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修文代,俄成讲武场。”诗句出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是唐朝诗人韦庄的作品。
祸乱天心厌,流离客思伤。有家抛上国,无罪谪遐方。 负笈将辞越,扬帆欲泛湘。避时难驻足,感事易回肠。 雅道何销德,妖星忽耀芒。中原初纵燎,下国竟探汤。 盗据三秦地,兵缠八水乡。战尘轻犯阙,羽旆远巡梁。 自此修文代,俄成讲武场。熊罴驱涿鹿,犀象走昆阳。 御马迷新栈,宫娥改旧妆。五丁功再睹,八难事难忘。 凤引金根疾,兵环玉弩强。建牙虽可恃,摩垒讵能防? 霍庙神遐远,圯桥路杳茫。出师威似虎,御敌狠如羊。 眉画犹思赤,巾裁未厌黄。晨趋鸣铁骑,夜舞挹琼觞。 僭侈彤襜乱,喧呼绣鬓攘。但闻争曳组,讵见学垂缰。 鹊印提新篆,龙泉夺晓霜。军威徒逗挠,我武自维扬。 负扆劳天眷,凝旒念国章。绣旗张画兽,宝马跃红鸯。 但欲除妖气,宁思蔽耿光。晓烟生帝里,夜火入春坊。 鸟怪巢宫树,狐骄上苑墙。设危终在德,视履岂无祥。 气激雷霆怒,神驱岳渎忙。功高分虎节,位下耻龙骧。 遍命登坛将,巡封异姓王。志求扶坠典,力未振颓纲。 汉路闲雕鹗,云衢驻骕骦。宝装军器丽,麝裛战袍香。 日睹兵书捷,时闻虏骑亡。人心惊獬豸,雀意伺螳螂。 上略咸推妙,前锋讵可当。纡金光照耀,执玉意藏昂。 覆餗非无谓,奢华事每详。四民皆组绶,九土堕耕桑。 飞骑黄金勒,香车翠钿装。八珍罗膳府,五采斗筐床。 宴集喧华第,歌钟簇画梁。永期传子姓,宁误犯天狼。 未睹君除侧,徒思玉在傍。窜身奚可保,易地喜相将。 国运方夷险,天心讵测量。九流虽暂蔽,三柄岂相妨。 小孽乖躔次,中兴系昊苍。法尧功已普,罪己德非凉。 帝念惟思理,臣心岂自遑。诏催青琐客,时待紫微郎。 定难输宸算,胜灾减御粱。皇恩思荡荡,睿泽转洋洋。 偃卧虽非晚,艰难亦备尝。舜庭招谏鼓,汉殿上书囊。 俭德遵三尺,清朝俟一匡。世随渔父醉,身效接舆狂。 窜逐同天宝,遭罹异建康。道孤悲海澨,家远隔天潢。 卒岁贫无褐,经秋病泛漳。似鱼甘去乙,比蟹未成筐。 守道惭无补,趋时愧不臧。殷牛常在耳,晋竖欲潜肓。 忸恨山思板,怀归海欲航。角吹魂悄悄,笛引泪浪浪。 乱觉乾坤窄,贫知日月长。势将随鹤列,忽喜遇鸳行。 已报新回驾,仍闻近纳隍。文风销剑楯,礼物换旂裳。 紫闼重开序,青衿再设庠。黑头期命爵,赪尾尚忧鲂。 吴坂嘶骐骥,岐山集凤凰。词源波浩浩,谏署玉锵锵。 饲雀曾传庆,烹蛇讵有殃。弢弓挥劲镞,匣剑淬神铓。 谔谔宁惭直,堂堂不谢张。晓风趋建礼,夜月直文昌。 去国时虽久,安邦志不常。良金炉自跃,美玉椟难藏。 北望心如旆,西归律变商。迹随江燕去,心逐塞鸿翔。 晚翠笼桑坞,斜晖挂竹堂。路愁千里月,田爱万斯箱。 伴钓歌前浦,随樵上远冈。鹭眠依晚屿,鸟浴上枯杨。 惊梦缘欹枕,多吟为倚廊。访僧红叶寺,题句白云房。 帆外青枫老,尊前紫菊芳。夜灯银耿耿,晓露玉瀼瀼。 异国惭倾盖,归涂俟并粮。身虽留震泽,心已过雷塘。 执友知谁在,家山各已荒。海边登桂楫,烟外泛云樯。 巢树禽思越,嘶风马恋羌。寒声愁听杵,空馆厌闻螀。 望阙飞华盖,趋朝振玉珰。米惭无薏苡,面喜有恍榔。 话别心重结,伤时泪一滂。伫归蓬岛后,纶诏润青缃。
|
【注释】:
自:
①自己。《诗经·大雅·文王》:“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言:通“焉”。配命:合乎天命。)《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②亲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史记·萧相国世家》:“高祖自将。”③自然。《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蹊:小径;小路。)④介词。1.从。《孟子·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神农:传说为古代造耒耜、兴农业的帝王。许行:当时的农学家。)《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2. 由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汉书·灌夫传》:“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无所恨。”⑤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假如。《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内外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⑥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可译为即使。《汉书·高祖纪下》:“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又《杜周传》:“自京师不晓,况于远方?”此:
