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肴()”,煮熟的鱼肉;泛指菜肴。 按:《说文》:“殽,相杂错也。”按:清段玉裁注:“经典借为‘肴’字。”按: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小部》:“殽,叚(假)借为‘肴’。”
《仪礼·特牲馈食礼》:“众宾及众兄弟、内宾宗妇,若有公有司私臣,皆(烝)。”汉郑玄注:“破折馀體可殽者升之俎……凡骨有肉曰殽。”《左传》宣公十六年:“晋侯使士会平王室,定王亨之,原襄公相礼,殽烝。”晋杜预注:“烝,升也。升殽於俎。”疏:“切肉为殽,乃升於俎,故谓之烝。”《诗经·魏风·园有桃》:“园有桃,其实之殽。”高亨注:“借为‘肴’。”宋刘斧《青琐高议·张浩》:“敝苑幸有隙馆,欲少备酒殽,以接邻里之欢。”元赵孟頫《题〈耕织图·耕〉》诗之十:“殽羞不厌多,炰羔复烹羊。”(一本作“肴羞”。)《西游记》第一回:“锅灶傍崖存火迹,樽罍靠案见殽渣。”
分享到:
《仪礼·特牲馈食礼》:“众宾及众兄弟、内宾宗妇,若有公有司私臣,皆(烝)。”汉郑玄注:“破折馀體可殽者升之俎……凡骨有肉曰殽。”《左传》宣公十六年:“晋侯使士会平王室,定王亨之,原襄公相礼,殽烝。”晋杜预注:“烝,升也。升殽於俎。”疏:“切肉为殽,乃升於俎,故谓之烝。”《诗经·魏风·园有桃》:“园有桃,其实之殽。”高亨注:“借为‘肴’。”宋刘斧《青琐高议·张浩》:“敝苑幸有隙馆,欲少备酒殽,以接邻里之欢。”元赵孟頫《题〈耕织图·耕〉》诗之十:“殽羞不厌多,炰羔复烹羊。”(一本作“肴羞”。)《西游记》第一回:“锅灶傍崖存火迹,樽罍靠案见殽渣。”
发布时间:2019-04-18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www.kekeshici.com/hanyuweb/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hanyuweb/tongjiazi/11096.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