲郊祀上帝诸神。”[郊社]冬至祭天于南郊称郊,夏至祭地于北郊称社。《尚书·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修:整治。享:祭祀。)酌:
①斟酒。《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金罍:饰金的酒器。)《诗经·小雅·瓠叶》:“君子有酒,酌言尝之。”②酒。李白《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茗酌待幽客。”③斟酒喝。陶潜《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斟。”④舀取。《诗经·大雅· 洞酌》:“洞(jiǒng)酌彼行潦。”(泂:远。行潦:沟中的活水。)刘勰《文心雕龙·事类》:“及扬雄百官箴,颇酌于诗书。”⑤斟酌;经过衡量决定取舍。诸葛亮《前出师表》:“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损益:增减。)藉:
(一)①垫子。《礼记·曲礼下》:“执玉,其有藉者则裼(xī)。”(裼:袒露内衣。)②铺;垫。《周易·大过》:“藉用白茅。”③坐卧在某物上。欧阳修《浮槎山水记》:“荫长松,藉丰草。”④凭借;依靠。《左传·宣公十二年》:“敢藉君灵,以济楚师。”(济:帮助。)《战国策·秦策三》:“此所谓藉贼兵而赍盗食者也。”(兵:兵器。赍jī:送东西给人。)《贞观政要·求谏》:“君欲知过,必藉忠臣。”⑤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假使”。《史记·陈涉世家》:“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戍:征役。) (二)jí ①践踏;欺凌。《吕氏春秋·慎人》:“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不禁。”(夫子:先生。)《前赤壁赋》:“杯盘狼藉。”《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②藉田。天子借民力耕种的田。《礼记·祭义》:“昔者天子为藉千亩。”③通“籍”。登记。《晏子春秋·内篇问下一》:“(景公)命吏计公禀(廪)之粟,藉长幼贫氓之数。”(氓:民。)《墨子·号令》:“守必自异其人而藉之。”平:
①平坦;不倾斜。《吕氏春秋·应同》:“平地注水,水流湿。”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水面初平云脚低。”②整治使平。《列子·汤问》:“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③公平;公正。《诗经·小雅·节南山》:“昊天不平,我王不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④均平;齐一。《周易·乾》:“云行雨施,天下平也。”⑤平定;平息。《左传·庄公十三年》:“会于北杏,以平宋乱。”⑥安静;安定。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⑦平常;平时。《后汉书·光武帝纪上》:“饮食言笑如平常。”⑧一般;普通。白居易《两朱阁》:“忆昨平阳宅初置,吞并平人几家地!”⑨媾和;讲和。《左传·桓公八年》:“秋,随及楚平。”(随:国名。)⑩通“评”。评议。《商君书·更法》:“孝公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