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圣唐御宇三百祀,濮上桑间宜禁止。

“圣唐御宇三百祀,濮上桑间宜禁止。”诗句出处:《玉树曲》;是唐朝诗人王毂的作品。

陈宫内宴明朝日,玉树新妆逞娇逸。三阁霞明天上开,
灵鼍振擂神仙出。天花数朵风吹绽,对舞轻盈瑞香散。
金管红弦旖旎随,霓旌玉佩参差转。璧月夜满楼风轻,
莲舌泠泠词调新。当行狎客尽持禄,直谏犯颜无一人。
歌舞未终乐未阕,晋王剑上粘腥血。君臣犹在醉乡中,
一面已无陈日月。圣唐御宇三百祀,濮上桑间宜禁止。
请停此曲归正声,愿将雅乐调元气。

【注释】:

圣:

①通达事理;事事精通;超越常人。《孟子·尽心下》:“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大而化之:既表现出了光辉,又能融会贯通。)②圣明;品德智慧极高的人。《孟子·万章下》:“孔子,圣之时者也。”《礼记·乐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圣明者,述作之谓也。”③对某门学问、技艺有很高成就的人。《抱朴子·辨问》:“善刻削之尤巧者则谓之木圣。”④神通。佚名《锁齐天大圣》第二折:“奉上帝敕令,着吾神统领十万天兵,与此妖魔斗圣,走一遭去。”⑤封建时代称帝王或与帝王有关的事物。《史记·秦始皇本纪》:“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箸纲纪。”

唐:

①虚夸不实。《庄子·天下》:“荒唐之言。”②大;广大。枚乘《七发》:“浩唐之心。”③空;徒然。《法华经·普门品》:“福不唐捐。”(捐:弃。)《庄子·田子方》:“彼已尽矣,而女求之以为有,是求马于唐肆也。”④庭院内或宗庙内的道路。《诗经·陈风·防有鹊巢》:“中唐有甓(pì)。”(甓:砖。)⑤周代诸侯国名。1. 周成王弟叔虞的封国。在今山西省翼城县南。2. 周代侯国,春秋时为楚所灭。在今湖北省随州市西北。⑥朝代名。1. 传说为上古时帝尧所建,称陶唐氏。2.隋亡后李渊所建(公元618—907年),建都长安。

御:

(一)①驾驭车马。《论语·为政》:“樊迟御。”(樊迟:孔子的弟子。)《庄子·达生》:“桓公田于泽,管仲御。”②驾驭车马的人。《左传·襄公十八年》:“其御追喜以戈杀犬于门中。”③驾驭;控制。贾谊《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④统治;治理。《晏子春秋·内篇谏下二十四》:“礼者,所以御民也。”《国语·周语上》:“百官御事。”⑤侍奉;陪侍。《商君书·更法》:“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于君。”⑥进献;多指侍奉君主。《诗经·小雅·吉日》:“以御宾客,且以酌醴。”(醴:酒。)⑦用;使用。曹植《洛神赋》:“铅华弗御。”(铅华:脂粉。)⑧古代凡与帝王有关的事物,均冠以“御”字作为敬称。⑨抵御;防御。后作“禦”。《诗经·邶风· 谷风》:“亦以御冬。” (二)yà(讶)。迎。《诗经·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宇:

①屋檐。《左传·昭公十三年》:“况卫在君之宇下,而敢有异志?”(卫:卫国。)②房屋。《史记·秦始皇本纪》:“各安其宇。”③国家。《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脩长。”(休:美。烈:事业。)④上下四方,天下。《荀子·富国》:“万物同宇而异体。”⑤仪容;风度。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世以此定二王神宇。”(世:世人。二王:指王徽之和王献之。神:神情。)[宇宙]1.屋宇栋梁。《盐铁论·复古》:“宇宙之间,燕雀不知天地之高也。”2. 所有的空间和时间。《淮南子·原道》:“纮(hóng)宇宙而章三光。”(纮:本指绳带,此指维系、总领。章:明。三光:日、月、星。)

三:

①基数词。《周易·解》:“田获三狐。”(田:打猎。)②序数第三。《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③表示多数或多次。《史记·鲁周公世家》:“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哺:口中含嚼的食物。)

百:

①数词。十的十倍。《汉书·律历志上》:“纪于一,协于十,长于百。”(纪:记数。协:合。长:增多。)②指虚数,众多的。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祀:

①祭祀。《墨子·非攻下》:“祀纣先王。”②祭祀的场所。《礼记·檀弓下》:“过墓则式,过祀则下。”③年。《尚书·洪范》:“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④世;代。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固有文不传于后祀,声遂绝于天下者矣。”

濮:

①[名]古代河流名。流经春秋卫地。又称濮渠水。《左传·哀公二十七年》:“齐师救郑,及~。”②[名]我国古代民族名。因族类繁多,又称百濮。左思《蜀都赋》:“于东则左緜巴中,百~所充。”

