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倚骧洋应节,繁骄接迹不移。”诗句出处:《杂曲歌辞·舞马词》;是唐朝诗人张说的作品。
万玉朝宗凤扆,千金率领龙媒。
眄鼓凝骄躞蹀,听歌弄影徘徊。
天禄遥征卫叔,日龙上借羲和。
将共两骖争舞,来随八骏齐歌。
彩旄八佾成行,时龙五色因方。
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
帝皂龙驹沛艾,星兰骥子权奇。
腾倚骧洋应节,繁骄接迹不移。
二圣先天合德,群灵率土可封。
击石骖马覃紫燕,扌从金顾步苍龙。
圣君出震应箓,神马浮河献图。
足踏天庭鼓舞,心将帝乐踟踌。
《杂曲歌辞·舞马词》唐朝诗人张说的作品。
【注释】:
腾:
①传递。《淮南子·缪称》:“子产腾辞,狱祭而无邪。”屈原《离骚》:“腾众车使径待。”②奔驰。《后汉书·光武帝纪》:“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③跳跃。《庄子·山木》:“王独不见夫腾猿乎?”④骑;乘。《楚辞 · 九叹·愍命》:“腾驴骡以驰逐。”⑤上升;上涨。《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⑥挪移;使空。王建《贫居》:“蠹生腾药箧。”⑦超过。屈原《离骚》:“腾众车使径待。”倚:
(一)①斜靠着。《战国策·燕策三》:“倚柱而笑。”②凭恃;倚仗。李白《扶风豪士歌》:“作人不倚将军势。”③偏;斜。《礼记·中庸》:“中立而不倚。”④随着;合着。多指以歌合乐或以乐伴歌。苏轼《前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⑤椅子。后作“椅”。《金石萃编·济渎庙北海坛祭器杂物铭碑阴》:“绳床十,内四倚子。” (二)jī①奇异。《庄子·天下》:“南方有倚人焉,曰黄缭。”②通“奇”。单个;独。与“偶”相对。《谷梁传·僖公三十三年》:“匹马倚轮无反者。”(轮:代指车。反:同“返”。)洋:
海洋(后起意义)。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三四:“黑水洋,即北海洋也。”[洋洋]1.水大的样子。《诗经·卫风·硕人》:“河水洋洋。”盛大众多的样子。刘向《说苑·尊贤》:“传之后世,洋洋有余。”2.美好。《韩非子·难言》:“洋洋纚(shǐ)纚然。”(纚纚然:有条理的样子。)3.无家可归的样子。《楚辞 · 九章·哀郢》:“焉洋洋而为客。”(焉:于是。客:客居在外的人。)4.高兴得意的样子。范仲淹《岳阳楼记》:“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把:持。临:迎着;对着。)应:
(一)yīng ①当;应当。《三国志·吴书·吴主传》:“重则本非应死之罪。”(重:指刑法重。)苏轼《水调歌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②古国名。相传为周武王之子的封国,故址在今河南鲁山县东。 (二)yìng ①受;接受。王充《论衡·语增》:“周流应聘。”(周流:周游。)②答应;回答。《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③允许;同意。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④适合;合于。《荀子· 天论》:“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⑤应和。《史记·陈涉世家》:“杀之以应陈涉。”苏轼《后赤壁赋》:“山鸣谷应,风起云涌。”⑥对付;处置。《三国志· 魏志·钟繇传》:“得所送马,甚应其急。”⑦应验;证实。《后汉书·郭玉传》:“和帝时,为太医丞,多有效应。帝奇之。”⑧小鼓。《诗经·周颂·有瞽》:“应田县鼓。”(田:大鼓。县:悬挂。)节:
①竹节。《史记·龟策列传》:“竹,外有理节,中直空虚。”左思《吴都赋》:“苞笋抽节。”泛指木节或骨节。《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②季节;节气。《列子·汤问》:“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淮南子·天文》:“十五日为一节。”《史记·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③节日。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④礼节。《周易·家人》:“象曰:妇人嘻嘻,失家节也。”《论语·微子》:“长幼之节,不可废也。”⑤准则;法度。《礼记·曲礼上》:“礼不踰节。”⑥节操;气节。诸葛亮《出师表》:“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文天祥《正气歌》:“时穷节乃见。”《人物志·七缪》:“达有劳谦之称,穷有著明之节。”⑦节制。《吕氏春秋·论人》:“适耳目,节嗜欲。”《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富民之要,在于节俭。”《汉书·晁错传》:“人情莫不欲逸,三王节其力而不尽也。”《管子·心术下》:“节怒莫若乐,节乐莫若礼。”杜甫《往在》:“君臣节俭足,朝野欢呼同。”⑧符节。《左传·文公八年》:“司马握节以死。”《淮南子·道应》:“田鸠持节使秦。”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云中:郡名。)⑨一种用竹编成的打击乐器,用来调节乐曲的节拍。《列子·汤问》:“抚节悲歌。”(抚:击。)左思《蜀都赋》:“巴姬弹弦,汉女击节。”也指节奏、节拍。屈原《九歌·东君》:“展诗兮会舞,应律兮合节。”蔡琰《胡笳十八拍》:“十五拍兮节调促,气填胸兮谁识曲?”⑩高峻的样子《诗经·小雅·节南山》:“节彼南山。”(11)量词。段。《淮南子·说林》:“一节见而百节知也。”繁:
