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

2023-12-23 可可诗词网-许浑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简介
        这是一首感叹早秋的写景诗。首联写秋声。长夜里琴声清亮悦耳,逗引出 起于藤萝间淅淅的秋风之声,给人以清凉快意之感。次联写秋虫秋鸟。残萤饮露,栖 息草丛;皁雁越冬,南渡金河。这里连用“残萤”“早雁”“玉露”“金河”等秋的意象,尤 显得玉洁冰清,也增添了几分清冷之意,几许哀愁之绪。颈联写秋树秋山。晨雾里, 树木高大,枝叶茂密;阳光下,远山空阔,清晰分明。这是一幅晴空万里、秋高气爽的 画图。中间二联用语圆熟,描写生动清丽,对仗精巧整齐,极具“整密”的风格。尾联 写秋叶秋波。古人云:“一叶落知天下秋”(宋唐庚《文录》),这里采用拟人的手法,点 淮南一叶,飘然落下,便从洞庭波涌中感觉到秋天已经降临。此写叶的感受,也就是 诗人的感受,真乃画龙点睛之笔也。末句写秋波,荡人心扉,极富感情色彩,用典不着 痕迹,恰到好处。此诗写早秋之景明丽、爽朗,有声有色,在快意中约略透露出秋肃临 天下的一丝悲愁。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早秋》
    .[唐].许浑.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 《 zǎo qiū 》 
    《 早  秋  》 
    .[ tánɡ ]. xǔ hún.
    .[ 唐   ]. 许 浑 .
    yáo yè fàn qīnɡ sè , xī fēnɡ shēnɡ cuì luó 。 
    遥  夜 泛  清   瑟 , 西 风   生    翠  萝  。 
    cán yínɡ qī yù lù , zǎo yàn fú jīn hé 。 
    残  萤   栖 玉 露 , 早  雁  拂 金  河 。 
    ɡāo shù xiǎo hái mì , yuǎn shān qínɡ ɡènɡ duō 。 
    高  树  晓   还  密 , 远   山   晴   更   多  。 
    huái nán yí yè xià , zì jué dònɡ tínɡ bō 。 
    淮   南  一 叶 下  , 自 觉  洞   庭   波 。 
  •  
    《早秋》
    .[唐].許渾.
    遙夜泛清瑟,西風生翠蘿。
    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樹曉還密,遠山晴更多。
    淮南一葉下,自覺洞庭波。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逐句翻译】
     
    遥夜泛清瑟,长夜里弹出锦瑟清亮的声音,
    西风生翠萝。淅淅秋风吹拂着翠绿的藤萝。
    残萤栖玉露,栖息的残萤吮着草尖的露珠,
    早雁拂金河①。南飞的雁群掠过璀璨的银河。
    高树晓还密,晓雾中的树木依然高大茂密,
    远山晴更多。阳光照耀的远山清晰而多多。
    淮南一叶下②,淮南有一片黄叶从树梢落下,
    自觉洞庭波③。始觉得秋风飒飒吹拂洞庭波。
  • ①金河:秋天的银河,古代五行说以秋为金。《礼记·月令》:“立秋,盛德在 金。”

    ②淮南一叶:《淮南子·说山训》:“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③洞庭波: 屈原《九歌·湘夫人》有句云:“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诗的首联,上句“遥夜泛清瑟”的“遥夜”为夜遥的倒装,意谓夜已遥,夜始长。夜始长是季节由夏入秋的显著标志之一,诗以此开端,已暗点题面。“泛清瑟”则是咏写漫长的早秋之夜给人的感受。“清”者,清凉之意也,酷暑已尽,渐入秋凉,人们因刚从酷热难当中得到解放,觉此时清凉适人,暑气尽消。因对酷暑仍心有余悸,故“纳凉”之习未改,但凉意渐深,纳凉已非所宜,长时期的贪“清”,不免就受夜凉所侵,“瑟”缩之状已出了。此句以人的感受变化出之,语新而奇。下句“西风生翠萝”,作者咏写之角度也更幻也尤妙了。“西风”吹起,本就绿透的薜萝似又“生”出更浓的“翠”意,绿得尤为诱人了。我们说此联二句新、奇、幻、妙,乃在于诗人对因季节的渐换而带来的感觉变化和因季令的推移而随之薜萝的绿色加深加浓不肯直道,竟以“泛”,以“生”出之,好像“清瑟”的透出只是因为“遥夜”;而“西风”的吹起,竟吹“翠”了薜萝。如此状描,不仅点出了早秋之“早”,而且把“秋”的来临写得给人以充满生命力的动感,飘逸灵秀,颇为诱人。
     
