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屍”,屍体。按:杨树达云:“古人谓‘屍’为‘死’。”(《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卷六《陶斋藏甎记跋》),又云:“自来说者以‘死’为‘生死’之‘死’,认为动字,其实非也。今按:‘死’为名字(词),谓屍体也。”(《增订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卷一《释死》)蒋礼鸿《义府续貂》认为“死”为“屍”之古本字。
《左传》哀公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生拘石乞而问白公之死焉,对曰:‘余知其死所,而长者使余勿言。’”按:《史记·伍子胥传》作“而虏石乞而问白公屍处”。《公羊传》桓公五年:“陈侯甲戌之日亡,己丑之日死而(乃)得。”《墨子·兼爱(下)》:“万民多有勤苦冻馁,转死沟壑中者,既已众矣。”按:于省吾《双剑誃诸子新证·墨子(三)》:“转死即转屍。”《吕氏春秋·离谓》:“洧水甚大,郑之富人有溺者,人之得其死者,富人请赎之。其人求金甚多,以告邓析。邓析曰:‘安之,人必莫之卖矣。’得死者患之,以告邓析。邓析又答之曰:‘安之。此必无所更买矣。’”汉高诱注:“死,与尸(屍)同。……《汉书·酷吏传》:‘安所求之死,桓东少年场。’此书《期贤篇》‘扶伤輿死’亦是。《意林》作‘有人得富者尸(屍)。’”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经死》:“即令甲女载丙死诣。”又《贼死》:“男子死在某室南首,正偃。”《淮南子·兵略训》:“舆死扶伤。”《史记·秦本纪》:“晋楚流(死)河二万人。”又《鲁世家》:“以其死与之。”唐司马贞《索隐》本作“屍”,且云:“‘屍’亦作‘死’字。”《汉书·广川惠王传》:“即取他人死与都死并付其母,母曰:‘都是,望卿非也。’”唐颜师古注:“死者,尸(屍)也。”汉许慎《说文解字》:“殡,死在棺,将运葬柩,宾过之。”《魏书·元澄传》:“故陈平不知钱穀之数,丙吉不问僵道之死,当时以为达治。”
2.通“尸”,主,掌管。
《墨子·大取》:“一爱相若,其类在死也。”于省吾《新证》:“死,应读作‘尸’。……‘尸’之通诂训主……言无论兼爱一爱,均以他为主,而非为我也。”《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三《师铭》:“女右隹小子,余令女死我家。”清严可均释:“死,借为‘尸’,主也。”又《卯铭》:“飤(嗣)乃先且(祖)考,死艾公家。”严氏释:“死,借为‘尸’。死(司),主治也。”《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五》:“死三日而毕。”于氏《新证》:“主管其事曰尸,犹今人言职务。……此云‘尸三日而毕,言其职尸之事三日而毕也。”
分享到:
《左传》哀公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生拘石乞而问白公之死焉,对曰:‘余知其死所,而长者使余勿言。’”按:《史记·伍子胥传》作“而虏石乞而问白公屍处”。《公羊传》桓公五年:“陈侯甲戌之日亡,己丑之日死而(乃)得。”《墨子·兼爱(下)》:“万民多有勤苦冻馁,转死沟壑中者,既已众矣。”按:于省吾《双剑誃诸子新证·墨子(三)》:“转死即转屍。”《吕氏春秋·离谓》:“洧水甚大,郑之富人有溺者,人之得其死者,富人请赎之。其人求金甚多,以告邓析。邓析曰:‘安之,人必莫之卖矣。’得死者患之,以告邓析。邓析又答之曰:‘安之。此必无所更买矣。’”汉高诱注:“死,与尸(屍)同。……《汉书·酷吏传》:‘安所求之死,桓东少年场。’此书《期贤篇》‘扶伤輿死’亦是。《意林》作‘有人得富者尸(屍)。’”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经死》:“即令甲女载丙死诣。”又《贼死》:“男子死在某室南首,正偃。”《淮南子·兵略训》:“舆死扶伤。”《史记·秦本纪》:“晋楚流(死)河二万人。”又《鲁世家》:“以其死与之。”唐司马贞《索隐》本作“屍”,且云:“‘屍’亦作‘死’字。”《汉书·广川惠王传》:“即取他人死与都死并付其母,母曰:‘都是,望卿非也。’”唐颜师古注:“死者,尸(屍)也。”汉许慎《说文解字》:“殡,死在棺,将运葬柩,宾过之。”《魏书·元澄传》:“故陈平不知钱穀之数,丙吉不问僵道之死,当时以为达治。”
2.通“尸”,主,掌管。
《墨子·大取》:“一爱相若,其类在死也。”于省吾《新证》:“死,应读作‘尸’。……‘尸’之通诂训主……言无论兼爱一爱,均以他为主,而非为我也。”《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三《师铭》:“女右隹小子,余令女死我家。”清严可均释:“死,借为‘尸’,主也。”又《卯铭》:“飤(嗣)乃先且(祖)考,死艾公家。”严氏释:“死,借为‘尸’。死(司),主治也。”《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五》:“死三日而毕。”于氏《新证》:“主管其事曰尸,犹今人言职务。……此云‘尸三日而毕,言其职尸之事三日而毕也。”
发布时间:2019-04-18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www.kekeshici.com/hanyuweb/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hanyuweb/tongjiazi/11058.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