(一)①多;盛;繁多。《荀子·富国》:“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②杂乱;繁杂。梅尧臣《拟李益〈竹窗闻风〉》:“窗前风动竹,声碎影仍繁。”③茂盛。李商隐《和马郎中移白菊见示》:“繁花疑自月中生。”④繁殖。《管子·八观》:“荐草多衍,则六畜繁也。”(荐:茂草。衍:盛多。) (二)pán 马腹带。《礼记·礼器》:“大路繁缨一就。”骄:
①马高大健壮。《诗经·卫风·硕人》:“四牡有骄。”(牡:雄马。有:形容词前缀。)高适《赠别王十七管记》:“星高汉将骄。”②高傲。《论语·学而》:“贫而无谄,富而无骄。”③放纵。《史记·晋世家》:“齐桓公益骄,不务德而务远略。”④宠爱。李商隐《骄儿》:“衮(gǔn)师我骄儿,美秀乃无匹。”(无匹:无比。)《汉书·匈奴传》:“胡者,天之骄子也。”⑤高傲;傲慢。《商君书·战法》:“王者之兵,胜而不骄,败而不怨。”《诗经·魏风·园有桃》:“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杜牧《阿房宫赋》:“独夫之心,日益骄固。”⑥对……傲慢无礼。《史记· 魏公子列传》:“不敢以其富贵骄士。”⑦强烈;旺盛。王安石《孤桐》:“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接:
①接触;交接。屈原《九歌·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仪礼·聘礼》:“公揖入,立于中庭,宾立接西塾。”(塾:正堂两侧的房屋。)②连接;相续。《史记· 平准书》:“汉兴,接秦之弊。”《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操:曹操。)③托住;承受。《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下脱:从上向下滑。澄源:同行游僧名。)④接住;承住。《礼记·曲礼上》:“由客之左,接下承驸。”⑤继承。刘勰《文心雕龙·物色》:“古来辞人,异代接武,莫不参(cān)伍相变,因革为功。”(武:步子。参伍:错杂。因革:因袭变革。)⑥接待。《汉书·韦贤传》:“故动作接神,必因古圣之经。”⑦结交;交好。《国语·吴语》:“两君偃兵接好,日中为期。”(偃:收藏;停止。)⑧射中。曹植《白马篇》:“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⑨应付。《韩非子·问辩》:“若其无法令而可以接诈、应变、生利、揣事者,上必采其言而责其实。”⑩捆绑。柳宗元《童区寄传》:“反接,布囊其。”(11)通“捷”,敏捷。《荀子·大略》:“先事虑事谓之接。”迹:
①脚印;足迹。《庄子·人间世》:“绝迹易,无行地难。”枚乘《上书谏吴王》:“人性有畏其景而恶其迹者。”②痕迹。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屏障:指屏风。)又指前代遗留下来的事物。张羽《清口》:“遗迹不可问,但见荒榛丛。”(但:仅。)③事迹;功业。《荀子·正名》:“迹长功成,治之极也。”④追踪;搜寻。《新唐书·李密传》:“转匿大侠王季才家,为吏迹捕,复亡去。”⑤考察;观察。《墨子·尚贤中》:“然后圣人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不:
(一)①不。《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诗经·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悬)特兮。”(特:三岁的兽。)②非;不是。《荀子·君道》:“能中是者取之,是岂不必得之之道也哉?”③无;没有。《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不德而有功。”④未。《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⑤句中助词。无实义。《逸周书·皇门》:“我不则寅哉寅哉!”[不禄]士死的讳称。《礼记·曲礼下》:“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二)fū花萼。后作“柎”。《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wěi)。”(常棣:即棠梨树。 鄂:同“萼”。 :有光采。)移:
(一)①移动位置;由此处到彼处。晁错《言守边备塞疏》:“草尽水竭则移。”②转移。《史记·孝文帝纪》:“移过于下。”(过:过错。)③改变;变化。《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礼记·乐记》:“移风易俗,天下皆宁。”④交付;传递。《韩非子·存韩》:“二国事毕,则韩可以移书定也。”《新唐书·选举志下》:“有司移符州县。”⑤官府文书的一种。用于互不相属的官府之间。分文移、武移两种,文移用于质询,武移用于讨伐。《后汉书·光武帝纪》:“于是置僚属,作文移。”⑥通“侈”。广大。《礼记·表记》:“衣服以移之。”⑦多;多余。《墨子· 非命上》:“兼相爱,交相利,移则分。” (二)yì 羡慕。《礼记·郊特牲》:“顺成之方,其蜡乃通,以移民也。”(蜡zhà:蜡祭;年终合祭百神。移:使……羡慕。)