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嶮树临溪亚,残莎带岸崩。

“嶮树临溪亚,残莎带岸崩。”诗句出处:《渔塘十六韵》;是唐朝诗人韦庄的作品。

洛水分余脉,穿岩出石棱。碧经岚气重,清带露华澄。
莹澈通三岛,岩梧积万层。巢由应共到,刘阮想同登。
壁峻苔如画,山昏雾似蒸。撼松衣有雪,题石砚生冰。
路熟云中客,名留域外僧。饥猿寻落橡,斗鼠堕高藤。
嶮树临溪亚,残莎带岸崩。持竿聊藉草,待月好垂罾。
对景思任父,开图想不兴。晚风轻浪叠,暮雨湿烟凝。
似泛灵槎出,如迎羽客升。仙源终不测,胜概自相仍。
欲别诚堪恋,长归又未能。他时操史笔,为尔著良称。

【注释】:

树:

①树木。《礼记·祭义》:“树木以时伐焉。”(以时:按时,适时。)②种植。《诗经·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杞。”(杞:一种树。)③培养人才。《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吾闻子善树人。”④竖立;建立。《后汉书·桓彬传》:“乃共树碑而颂焉。”⑤量词。《齐民要术·序》:“种柑橘千树。”⑥门屏风。《礼记·郊特牲》:“台门而旅树。”

临:

(一)①自上往下看。《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而君之后宫临而笑臣。”(臣:自称的谦词。)②统治;治理。《汉书·贡禹传》:“武帝始临天下,尊贤用士。”《国语·晋语五》:“苟从是行也,临长晋国者,非汝其谁?”③至;到;到达。李密《陈情表》:“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州司:州官。)也用于称对方到来的敬辞。《左传·襄公三年》:“请君临之。”④靠近;临近。《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家楼临民家。”范仲淹《岳阳楼记》:“把酒临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⑤对着范本摹仿。⑥指时间临近;将要。《汉书·韩延寿传》:“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骑吏:骑马的官吏。)⑦监视。《诗经·大雅·大明》:“上帝临女,无贰尔心。”(女:同“汝”。尔:你。) (二)lìn 哭,哭吊死者。《史记·孝文帝本纪》:“宫殿中当临者,皆以旦夕,各十五举声。”(旦:早。举声:高声号哭。)《世说新语·伤逝》:“孝武山陵夕,王孝伯入临。”

亚:

(一)①次;次一等。《国语·吴语》:“吴公先歃,晋侯亚之。”(歃shà:盟会时饮牲血以表诚意。)《世说新语·识鉴》:“名亚王、庾之下。”(王、庾:指王导、庾亮。)②低矮;低垂。李昌符《寻僧元皎因赠》:“高松连寺影,亚竹入窗枝。”柳永《柳初新》:“东郊向晓星杓亚。”(星杓:北斗七星的斗柄。)③匹敌;相当。《南史·颜协传》:“才学相亚。”④挨着;靠近。陈造《出郭》:“红粉谁家短墙亚。”⑤压。杜甫《上巳日徐司录林园宴集》:“花蕊亚枝红。”欧阳修《渔家傲》:“叶重如将青玉亚。”⑥掩;闭。陆游《初秋梦故山觉而有作》:“村巷亚竹扉。”⑦两婿互称为亚。后来写作“娅”。《诗经·小雅·节南山》:“琐琐姻亚,则无仕。”(琐琐:微小的样子。 姻:女婿的父亲叫姻。 wǔ:厚。仕:做官。) (二)yā 象声词。《汉书·东方朔传》:“伊优亚者,辞未定也。”(伊优亚:象声词,形容小儿学语声。)

残:

①伤害;杀害。柳宗元《断刑论》:“秋冬之有霜雪也,举草木而残之。”(举:全部。)②毁坏;破坏。《荀子·荣辱》:“斗者……室家立残,亲戚不免乎刑戮。”(立:立刻;马上。)③残暴;残忍。《史记· 张耳传》:“将军瞋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除残也。”④指残暴的人。《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将军以神武雄才……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⑤残缺;不完整。《后汉书·儒林列传》:“礼乐分崩,典文残落。”⑥剩余;残余。方干《送饶州王司法之任兼寄朱处士》:“留醉悲残岁,含情寄远书。”杜审言《大酺乐》诗:“梅花落处疑残雪。”

莎:

①莎草,草本植物。《淮南子·览冥》:“田无立禾,路无莎薠。”(薠fán:草名,似莎而大。)张籍《江村行》:“田头刈莎结为屋。”②凋谢。陆龟蒙《杞菊赋》:“尔菊未莎。”③[莎鸡]昆虫名,即纺织娘。《诗经·豳风·七月》:“六月莎鸡振羽。”(振羽:指振翅发声。)

带:

①腰带。《荀子·儒效》:“逢衣浅带。”②系物的带子或像带状的长条物。李贺《出城》:“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关:水名。秦:地名。)③系束,捆缚。刘向《新序·杂事五》:“昔者,楚丘先生行年七十,披裘带索。”④佩;挂;戴。《楚辞·惜诵》:“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汉书·龚遂传》:“民有带持刀剑者。”⑤围绕;环绕。杜甫《赤谷西崦人家》:“鸟雀依茅茨,藩篱带松菊。”⑥随身携带。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陈)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遂带以从军。”⑦连带。宋齐丘《陪游凤皇台献诗》:“金桃带叶摘,绿李和衣嚼。”(衣:指果实的表皮。)⑧呈现;含有。孔稚珪《北山移文》:“风云悽其带愤,石泉咽而下怆。”⑨区域;地带。《宋史· 李纲传》:“如鼎澧岳鄂若荆南一带,皆当屯宿重兵。”李白《菩萨蛮》词:“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岸:

①江河湖海等水边的陆地。王湾《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②指山崖或高地。《荀子·宥坐》:“三尺之岸,而虚车不能登也。”(虚车:空车。)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霸陵:汉文帝陵墓。)③高大雄伟。班固《汉书·江充传》:“充为人魁岸。”④高傲。《文心雕龙·序志》:“傲岸泉石,咀嚼文义。”⑤端庄严肃的样子。《聊斋志异·成仙》:“黄巾氅(chǎng)服,岸然道貌。”(氅:外套。)⑥把头饰掀起,露出前额。黄庭坚《玉楼春》:“坐中还有赏音人,能岸乌纱倾大白。”[岸帻(zé)]帻:头巾。把头巾往上推露出前额,表示不拘形迹。也称“岸巾”。《晋书·谢奕传》:“岸帻笑咏,无异常日。”(笑咏:谈笑咏诗。)

崩:

①山倒塌;塌陷。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列缺霹雳,丘峦崩摧。”鲍照《芜城赋》:“崩榛(zhēn)塞路。”(榛:树木名。)②分裂;破裂。《吕氏春秋·慎大》:“国人大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③毁坏;垮掉。《论语·季氏篇》:“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④古代称天子死为“崩”。《史记·高祖本纪》:“四月甲辰,高祖崩长乐宫。”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