          颔联紧承上联,再状早秋景物。“残萤栖玉露”,先写俯视地面所见。萤活跃于夏,至秋渐隐、渐稀,故以 “残”字状写,“露”至秋呈“白”,乃以晶莹之玉比拟。但“萤”虽“残”其未绝,“露”已“白”亦尚未寒,季属早秋当属无疑。“早雁拂金河”则是抬头远眺而得。据《周书》: “白露之日,鸿雁来。”鸿雁乃是候鸟,秋来始迁。“早雁”初见,可知节令定始秋。“拂金河”是写早临之雁群轻快地掠过了澈碧的秋水。“金”者,秋之五行之属也,“金河”者,秋水耳。这两句,境界开阔,辞丽语工,亦为贴 “早秋”而状。
     
         如果说上两联是大笔泼墨以写早秋之景的话,三联则是推出了两组早秋的特写画面。“高树晓还密”,由于树高,由于晓光朦胧,望去犹是密密匝匝,不像深秋时叶落枝枯似的枝叶可辨。这是写拂晓光线不足给人的错觉,一个“还”字道出了这个底蕴。“远山晴更多”则是写朗视了。晴明的秋日秋高气爽,能见度增大,连平日难以一窥的“远山”,此时也尽收眼底,一个“多”字,写出了这一景象。这两幅画面非细心观察难以体察,诗人驱重若轻,寥寥十字就揭示出了这极富早秋特征的景象,不可不谓“大匠运斤”。
     
         尾联的“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是在用典。《淮南子》: “一叶而知秋。”谢希逸《月赋》:“洞庭始波,木叶微脱。”借典再点早秋,也是再以景束篇,收紧题目,一叶始下,洞庭初波不是早秋又是什么?这更是在抒情,抒发作者难掩的“悲秋”的凄清况味。如此收束,与题面吻合,又使全诗既工且雅,又密合中心,也可谓章法严谨了。
     
       此诗状写早秋之景,面广、景多,又极富变化,确是摹写了人所习见而常忽的“岁有其物”,也尽绘了此物此时应有的景象,也确是描出了“物有其容”,应是因时点景的成功之作。至于有人论此诗全系“寓意”,极为穿凿。寓意或有,但不明显,牵强附会,颇不可取。
  •       陆机《文赋》说:“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桑于芳春。”是谓诗人骚客常常感于季节的变换而产生悲喜不同的情感。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也说:“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而“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从而由景物引起情思,进而“摇荡性情,形诸舞咏”(钟嵘《诗品序》),用舞蹈,特别是诗歌表述出来。而“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文心雕龙》),“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而诗者也”(钟嵘《诗品序》)。用四时不同的景物来写不同的季节,这种写法刘公坡称之为“因时点景”法。我们这里所选的晚唐诗人许浑的五律《早秋》,可说是因时点景的一首典型例诗。

           因时点景,是古代诗人习用的极为纯熟的诗法。“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东山》)春景、冬景各绘其要,《诗经》早开其端。唐人更继往开来,名家辈出。大诗人杜甫的名诗《春望》,用“草木深”、“花”、“鸟”因时点足了季春之景。甫祖杜审言更在《夏日过郑七斋》一诗中,用“薜萝山径”、“荷芰水亭”、“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极状了夏日景色。自是而下,或用“清明时节雨纷纷”写出了“清明”前后的“霖雨”,或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绘出了夏日“云雨”情状。真是不胜枚举,难以尽书了。
     

  •       在晚唐诗人怀古伤今、羁旅苦愁、不第落魄、闲居苦闷的生活中,悲秋的苦吟所传递出的伤感,随处可见: “鸡鸣荒成晓,雁过古城秋” (许浑《泊松江渡》),“一夜风吹竹,连江雨送秋” (杜牧《忆齐安郡》),“羸马客舍秋草合,晓蝉关树古槐深” (刘沧 《入关留别主人》)。《早秋》 这首诗当是诗人旅居时作。
     
       首联“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是说: 长夜漫漫,夜色深深,流荡着阵阵凄清的瑟声,秋风吹拂着枯萎的藤萝,瑟瑟有声。这是一个令人伤神感慨的秋夜,悲秋情感尽见此凄清冷寂的环境中。
     
        颔联“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抓住具鲜明节令特征的景物来写,秋风萧瑟天气凉,流萤出没于白露中,似在寻觅栖身之所; 夜幕中疾飞的大雁似更早知秋天已至,掠过银河,向南而去。
     
        如果说前两联伤时悲秋的情味太浓的话,那么颈联“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则给人一种宽慰。由于是早秋,晓雾中挺拔的大树尚未凋零,在明朗的阳光下,远处山峰尽收眼底,显得比往常增加了许多。这一联虽还不能和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的高亢雄浑相比,但确实为这首诗平添了一丝亮色。
    尾联“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直抒胸臆,化用《淮南子》 “见一叶落而知岁暮” 和《楚辞·湘夫人》 “洞庭波兮木叶下” 之意,写水波随晓风而起,补足早秋,便显得神清气足。
     
       许浑是晚唐时期以写怀古和山水著名的诗人,就其山水诗而言,写景阔大,思想内涵深沉,情感真挚,故其景、情、理水乳一体而形成的诗歌意境,实有“盛唐余韵”。以此评价他的《早秋》 一诗当不为过。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