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要看秀色,收拾韶华,自做殿春天气。

“要看秀色,收拾韶华,自做殿春天气。”诗句出处:《花心动》;是宋朝诗人曹勋的作品。

密幄阴阴,正嘉花嘉木,尽成新翠。蕙圃过雨,牡丹初歇,怎见浅深相倚。好称花王侍。秀层台、重楼明丽。九重晓,狂香浩态,暖风轻细。堪想诗人赠意。喜芳艳卿云,嫩苞金蕊。要看秀色,收拾韶华,自做殿春天气。与持青梅酒,趁凝伫、晚妆相对。且频醉,芳菲向阑可惜。

《花心动》宋朝诗人曹勋的作品。

【注释】:

要:

(一)①要点;关键。《史记·太史公自序》:“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②重要的。《宋书 ·颜延之传》:“平生不喜见要人。”③需要;想要。刘禹锡《观棋歌送儇师西游》:“赌取声名不要钱。”于谦《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④概括之辞。相当于“总”。《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要之以仁义为本。”⑤简要。《荀子·王霸》:“故明主好要,而暗主好详。” (二)yāo ①腰。《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宋)建故有要脊痛。”②系于腰间或物体的中间一段。汉《冯绲碑》:“一要金紫。”(金:金印。紫:紫绶。)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纸)反卷如箸,以红线要之。”以上意义后来通作“腰”。③结约;约定。《国语·晋语三》:“以要晋国之成。”(成:和约。)《史记·孟尝君列传》:“令富给者以要期,贫穷者燔(fán)券书以捐之。”(富给:富有。燔:烧。券书:借据。捐:放弃。)④干求;求取;设法取得某人的信任和重用。《后汉书·窦融传》:“仁者不违义以要功。”《庄子·应帝王》:“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有虞氏:指舜。)⑤要挟。《左传·襄公九年》:“知武子谓献子曰:‘我实不德,而要人以盟,岂礼也哉?’”⑥半路拦截。《左传·襄公三年》:“吴人要而击之。”《后汉书·班超传》:“遣兵数百于东界要之。”⑦邀请。《南史·阮孝绪传》:“南平元襄王闻其名,致书要之,不赴。”⑧应和;符合。《吕氏春秋·察今》:“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⑨下裙的腰。后写作“䙅”。 《诗经·魏风·葛屦》:“要之襋之,好人服之。”(要:用如动词,缝衣腰。好人:美人。)

看:

①向远处看;望。《世说新语·文学》:“庾阐始作《扬州赋》……庾公闻赋成,求看,兼赠贶(kuàng)之。”(庾公:指庾亮。贶:赠,赐。)②观察。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西林:庐山寺名。)又表示估量。高适《送田少府贬苍梧》:“丈夫穷达未可知,看君不合长贫贱。”(苍梧:县名。合:应该。)③观赏。李白《清平调》之三:“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倾国:指佳人,美女。)④看望;探访。《世说新语·德行》:“(陈仲举)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梁车为邺令,其姊往看之。”⑤听;闻。杜甫《西阁口号呈元二十一》:“看君话王室,感动几销忧。”⑥助词。用在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之后,表示试一试。白居易《眼病》:“人间方药应无益,争得金篦试刮看。”(争得:怎能。金篦:即金戉,一种金属小刀,为医生刮治眼病的工具。)[看护]照料;护理。张之翰《金缕曲·乙未清明》:“先茔(yíng)松柏谁看护?”(先茔:祖先坟地。)

秀:

①谷物吐穗开花。白居易《杜陵叟》诗:“麦苗不秀多黄死。”②泛指植物开花。《诗经· 豳风· 七月》:“四月秀葽。”③草木茂盛。谢灵运《入彭蠡湖口》:“春晚绿野秀。”④高出;超出。李白《庐山谣》:“庐山秀出南斗傍。”⑤出众,优秀。《宋书·谢庄传》:“江东无我,卿当独秀;我若无卿,亦一时之杰也。”(卿:对对方的爱称。)⑥美好;秀丽。欧阳修《醉翁亭记》:“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色:

