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一)

    通“慇”,痛;忧虑貌,忧伤貌。
《诗经·邶风·北门》:“出自北门,忧心殷殷。”《尔雅·释训》:“慇慇、惸惸……憂也。”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今作‘殷殷’。”三国魏阮籍《咏怀》诗:“感物怀殷忧,悄悄兮心悲。”梁江淹《伤爱子赋》:“傃慇忧於上旻。”“慇”亦作“殷”。唐玄宗《磁赦制》:“事殷家国,义感神祗。”《旧唐书·文宗纪(下)》:“载轸在予之责,宜降恤辜之恩,式表殷忧,冀答昭诫。”宋梅尧臣《拟水西寺东峰亭九咏·岭上雲》诗:“人谁问何有,自有可殷忧。”《聊斋志异·白秋练》:“媪以婚无成约,弗许。女露半面,殷殷窥听,闻两人言,眥泪欲堕。”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4-18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www.kekeshici.com/hanyuweb/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hanyuweb/tongjiazi/11099.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