上:

(一)①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②等级高或质量好的。《天工开物·饴饧》:“色以白者为上。”③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墨子·七患》:“故虽上世之圣王,岂能使五谷常收,而旱水不至哉?”古乐府《日出东南隅行》:“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④在上位的君主。《孟子·梁惠王上》:“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⑤由低处往高处。《庄子·逍遥游》:“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⑥去;往。黄宗羲《柳敬亭传》:“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⑦向前。《战国策·秦策二》:“三鼓之而卒不上。”(卒:终。)⑧进呈;进献;送上。《汉书·东方朔传》:“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⑨出场。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楔子:“正旦扮莺莺上。”⑩加;添加。《论语·颜渊》:“草上之风必偃。”(11)涂染。《天工开物·造竹纸》:“先以白矾水染过,后上红花汁云。”(12)通“尚”。崇尚。《吕氏春秋·长见》:“尊贤上功。” (二)shǎng 上声,汉语四声之一。钟嵘《诗品序》:“至平上去人,则余病未能。”

间:

(一)①空隙;缝隙。《庄子· 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节:骨节。)《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②隔阂。《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故君臣多间。”《后汉书·皇后纪上》:“母子慈爱,始终无纤介之间。”(纤介:比喻微小。)③间隔。方苞《狱中杂记》:“骨微伤,病间月。”④私下;暗地。《史记·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之:到。次所:临时住所。丛祠:神祠。)⑤离间。《汉书·霍光传》:“他人一间,女能复自救邪?”(女:汝。邪:耶。)《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谗人间之,可谓穷矣。”⑥参与;介入。《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⑦搀合。杜甫《赠卫八处士》:“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⑧抄小路。《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⑨副词。断断续续。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二)jiān ①片刻。《韩非子·内储说上》:“有间,大鱼动。”②当中;中间。李白《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孟子·梁惠王上》:“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③空间;期间。诸葛亮《前出师表》:“奉命于危难之间。”④量词。陶渊明《归园田居》之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宜:

①合适;适宜。《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之子:这个女子。于归:出嫁。)②应当。《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将军宜枉驾顾之。”③副词。当然;难怪。《左传·文公元年》:“宜君王之欲杀女而立职也。”(女:同“汝”。职:人名。)《孟子·梁惠王上》:“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爱:吝啬。)④大概;也许。《孟子·公孙丑下》:“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宜若]似乎;好像。《孟子·滕文公下》:“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寻:八尺。)

禁:

(一)①忌讳。《汉书·艺文志》:“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拘者:固执不通的人。牵:牵制。)《论衡·讥日》:“举事若病死灾患,大则谓之犯触岁月,小则谓之不避日禁。”《史记·陈丞相世家》:“始陈平曰:‘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阴谋:秘密计谋。)②制止;禁止。司马光《训俭示康》:“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荀子·君子》:“皆知夫犯上之禁不可以为安也。”《吕氏春秋·适威》:“令苟则不听,禁多则不行。”《商君书·赏刑》:“故禁奸止过,莫若重刑。”③法令或习俗所不允许的事。《史记·秦始皇本纪》:“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④不能随便进入的地方。古代常指皇帝居住的地方。《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常居禁中。”(二世:秦二世胡亥。)洪昇《长生殿·定情》:“韶华入禁闱,宫树发春晖。”(韶华:春光。闱:宫门。)⑤拘押;监禁。《魏书·安定王休传》:“乃免官,禁之别馆。”又为拘禁人的地方,监狱。《金史·世宗纪下》:“命罪人在禁有疾,听亲属入视。”⑥闭拒;封锁。《战国策·赵策一》:“五国之兵有日矣,韩乃西师以禁秦国,使秦发令素服而听。”(二)jīn 禁受;受得住。杜牧《边上闻笳》:“游人一听头堪白,苏武争禁十九年!”(争:怎么。)

止:

①脚。后作“趾”。《汉书·刑法志》:“当斩左止者,笞(chī)五百。”(笞:用竹板打。)②至;到。朱熹《乙卯八月晦日浮翠亭次叔通韵》:“群贤亦戾止,共此一日闲。”(戾:到达。)③停止。《庄子·齐物论》:“曩(nǎng)子行,今子止。”(曩:以往。子:您。)④禁止;阻止《韩非子·有度》:“止诈伪,莫如刑。”⑤停留。《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栈:栈道。)⑥居住;栖息。《论语·微子》:“止子路宿。”《诗经 · 秦风·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桑。”(交交:鸟鸣声。)⑦副词。只是;仅仅。《庄子·天运》:“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柳宗元《三戒·黔之驴》:“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⑧语气词。《诗经·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景行:大道。)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