①脸色;表情;神色。《孟子·梁惠王上》:“民有饥色。”②怒色。《战国策·赵策四》:“太后之色少解。”③姿色;美色。多用于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寡人好色。”④情欲。《孟子· 告子上》:“告子曰:‘食、色,性也。’”⑤颜色;色彩。《老子》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⑥景象;景色。《庄子·盗跖》:“车马有行色。”⑦种类;品类。《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树下端然坐睡,不知是何色类?”⑧佛教用语。指人能感知的一切外物,与“空”相对。《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陈子昂《感遇》之八:“空色皆寂灭,缘业亦何名。”

收:

①拘捕;拘禁。《诗经·大雅·瞻印(仰)》:“此宜无罪,女反收之。”(女:同“汝”。)②收拢;聚集。《左传·隐公元年》:“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③收获;收割。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④收获物或收成。《吕氏春秋·季秋》:“藏帝藉之收于神仓。”⑤获得;获取。《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大王举梁、楚而西,务在入关,未及收河北也。”张居正《答楚按院陈燕野》:“不费兵力,收此奇功。”⑥取回。《汉书·昭帝纪》:“今年蚕麦伤,所振贷种、食勿收责。”(责:同“债”。)⑦征收。《盐铁论·非鞅》:“收山泽之税。”⑧收容;容纳;接受。《荀子·王制》:“收孤寡,补贫穷。”⑨收拾;收殓。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⑩约束;控制。吕岩《寄白龙洞刘道人》:“要取鱼,须结筌(quán);何不收心炼取铅?”(筌:捕鱼器。)(11)停止;结束。《礼记·月令》:“雷始收声。”谢榛《捣衣曲》:“见说平安收涕泪,梧桐树下捣寒衣。”

收拾:

①收取,收捡。《论衡·别通》:“萧何入秦,~~文书。”②整理,整顿。《后汉书·光武帝纪》:“家羸弱不能~~者,其以见钱谷取傭,为寻求之。”③解除,摆脱。《西厢记》本三折三:“毕罢了牵挂,~~了忧愁。”

拾:

(一)①捡起;捡取。《战国策·秦策一》:“期(jī)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懼。”(期年:一年。拾遗:捡取他人的失物。)②收拾;收敛。《论衡·别通》:“萧何入秦,收拾文书。”③射箭时用的皮制护袖。《国语·吴语》:“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也。” (二)shè 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蹑足而上。《礼记·曲礼上》:“拾级聚足,连步以上。”

韶:

①传说中舜时的乐曲名。《荀子·乐论》:“舞韶歌武。”②美好。柳宗元《题所植海石榴树》:“韶艳朱颜竟不同。”

韶华:

青春岁月。秦观《江城子》:“~~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华:

(一)①草木所开的花。后作“花”。《诗经·召南·何彼秾矣》:“华如桃李。”《诗经· 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又指开花。《礼记·月令》:“桃始华。”②从中间剖开。《礼记·曲礼上》:“为天子削瓜者副之,巾以絺;为国君者华之,巾以绤。”(二)huá ①光彩;光辉。谢庄《月赋》:“增华台室,扬采轩宫。”(台室、轩宫:皆星座名。)又辉映。何逊《秋夕仰赠从兄寘南》:“高树北风响,空庭秋月华。”②出现在太阳或月亮周围的彩色光环,古人以为吉兆。李程《日五色赋》:“祥开日华。”(祥:吉祥。)③华丽;华美。曹植《洛神赋》:“华容婀娜,令我忘餐。”又指人物美丽有风采。陆机《赠纪士》:“华颜婉如玉。”④精华。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⑤才学。韩愈《送郑十校理得洛字》:“才子富文华。”又指文采。杜甫《赠比部萧郎中十兄》:“词华倾后辈。”(倾:使钦佩。)⑥声誉;名声。张九龄《和许给事中直夜简诸公》:“声华大国宝。”⑦繁盛。刘得仁《乐游原春望》:“始觉繁华地,应无不醉人。”⑧显贵。王绩《策杖寻隐士》:“岁岁长如此,方知轻世华。”⑨浮华。《后汉书·周举传》:“但务其华,不求其实。”⑩岁月;时光。沈佺期《春闺》:“岁华空自掷。”又年轻;年少。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11)(头发)花白。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12)中国古称华夏,省称“华”。亦专指汉族。《左传·定公十年》:“夷不乱华。”(夷:古称少数民族名。)(13)通“哗”。喧哗。《晏子春秋·内篇问上二十》:“不掩君过,谏乎前,不华乎外。”(乎:于。) (三)huà 通“桦”。司马相如《上林赋》:“华枫枰栌。”