①代词。这;这个。《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礼记·礼运》:“此之谓大同。”②这样;这般。庾信《哀江南赋》:“天何为而此醉。”③副词。乃;则。《后汉书·黄琼传》:“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志士终无时矣。”修:
①修饰;装饰。《楚辞·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②整治;治理。贾谊《过秦论》:“修守战之具。”③修建。范仲淹《岳阳楼记》:“乃重修岳阳楼。”④编撰;著。《北史·序传》:“私为修撰。”⑤研习;修养。《礼记·大学》:“如琢如磨者,自修也。”《左传·庄公八年》:“姑务修德,以待时乎!”(姑:姑且。务:致力。时:时机。)⑥特指佛、道教徒修行。⑦长;高。曹植《洛神赋》:“修短合度。”⑧善;美好。张衡《西京赋》:“要绍修态。”文:
①在身体上刺画花纹。《庄子·逍遥游》:“越人断发文身。”②线条交错的图形;花纹。王充《论衡·言毒》:“蝮蛇多文。”③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的某些现象。《周易·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④礼乐典章制度。张居正《与蓟辽总督谭二华》:“如有不效,巡关御史得论劾(hé)之,固不必袭此故套虚文为也。”(劾:揭发罪状。袭:沿用。)⑤法令条文。《史记·酷吏列传》:“与赵禹更定诸律令,务在深文。”⑥字;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书同文。”⑦文辞;文章。刘勰《文心雕龙· 情采》:“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欧阳修《醉翁亭记》:“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⑧非军事的;与“武”相对。《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⑨华美;有文采。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史有文质,辞有详略。”(质:质朴。)⑩文饰;掩饰。刘知几《史通·惑经》:“庸儒末学,文过饰非。”(11)柔和;不猛烈。《世说新语·赏誉》:“士龙为人,文弱可爱。”(士龙:陆云字。)(12)量词。计算铜币的单位。《宋书·徐羡之传》:“可以钱二十八文埋宅四角。”代:
①代替。《庄子·秋水》:“庄子来,欲代子相。”②交替。屈原《离骚》:“春与秋其代序。”③继承;接替。《论衡·偶会》:“父殁(mò)而子嗣,姑死而妇代。”(殁:死。姑:丈夫的母亲。妇:儿媳。)《晋书·羊祜传》:“(祜)疾渐笃,乃举杜预自代。”(笃:指病重。自代:接替自己。)④朝代。《史记·秦始皇本纪》:“三代之事,何足法也。”⑤历史的分期。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二:“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萧条:寂寞。)⑥家族世系以父子相继为一代。王维《李陵咏》:“三代将门子。”⑦世代;一代又一代。崔颢《江畔老人愁》:“自言家代仕梁陈,垂朱拖紫三十人。”(梁、陈:朝代名。朱、紫:指官服。)⑧世;世上。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工:擅长。伦:匹敌。)⑨古国名。1. 战国时国名。在今河北蔚县东北。2. 汉代诸侯国名。在今山西省中部及北部一带。3.十六国国名。在今内蒙古中部一带。俄:
