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栏目
  • 通假字
  • “梢(二)”·通假字

    通“箾”,箾,谓以竿打击。按:《说文》:“箾,以竿击人也。” 《文...

    “梢(一)”·通假字

    1.通“捎”,捎带。 元石君宝《曲江池》第二折:“只是一去许久,怎麽书信也不梢一封儿来。”《古今小说》卷一:“(陈大郎)写成家书一封,请主人来商议,要觅个便人梢信往家中,取些盘缠,就要个亲人来看觑同回。”明刘兑《娇红记》下:“昨日叔叔家使人梢书来贺喜。”...

    “棲”·通假字

    1.通“凄”,凄凉。 《诗经·小雅·四月》:“秋日凄凄。”毛传:“凄凄,凉风。”郑笺训同。按:“凄”本亦作“棲”。 2.通“萋”。 《诗经·大雅·召旻》:“如彼栖苴。”毛传:“水中浮草也。”...

    “梧”·通假字

    通“忤”、“迕”,忤逆,抵触。 《汉书·司马迁传赞》:“其言秦汉详矣,至於采经摭传,分散诸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抵梧。”注:“如淳曰:‘梧读曰迕,相触迕也。’”《後汉书·马融传》:“窜伏扔轮,发作梧轊。”唐李贤注:“梧,支梧也。”...

    “桭”·通假字

    通“宸”。 《汉书·扬雄传》:“日月蠆经於柍桭。”注:“服虔曰:‘柍,中央也;桭,屋相也。’”清王先谦《补注》引清王念孙云:“‘柍’当作‘央’,‘桭’与‘宸’同。《说文》:‘桭,屋宇也。’即今人所谓屋檐也。”《文...

    “棁(二)”·通假字

    通“锐”,尖锐。按:棁,《集韵》俞芮切,去声,祭韵;今音rui。 《老子》:“揣而棁之,不可长保。”注:“既揣来令尖,又锐之令利。”一本作“锐”。按:唐景龙二年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作“锐”。...

    “棁(一)”·通假字

    通“脱”,疏略。按:棁,《广韵》他骨切,入声,没韵;今音tuo。 《荀子·礼论》:“凡礼始乎棁,成乎文,终手悦校(恔)。”按:《史记·礼书》作“始乎脱”。唐司马贞索隐:“脱,犹疏略也。”...

    “梗”·通假字

    1.通“哽”,哽咽。 《新唐书·吴溆传》:“而泚业僭逆,故留淑客省不遣,卒被害。帝悲梗甚。” 2.通“鲠”、“耿”,鲠直,耿直。 《北史·景穆十三王传·魏汝阴王天锡》:“〔修义〕子文都,性梗直,仕周,为右侍上士。”《南史·蔡撙传》:“风骨梗正。”...

    “梯(二)”·通假字

    通“体”。梯己、梯气,即“体己”,个人私有的;贴心人。 清翟灏《通俗编》二三〔货财梯己〕引宋郑思肖(所南)《心史》:“元人谓自己物曰梯己物。”元杨瑀《山居新语》:“尝见周草窗家藏徽宗在五国城写归御批数十纸,中间有云‘可付体己人者,即今之所谓梯己人。’...

    “梯(一)”·通假字

    通“荑”,嫩芽;发芽。 《大戴礼记·夏小正》:“柳梯。梯也者,发孚也。”(梯,一本作“稊”。)...

    “栲”·通假字

    通“拷”,拷打。 《周书·苏绰传》:“听察之理,必穷所见。然後拷讯以法,不苛不暴。”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三:“来俊臣罗织,告故庶人贤二子。……栲楚酸痛,奴婢妄证。二子自诬,并鞭杀之。”宋欧阳修《上皇帝万言书》:“或受赂,而欲脱死囚,则严栲连累之人而承之...

    “根(二)”·通假字

    通“垦”,开垦。 睡虎地秦墓竹简《为吏之道》:“根四人(仞)也。”根,李学勤等注作“垦”。...

    “根(一)”·通假字

    1.通“跟”,跟斗。 《西游记》第六十六回:“翻根头, 蜻蜓,任他在裏面摆布。” 2.通“跟”,跟随。 《元典章·吏部五·假故》:“又据本台呈劄,鲁大赤纳刺忽并必阇赤忽都鲁不见根随车驾前来上都,擅自落後。” 3.通“跟”,跟踪。 宋洪迈《夷坚乙志·肇庆土偶》:“...

    “桉”·通假字

    通“案”。 《後汉书·王涣传》:“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槃桉於路。”...

    “梠”·通假字

    通“莒”,芋。或曰“梠”通“稆”,野生的穀物。 《晋书·殷仲堪传》:“顷闻抄掠所得,多皆采梠饥人,壮者欲以救子,少者志在存亲。”宋宋祁《和贾相公览杜工部〈北征〉篇》:“采梠拾橡填饥喉,眼前乱离不忍见。”...

    “桃”·通假字

    1.通“咷”。 《周易·同人·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後哭。”又《旅·上九》:“旅人先笑後号咷。”汉帛书本“咷”均作“桃”。 2.通“逃”。 《醒世恒言》卷二十九:“那知卢才听见钮成死了,料道不肯干休,已先桃之夭夭,不在话下。”明无名氏《飞丸记·代女捐生...

    “栝(二)”·通假字

    通“筈”,箭的扣弦处。 《国语·鲁语(下)》:“故铭其栝曰:‘肃慎氏之贡矢。’”...

    “栝(一)”·通假字

    通“活”,生存。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甲本《老子·德经》:“勇于敢者杀,勇于不敢者栝。”按:今本《老子》“栝”作“活”。...

    “桁”·通假字

    1.通“行”,行列。 南唐李煜《浪淘沙》词:“一桁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俞平伯注:“桁,通作‘行’。” 2.通“航”,浮桥(以船相连) 《世说新语·捷悟》:“王敦引军垂至大桁……帝令断大桁。”按:大桁,此指朱雀桥。《水经注·穀水》:“对阊阖门南,直洛水浮桁。...

    “格(六)”·通假字

    1.通“假”,至,来。按:《说文·人部》:“假,非真也。 一曰至也。”按:一曰“格”通“”,至,到达。 《方言》:“假,至也。” 《尚书·虞书》:“假于上下。”按:今《尧典》作“格于上下”。又《舜典》:“光被四表,格于上下。”注:“格,至也。”按:《尚书》之“来...

    Copyright © 2002-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