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讵必太山根,本自仙坛种。

“讵必太山根,本自仙坛种。”诗句出处:《寺院新竹》;是唐朝诗人元稹的作品。

宝地琉璃坼,紫苞琅玕踊。亭亭巧于削,一一大如拱。
冰碧林外寒,峰峦眼前耸。槎枒矛戟合,屹仡龙蛇动。
烟泛翠光流,岁馀霜彩重。风朝竽籁过,雨夜鬼神恐。
佳色有鲜妍,修茎无拥肿。节高迷玉镞,箨缀疑花捧。
讵必太山根,本自仙坛种。谁令植幽壤,复此依闲冗。
居然霄汉姿,坐受藩篱壅。噪集倦鸱乌,炎昏繁蠛蠓。
未遭伶伦听,非安子犹宠。威凤来有时,虚心岂无奉。

【注释】:

讵:

①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怎么”。《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元年》:“今忽受景地,讵是事宜?”(景:侯景,人名。)《庄子·人间世》:“天所不宜,讵足以化物哉?”②表示时间。相当于“曾经”。韩愈《送侯参谋赴河中幕》:“一别讵几何,忽如隔晨兴。”③假如;假设。《国语·晋语六》:“讵非圣人,不有外患,必有内忧。”

必:

①必然;必定。《孟子·公孙丑下》:“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商君书·更法》:“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便国:对国家有利。法古:效法古代。)②必须;一定要。《水浒传》第五回:“男大须婚,女大必嫁。”《三国演义》第九回:“誓必杀之。”③连词。表假设。如果。《史记·廉颇蔺相如传》:“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太:

①极大。《淮南子·诠言》:“洞同天地,浑沌为朴,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②极远。《荀子 · 正论》:“太古薄葬,棺厚三寸,衣衾三领,葬田不妨田。”(不妨田:指无坟丘。)③超过一定数量的。《史记·项羽本纪》:“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pí)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罢:同“疲”。)④对年长、位尊或辈分高的人的尊称。《汉书·李广苏建传附苏武》:“来时太夫人已不幸。”《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五日一朝太公。”⑤过于;过分。《晋书·夏侯湛传》:“吾子所以褒饰之太矣。斟酌之喻,非小丑之所堪也。”⑥同“泰”。安泰。《老子》第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大象:指事物的本原。)《吕氏春秋·大乐》:“天下太平,万物安宁。”

本:

①草木的根或茎干。《吕氏春秋·先己》:“百仞之松,本伤于下而末槁于上。”《国语·晋语一》:“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②基础;主体。《汉书·赵充国传》:“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算:谋算。)③根源;来源。《礼记·乐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④特指农业生产。《商君书·壹言》:“能事本而禁末者,富。”(末:指工商业。)⑤原来的;固有的。《世说新语·识鉴》:“因与诸尚书言孙、吴用兵本意。”萧统《文选序》:“变其本而加厉。”(厉:厉害。)⑥依据;按照。柳宗元《驳复仇议》:“本情以正褒贬。”⑦自己或自己方面的。《列子 ·周穆王》:“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及老而还本国。”《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本宅众亲簇拥新人到了堂前,朝西站定。”⑧现今的。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臣前蒙陛下问及本朝所以享国百年天下无事之故。”⑨本钱。《醒世恒言》卷三十三:“把十五贯钱与女婿作本,开店养身。”⑩奏章。申时行《召对录》:“先生每看这本说朕酒、色、财、气……”(11)版本。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六:“所引诸经,与今本多异者,皆出先秦古书。”(12)演出的底本。(13)副词。本来;原来。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14)量词。用于书册、戏曲等。孔尚任《桃花扇·孤吟》:“昨日看完上本,演的何如?”

自:

①自己。《诗经·大雅·文王》:“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言:通“焉”。配命:合乎天命。)《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②亲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史记·萧相国世家》:“高祖自将。”③自然。《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蹊:小径;小路。)④介词。1.从。《孟子·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神农:传说为古代造耒耜、兴农业的帝王。许行:当时的农学家。)《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2. 由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汉书·灌夫传》:“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无所恨。”⑤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假如。《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内外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⑥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可译为即使。《汉书·高祖纪下》:“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又《杜周传》:“自京师不晓,况于远方?”

仙:

①神仙。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②指修炼成仙。《论衡·道虚》:“物无不死,人安能仙。”③指高雅而超出凡俗的人。杜牧《春日茶山病不饮酒因呈宾客》:“谁知病太守,犹得作茶仙。”④非同凡响的。洪昇《长生殿·偷曲》:“恰称广寒宫仙乐声声。”⑤称与道教有关的人或事物。⑥对人死的敬称。韩愈《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之三:“云随仙驭远,风助圣情哀。”(仙驭:仙驾。圣:指皇帝。)⑦轻松;自在。杜甫《览镜呈柏中丞》:“行迟更觉仙。”

仙坛:

仙人居住的地方。元结《登九疑第二峰》:“九疑第二峰,其上有~~。”

坛:

(一)①土筑的高台。用于祭祀、朝会、盟誓及封拜等。《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子产相郑伯以如楚,舍不为坛。”《尚书·金滕》:“为坛于南方北面,周公立焉。”②其他土台式的东西。《山海经·南山经》:“又东五百里曰成山,四方而三坛。”③基址。《左传·哀公元年》:“室不崇坛。”《庄子·则阳》:“观于大山,木石同坛。”④庭院。《楚辞·九章·涉江》:“燕雀乌鹊,巢堂坛兮。”《淮南子·说林》:“腐鼠在坛,烧薰于宫。”⑤指某些领域或场所。欧阳修《答梅圣俞寺丞见寄》:“诗坛推子将。” (二)shàn ①同“墠”。清扫过的供祭祀的空地。《礼记·曲礼下》:“大夫、士去国,逾竟,为坛位,乡国而哭。”②指清扫;清除。《周礼·夏官·大司马》:“暴内陵外则坛之。”③堂屋。屈原《大招》:“南房小坛,观绝霤只。”

种:

(一)①植物的种子。《诗经·大雅·生民》:“诞降嘉种。”(诞:句首助词。)鲍照《园葵赋》:“布蔬种。”(布:撒播。)②后代。《战国策·齐策三》:“女无谋而嫁者,非吾种也。”③种族。《后汉书·东夷列传》:“夷有九种。”④种类;类别。班固《西都赋》:“种别群分。”(别:区别。)张衡《南都赋》:“百种千名。”⑤计算种类的量词。《三国志·魏书·管辂传》:“季龙取十三种物着大箧(qiè)中。” (二)zhòng 种植。《战国策·东周策》:“今其民皆种麦。”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