自:

①自己。《诗经·大雅·文王》:“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言:通“焉”。配命:合乎天命。)《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②亲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史记·萧相国世家》:“高祖自将。”③自然。《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蹊:小径;小路。)④介词。1.从。《孟子·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神农:传说为古代造耒耜、兴农业的帝王。许行:当时的农学家。)《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2. 由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汉书·灌夫传》:“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无所恨。”⑤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假如。《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内外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⑥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可译为即使。《汉书·高祖纪下》:“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又《杜周传》:“自京师不晓,况于远方?”

殿:

①高大的房屋。《后汉书·蔡茂传》:“梦坐大殿。”②特指帝王居住及听政的处所。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③指寺庙供奉神佛的殿堂。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一:“浮图北有佛殿一所。”④行军、作战时走在最后压阵。《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人置诸戎车之殿,以为谋主。”⑤指落在最后。《南齐书·丘巨源传》:“既能陵敌不殿,争先无负。”(陵:压倒。负:失败。)[殿下]1. 殿阶之下。《庄子·说剑》:“使奉剑于殿下。”2.古代臣下对皇太子、皇后及诸王的尊称。今为对君主国王储、亲王、皇太后、皇后、公主等的尊称。《新唐书·隐太子建成传》:“殿下特以嫡长居东宫,非有功德为人所称道。”[殿军]行军、作战时排在最后的军队。《晋书·王坦之传》:“殿军后入。”[殿最]等第的高低上下。最指上等或头名,殿指下等或末名。《汉书·宣帝纪》:“丞相御史课殿最以闻。”

春:

①春天,春季。《荀子·王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②年;岁。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一卧东山三十春。”③生机;生命。欧阳修《奉使道中寄垣师》:“塞垣春枯积雪溜,沙砾威怒黄云愁。”(塞垣:指长城。溜:流水。)④指年轻女子的形态。崔珏(jué)《有赠》:“两脸夭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春水:指女子的眼睛。)⑤春色;喜色。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谚云:‘蓬开先百草,戴了春不老。’”⑥春情;情欲。《诗经·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怀春,吉士诱之。”⑦指酒。司空图《诗品·典雅》:“玉壶买春,赏雨茅屋。”

天:

①人的头部。《吕氏春秋·论人》:“适耳目,节嗜欲,释智谋,去巧故……若此,则无以害其天矣。”(释:去除。巧故:伪诈。)②天空。王充《论衡·谈天》:“察当今天去地甚高,古天与今无异。”《敕勒歌》:“天似穹(qióng)庐,笼盖四野。”(穹庐:毡帐。)③在额上刺字的刑罚。《周易· 睽》:“其人天且劓。”(劓:割掉鼻子的刑罚。)④天气;气候。《吕氏春秋·季春》:“行秋令,则天多沉阴。”⑤自然界。《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⑥自然形成的。《庄子·养生主》:“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⑦上帝;自然界的主宰。《春秋繁露 ·郊祭》:“天者,百神之大君也。”⑧天命;天意。《左传·成公十六年》:“国之存亡,天也。”⑨依凭;依靠者。《仪礼· 丧服》:“夫者,妻之天也。”

气:

①气;气体。《列子·天瑞》:“虹霓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②空气。《列子·天瑞》:“天积气耳,亡(wú)处亡气。”(亡:通“无”。)③自然界阴阳风雨等现象。《庄子·逍遥游》:“御六气之辩。”(御:掌握适应。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辩:同“变”。变化。)④呼吸;气息。《汉书·苏建传附苏武》:“武气绝,半日复息。”⑤气味。《大戴礼记·四代》:“食为味,味为气。”⑥气势;精神状态。《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⑦古代哲学概念。指形成宇宙万物的最基本的物质实体。《荀子·王制》:“水火有气而无生。”⑧古代医学指人体生存要素之一。《吕氏春秋·尽数》:“精不流则气郁。”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