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與”,参與。
《汉书·薛宣传》:“王立自杀,与立相善者皆予送葬。”
2.通“與”,赞许,称誉。按:《广雅·释诂》:“与,誉也。”孔子有曰:“吾舆點也。”“与”,“誉”也。
《管子·宙合》:“此言尊高满大,而好矜人以爾,主盛处贤,而自予雄也。”尹知章注:“言君主豪盛,处己以贤,自许以为英雄。予,许也。”又《小匡》:“鲍叔知无後事,必将勤管仲以劳其君,愿以显其功,众必予之。”尹知章注:“众必予之,(即)众必与之。与,许也。”《荀子·大略》:“天下之人,唯各特意哉,然而有所共予也,言味者予易牙,言音者予师旷,言治者予三王。”唐杨倞注:“予,读为‘与’。”《汉书·外戚传(下)》:“鲁严公(即庄公)夫人杀世子,齐桓召而诛焉,《春秋》予之。”颜师古注:“予谓许予之也。”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部·结构》:“但观《琵琶》得传至今,则高则诚之为人,必有善行可予。”
分享到:
《汉书·薛宣传》:“王立自杀,与立相善者皆予送葬。”
2.通“與”,赞许,称誉。按:《广雅·释诂》:“与,誉也。”孔子有曰:“吾舆點也。”“与”,“誉”也。
《管子·宙合》:“此言尊高满大,而好矜人以爾,主盛处贤,而自予雄也。”尹知章注:“言君主豪盛,处己以贤,自许以为英雄。予,许也。”又《小匡》:“鲍叔知无後事,必将勤管仲以劳其君,愿以显其功,众必予之。”尹知章注:“众必予之,(即)众必与之。与,许也。”《荀子·大略》:“天下之人,唯各特意哉,然而有所共予也,言味者予易牙,言音者予师旷,言治者予三王。”唐杨倞注:“予,读为‘与’。”《汉书·外戚传(下)》:“鲁严公(即庄公)夫人杀世子,齐桓召而诛焉,《春秋》予之。”颜师古注:“予谓许予之也。”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部·结构》:“但观《琵琶》得传至今,则高则诚之为人,必有善行可予。”
发布时间:2019-04-13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www.kekeshici.com/hanyuweb/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hanyuweb/tongjiazi/5802.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