①时间极短;突然;顷刻;片刻。《庄子·齐物论》:“俄然觉。”(觉:醒。)《聊斋志异·促织》:“俄见小虫跃起。”②倾斜。张衡《归田赋》:“于时曜霞俄景。”《诗经·小雅·宾之初筵》:“侧弁(biàn)之俄。”(歪戴着的帽子倾斜到一边。)③通“峨”。高耸。扬雄《羽猎赋》:“俄轩冕。”[俄而]也作“俄尔”。时间极短,突然。《庄子·大宗师》:“俄而子舆有病,子祀往问之。”(问:问候。)《晋书·五行志下》:“有一马尾有烧状……俄尔不见。”成:
①完成;实现。李斯《谏逐客书》:“使秦成帝业。”②帮助实现;成全。《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③成为;变为。《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刘向《说苑·奉使》:“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mèi)成帷,挥汗成雨。”(闾:里巷。袂:袖子。帷:帷幕。)④成果;成就。李白《化城寺大钟铭》:“少蕴才略,壮而有成。”(蕴:蓄。)⑤成长;成熟。《荀子·天论》:“(万物)各得其养以成。”⑥和解;交好。《左传·成公十一年》:“秦晋为成。”《史记·张仪列传》:“哀王于是倍从(zòng)约而因仪请成于秦。”(倍:违背。从:指合纵。仪:人名。)⑦已定的;定型的;现成的。《诗经·周颂·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三国志·蜀书·蒋琬费祎姜维传论》:“咸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咸:都。革:改变。)⑧层;重(chóng)。《史记·李斯列传》:“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吕氏春秋·音初》:“为九成之台。”⑨古代十里见方为一成。《汉书·刑法志》:“成方十里。”讲:
①讲和;和解。《史记·穰侯列传》:“今王背楚赵而讲秦。”《战国策·西周策》:“而秦未与魏讲也。”②论说;评议。欧阳修《胡先生墓表》:“庆历四年,天子开天章阁,与大臣讲天下事。”《国语·鲁语上》:“夫仁者讲功。”③讲解;解释。颜元《存学编》卷一:“为学为教,用力于讲读者一、二,加功于习行者八、九。”《梁书·阮孝绪传》:“后于钟山听讲。”(于:在。)④研究;商讨。《论语·学而》:“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史记·太史公自序》:“讲业齐鲁之都。”⑤演习;练习。《国语·周语上》:“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故征则有威,守则有财。”《礼记·月令》:“天子乃命将帅讲武。”⑥谋划。《左传·襄公五年》:“讲事不令,集人来定。”(令:善。)⑦讲求;提倡。《礼记·礼运》:“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武:
①军事;与军事有关的事。《尚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孙子·行军》:“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②关于技击的。《水浒全传》第二回:“(史进)半夜三更起来演习武艺。”③勇猛;威武。《诗经·郑风·羔裘》:“羔裘豹饰,孔武有力。”④足迹;足印。《诗经·大雅·生民》:“履帝武敏。”⑤古时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国语·周语下》:“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⑥继承。《诗经·大雅·下武》:“下武维周,世有哲王。”⑦周代乐曲名。《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矣。”场:
(一)①多人聚集或事情发生的地方;处所。李白《出自蓟北门行》:“推毂出猛将,车旗登战场。”②科举时代考试之所;亦指科举考试。王定保《唐摭言·升沉后进》:“欲入举场,先问苏张。”《聊斋志异·钟生》:“场毕而行母子犹及见也……明日即完毕矣,何争此一朝夕乎?” (二)cháng ①古祭神用的平地。《国语·楚语下》:“屏摄之位,坛场之所。”②翻晒作物和脱粒的平坦场地。《诗经·豳风·七月》:“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③量词。用于事情的经过或行为的次数。《宋史·孝宗纪》:“淳熙五年,增铨试为五场,呈试为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